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是怎么来的?

麻将,也称之为为“麻雀”或“雀牌”,是我国一种群众性文娱活动。它究竟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有人认为它的来源与我国最早的古代游戏“博戏”有关,后来随着历代的不断演变变和改进,直至清代才形成现今的固定模式。由于地域的不同,当今的麻将形制与游戏规则还不相同,如中国大陆以十三张麻将牌为主流,而台湾、海外等地则以十六张麻将牌为主流。据说,麻将的雏形应是明代盛行的马吊牌,最先流行于江浙一带。吴地方言,马吊发音近似为马鸟,雀又为鸟,所所以演变为麻雀、麻将。关于麻将是怎么来,现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麻将是怎么来的?

清代麻将图

麻将既然又名为麻雀,当然与麻雀有关,一种种说法认为麻将是由看守粮仓的小吏发明的,粮仓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防止雀患,捕雀为经常的大事。仓官为鼓励兵丁捕雀,就下发竹制筹牌记数酬劳,筹牌上刻有字,类似有价证券,可以用来做赌注定输赢。后来筹牌慢慢演变为游戏工具,并固定成型,称作麻雀牌,即今天的麻将。它的玩法,术语等仍包含捕捉麻雀的成分。例如“筒、索、万”。“筒”的图案是打鸟用的火枪的象形符号,几筒表示几具火枪。“索”即束,是用绳捆绑起来的鸟雀,“一索”图案是只鸟,“二索”以上图案像竹节,用来表示鸟雀的脚,官吏验收时以鸟足数量计酬。“万”,即赏钱。此外,鸟枪无力,发射时考虑风向,所以设“东 、西 、南、北”风;“中”,即打中,因此涂红色表 示 击 中。“白”,即白板,放空枪未击中。“发”,即 得 赏 钱 发财。“碰”即“砰”,鸟枪声。成牌之“和”,应是“鹘”,类似老鹰的一种猛禽有了它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故赢牌皆曰“鹘”(和)。还有,麻将中的“吃”,“杠”等术语无一不与捕捉麻雀有关。

麻将是怎么来的?

八仙麻将图

另一说法认为,麻将本名“抹将”,与《水浒传》的108将有关关。传说元末明初,有个名叫万秉迢的人十分喜欢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便将水浒英雄融入麻将之中。麻将以108张为基数,分别隐喻108条好汉。如牌中九条喻为为“九纹龙”史进,二条喻为双鞭将”呼延灼,一饼喻为“黑旋风”李逵。之所以分为万、饼、条三类,是取其本人姓名“万秉迢”的谐音。每类从一到九各有四张牌,刚好108张。108条好汉又是来自“东 、西、南 、北、中”五个方向,所以各添四张牌计20张。这些好汉又分贫富贵贱,所以再加上“发”、“白”隐喻出身不同,加上八张牌,计有136张。后来又加上各种花牌,整副脾共计144张。麻将牌主要由108将组成,玩时又抹来抹去,所以就称为“抹将”(麻将)了。

麻将是怎么来的?

外国友人麻将图

第三种说法认为,麻将的发明与明代航海家郑和有关,郑和船队下西洋时,长年的航海过程,跟随郑和的将士倍感生活枯燥无味,再加上思乡之苦,许多将士积郁成疾。郑和为解除大家烦闷,冥思苦想,终于发明了麻将,他以毛竹做成竹牌,刻上文字图图案,再制定游戏规则,供将士们娱乐。比如:红“中”代表中国大地,“发”字代表航海顺利,经商发财,“一万”至“九万”,说明财源广进。又以“一饼”至“九饼”表明航海中将士们日常主食是烙制的圆饼。赶上机会好时,将士们还能捕鱼改善生活,所以也将“一条”至“九条”刻进竹牌。船队航行时,将士们面对的是白茫茫的大海并时刻关注着风向,故竹牌中设置了“白板” 、 “东”、“西”、“南”、 “北”风,长年的远航,人们希望感知季节冷暖的变化,又刻上“春”、“秋”、“夏”、“冬”来代表四季。 郑和发明的新式竹牌游戏,由于通俗易懂,趣味无穷,很快就在将士中推广开来。大家如痴如醉,不仅乐不思乡,甚至为此废寝忘食。因为这种游戏能够麻痹将士们的精神,所以干脆起了个新名叫“麻将”。后来“麻将”由海上传到陆地,打法花样也不断翻新,逐渐成为国人喜欢的娱乐工具。

以上是麻将来源的三种说法,此外还有一些说法,都合理解释了麻将的由来。不难想像,任何一种事物的产生发展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麻将也不例外,它绝不可能是一个人所能发明的,而是在演变过程中融入了众人的智慧,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而成,至于麻将究竟因何而来,只能依靠自己的认识去判断和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