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決戰大涼山農業扶貧精準加力拔窮根

綜合幫扶

在全省農口系統選派1123名精兵強將,組成“千人戰團”赴涼山

產業幫扶

3年在安寧河流域組團創建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

在11個深貧縣建設11個各具特色的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

力爭將安寧河谷打造成為四川第二大糧倉

科技幫扶

截至今年6月,農業系統在涼山投入農業科技資金1.1億元,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5389人,培訓基層農技人員5975人、駐村農技員20771人次、貧困戶112.7萬人次,建立科技示範基地(場)50個,培育科技示範戶18885戶

涼山不“涼”,涼山正熱。6月20日,省綜合幫扶涼山州打贏脫貧攻堅動員大會在西昌召開,新選派3500多名綜合幫扶幹部,吹響了涼山脫貧攻堅的總攻號角。

省委進一步明確,發展產業是涼山脫貧攻堅的首要任務。面對首要任務,全省農業系統如何加碼,如何精準發力?

A

派精兵

農口“千人戰團”,馳援大涼山

“駛過不斷盤旋升高的鄉道,蹚過兩條湍急曲折的河流,我終於到達目的地——海拔2100米的美姑縣竹庫鄉……夜晚,我輾轉難眠,這塊‘硬骨頭’比想象的還難啃,但這不正是我們來這裡的理由嗎?既然來了就要好好幹,既然時代賦予了我們方向與夢想,就要不顧一路風雨,只管日夜兼程!”

這篇日誌的作者是夾江縣農業局幹部楊林川。如今,他有了新身份——涼山州脫貧攻堅綜合幫扶隊駐村隊員。

不只是楊林川。6月底起,全省農口系統選派1123名精兵強將,組成綜合幫扶涼山州脫貧攻堅“千人戰團”。這個數字幾近全省新派涼山綜合幫扶人數的1/3,在各系統中人數最多。

“目前,僅有12人因身體等特殊原因正在調整,其餘幫扶隊員已於7月初全部抵達涼山。”7月15日,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7月22日前,所有人員將按計劃全部到位。

梳理花名冊,可見選派人員的“含金量”:45歲以下佔70%;大專以上學歷佔92%,其中本科以上佔44%,還有53名研究生學歷;36%的隊員具有中高級職稱;87%的隊員有基層一線工作經歷,80%直接參與過脫貧攻堅和綜合治理……

如今,這些農口骨幹力量已全部根據當地需求駐紮到縣、鄉、村三級,其中,村是主戰場,選派到美姑縣最多,為203人。到美姑縣侯古莫鄉馬拖村才2周,來自都江堰奎光塔農林綜合服務站的陳志堅已經緊鑼密鼓幹起來。“首先是給村民集中培訓,教大家洗臉洗手洗澡。然後就是‘一卡通’行動,教大家清理並使用手上的銀行卡。還有就是發揮專長,幫村民搭豬舍,把放養改圈養。”陳志堅說,下一步將動員大家早點入住安置房。

省農業廳負責人表示,此次千餘名農口幫扶隊員主要涉及宣講黨的政策、推動精準脫貧、開展綜合治理、建強基層組織、為民辦事服務五大綜合幫扶職責,同時還要把指導好農業產業發展作為一大重點,與幫扶隊其他成員協同發力。

“要精準研究制定駐鄉、駐村幫扶三年規劃和年度幫扶計劃,到戶到人;培育發展致富產業,建好基地,搞好精深加工,壯大‘大涼山’品牌。”省農業廳負責人介紹,最終是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B

找突破

制定“1+11”方案,開出產業脫貧“藥方”

“產業扶貧一直是涼山脫貧攻堅的難題。”涼山州扶貧移民局相關負責人坦言,跟修房修路比,乾產業很考驗能力和眼光,很多幹部手握資金卻不敢或不知往哪兒用?今後,提高脫貧質量關鍵還得靠產業。

不久前一度出現賣難的西昌洋蔥,讓西昌學院負責人記憶猶新,“西昌是洋蔥之鄉,品質很好,但大小年現象嚴重,而且缺乏暢通的銷售平臺,加工方面也很薄弱,學校曾就洋蔥做泡菜、洋蔥醬做過研究,但都沒能轉化。”

從何處精準突破?省農業廳負責人坦言,僅成渝兩地就有1億多消費者,洋蔥賣難背後,絕非量多了,關鍵還短在冷鏈加工、市場開拓、品牌打造。

不僅是洋蔥,涼山自然資源稟賦獨特,盛產苦蕎、核桃、花卉、蠶桑、油橄欖、石榴、馬鈴薯、優質水稻……但要麼沒有形成產業,要麼沒有培育成為支柱。

引領貧困縣乃至整個涼山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載體是什麼?思路逐漸清晰——現代農業園區。省上為涼山量身定製的扶持政策也明確,支持貧困縣建設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範園區。

日前,省農業廳已明確,要著力在加快推進安寧河流域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上實現突破,結合制定涼山州農業產業扶貧“1+11”方案,計劃用3年在安寧河流域組團創建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在11個深貧縣建設11個各具特色的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力爭將安寧河谷早日打造成為四川第二大糧倉。

“安寧河谷將把涼山六縣及攀枝花的米易、鹽邊兩縣統籌起來打造‘國字號’示範區,以此帶動深貧縣農業發展,深貧縣示範區則因地制宜、多元化確立發展方向。”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方案正在加緊制定。

C

謀深化

聚焦深貧縣和特殊群體,農技幫扶授人以漁

選派綜合幫扶力量前,農業科技幫扶脫貧攻堅戰早已在涼山打響。

2015年10月起,普格縣農牧局畜牧站獸醫師譚幫瓊就已經成為該縣雨水鄉大坪村的駐村農技員。她一年中有近100天工作在村上,引導農戶發展起青花椒和核桃產業,還幫助村上發展起2個家庭農場,一個養本地黑豬,一個養土雞。“通過雜交將黑豬成活率提高很多,還將本地雞和其它地方的土雜雞雜交育種,現在兩個家庭農場已開始帶動周邊農戶搞養殖了。”譚幫瓊激動地說,2016年時大坪村已摘掉窮帽,目前正處在鞏固期。

“黑山羊和巖鷹雞是美姑特色,但缺技術,無法形成規模。”美姑縣扶貧局局長吉多古都告訴記者,當地產業扶貧最渴盼的就是像譚幫瓊這樣的技術人員,手把手教會貧困戶,打造一支“帶不走”的農技隊伍。

譚幫瓊是剛剛公示的2018年全省優秀駐村農技員的代表。駐村農技員是省委為全省11501個貧困村量身定製的“五個一”幫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涼山,省州縣農業部門共選派駐村農技員1891名,按時間、人員、任務、考核、獎懲“五到位”紮實幫扶。

不僅如此,我省還協同530名專家組建農業專家服務團49個,統籌基層農技員、“田秀才”“土專家”等688人,建立農技巡迴服務小組137個,結對幫扶“插花”貧困戶;協調內地市縣農技幹部1123名,赴縣鄉村開展綜合幫扶。

針對11個深貧縣,國家產業技術體系四川創新團隊還對口“結親”,42名崗位專家重點為深貧縣解決特色產業技術瓶頸問題。此外,省委組織部“科技扶貧萬里行”農業產業技術專家團也派駐涼山州22個、110名省內高層次專家對馬鈴薯、蔬菜、肉羊等13個特色產業實施精準技術指導。農業農村部也派來農業科技服務團1個、中國農科院等15名專家開展科技指導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