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摇钱树到底长什么样子?他又是如何成为祭品的?

摇钱树的整体造型和上面所铸的图案,也是有来历的。从其整体造型来看,系由商代的“神树”演变而来,这种神树的果实就是宝贝,树叶就是金钱,轻轻一摇,满地珠玉,摇落之后,又可再生,财源不断,吉祥昌盛。那么,神树到底是什么模样呢?《山海经》和《楚辞》记载的神树主要有:圣木、扶桑、若木、灵寿树、珠树、文玉树、不死树等。在古代神话里,所谓“柱三百里,其叶如芥”的扶桑被认为是东方神树。“扶桑升朝晖,照此高台端”,此外,还还有“状如莲花,光照其下”的若木,被认为是生有不死甘露的西方神树。

古代的摇钱树到底长什么样子?他又是如何成为祭品的?

摇钱树上的图案,大都是《山海经》中海上三神山(蓬菜、瀛洲、方丈)的种种传说衍化而来,其中的祥草瑞兽,仙仙人神怪等等,都能在这部神话集中找到根据。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佛教传入中国,佛像和佛经故事也在摇钱树及树的基座上有了反映。

古代的摇钱树到底长什么样子?他又是如何成为祭品的?

摇钱树的底座也很有讲究,从出土实物看,大多数为山形底座,即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它以东部的蓬菜和西部的昆仑为主,神树多生于仙山,这就很自然地同求财财纳福的摇钱树紧密联系起来。另外,从《山海经》的记载看,昆仑山上有掌握人之长寿的女神西王母,山中长着长生不老的“灵寿树”,还有目不暇接的灵芝仙草和白鹤、梅花鹿等,这些梦寐以求的美好景物同摇钱树糅合为一种吉祥物品,置于厅堂,晨昏求富;送人冥界,在彼谋财。不论人间鬼域,都希望得到这种生长金钱的神树。

摇钱树为何兴起并盛行于汉代,这是有一定原因的。汉武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中央政府成功地铸造和发行了五铢钱,且保持了该币币值的稳定。王莽上台以后,推行币制改革,杂用布、帛、金、粟等为币,一些人开始偷偷造钱,引起了货币制度的极大混乱。许多人骤然增加了对于财富的强烈向往在,甚至出现了对于货币的崇拜。

古代的摇钱树到底长什么样子?他又是如何成为祭品的?

东汉中叶之后,宗教活动四处蔓延,如西传佛教、张派道教等,都有了一定市场。反映到求财祈福或祭礼方面,摇钱树就成了流行的宗教物品和祭品。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朝廷重新铸造五铢钱,又恢复了这种货币往昔的信誉,人们便把它移植到摇钱树上。

对于摇钱树的崇拜,可说历代不绝,唐宋以后,摇钱树上的铜钱,变为小型金银银元宝,作为厅堂的饰品,也变为比较单一的祭品。直到民国时期,在送葬的队伍中,仍可以看到用金银纸做成的摇钱树,虽然它的造形和图案与古代相比有了某些变化,但人们赋于它的任务和期望还是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