《大明王朝1566》里,为什么说海瑞最终直言上疏源于海母?

《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是中国历史政治剧一座丰碑般的存在。剧中的每一个个体,从皇帝、王爷、宦官、官宦、庶民无不有着鲜明的个性,不光是主角,就连配角也令人过目难忘。这部剧里,海母就是这样一个令人过目难忘的配角,她是被塑造成一个坚贞、略有顽固,但也不是不识大义的人。

起初裕王请海瑞出山,海母是不同意的,海瑞跟她说了天下大势,海母虽然不完全懂,隐隐感觉到要放手让儿子出去做点事。

《大明王朝1566》里,为什么说海瑞最终直言上疏源于海母?

海母在海瑞面前有着绝对的威严,以至于三四十岁还还跟母亲睡一个房间,同样导致海瑞夫妻感情不咋滴。

这种情况直到李时珍的出现才得以改变。

信奉儒家的海瑞要孝啊,所以也不敢怎么说,即便母上有错,也顺来逆受。要知道,在儒家里,父亲做了坏事,做儿子的指证,那也是不孝。只能帮忙兜着。就比如大明朝里,因为嘉靖的缘故天下不治,满朝文武无一人能道破。

《大明王朝1566》里,为什么说海瑞最终直言上疏源于海母?

海母这个角色,其实对应着嘉靖。所谓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以家庭比喻大明,嘉靖就是海母,明朝文武就是苦媳妇,海瑞则扮演了李时珍的角色。比方胡宗宪,要清倭寇,就得有钱和后勤,而这些都依托在一个的朝局稳定的前提下,因此他尽量避免卷入党争。可树欲静而风不止,两头苦。

严嵩虽然贪,可也给嘉靖背锅,同时要抵御清流的进攻,中间还得兼顾国事政务,也是两头苦。严嵩就说过,首辅就是大明最大的苦媳妇,可惜就连这个位子,大家都争着上。

前面有一个情节,海母不认识字,海瑞就给他读,读到一段,大意是君父有错,要不要谏?是隐恶还是直谏?也算是为后来的事情埋下的小伏笔。

《大明王朝1566》里,为什么说海瑞最终直言上疏源于海母?

也正是了结海母家庭这一桩心事,海瑞才确定君父有错,要敢于直言,毅然决然上书治安疏。

海瑞上书之前,还有顾虑。因为这道奏疏,不单自己会死,还会连累家室和基友王用汲,甚至动摇国本。

《大明王朝1566》里,为什么说海瑞最终直言上疏源于海母?

旁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人连命都不要,弃家弃国,难道就为了求名如此丧心病狂?海母的存在以及一系列事情,就加深了海瑞上书这一行为的动机逻辑。

这里头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也如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明王朝1566》里,为什么说海瑞最终直言上疏源于海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