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古体诗写作,最重要的是语言通顺还是符合格律?

千千千里马


谢谢你的提问。今天,语句不通顺的“诗”太多了。所以,很多人本来写散文语句是通顺的,但是,写诗就不通了。

因为,诗歌有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所以,第一道关,就是把语句写通顺,在此基础上,再做修饰,比如再调整押韵、平仄、对仗,,有了一个好的框架,写出合格诗歌的基础就牢固了。

很多诗没有主旨,没有境界都是没有解决好“意”这个问题,“意”其实就是把思想表达清楚。

现在写格律诗的,可能格律有了,但是没有诗味。

这就是对意境训练的忽视。因为现在学诗,不是学诗意,而是学诗的格律。

本来格律是为诗服务的,现在可好,只有有格律,是不是诗无所谓了。

所以,一般情况下,诗歌的好与不好,最重要的还是语句要通顺。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的诗格律不好,也是个别错误,如果意思不好,那就是低俗了。

诗歌的通俗也好高雅也好,意境是核心。

如果这样训练写诗,写出来的至少是美好的语言,而不是顺口溜,也不会是打油诗。

其实顺口溜打油诗本身,写好也不容易。

但是,诗歌绝对不要写成顺口溜打油诗。

所以,第一步是先写出语句通顺的诗,然后才再调整格律和韵脚。当然,如果格律好,还要考察一下内容语句有没有问题。

所以,无论如何说,首先把语句写通顺,这是必须的必须。

下面给大家看一个我修改一个诗歌创作的例子吧。

诗二首

倾城春色满目风,

雨过斜阳与燕飞。

南苑牡丹数不尽,

谁是花边咏梅心?

去年看花雪如梅,

今日蔷薇雨霏霏。

故园欲别舍不得,

只是思花花未知。





千千千里马


古体诗这个概念,来自唐人。唐代人站在自己的历史视角,把产生于古代的诗歌,主要是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形式称为古体诗;与此相对,把产生于自己近代,也就是南朝齐梁陈和隋代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这种称呼一直沿用到现在。

古体诗内容繁杂,形式不固定,有杂言诗(字数不固定),也有齐言诗(字数固定),但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论平仄,押韵也较随意,无所谓的格律。

格律诗形式固定,也就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和少量的排律。讲究平仄、对仗、押韵,有些还要求用典。押韵位置固定,不该押韵的地方碰巧押了韵,叫“撞韵”,反而觉得不好,要避免。而且押韵只能按韵书规定的韵部押韵,不按规定韵部押韵就会被认为是打油诗。

所以古体诗相对于近体格律诗而言,是古代的自由诗,自由灵活,尽可天马行空,尽情发挥,完全没有限制,无所谓格律。

格律诗要求苛刻,能用便用,不能用便不用,格律诗并不代表高大上。优秀诗歌无论什么形式都是优秀的,垃圾装进漂亮的格律里,仍是垃圾。

当然,学习格律诗,掌握一点格律知识,更能帮助我们欣赏了解古典诗词文化,提高自身素养,却不是可以炫耀的资本。

无论写什么样的诗,语言通顺是最基本要求,语言不通顺的句子不可能被称为诗,只能一步步来,打好基础,才有可能去追求诗歌的韵味和意境。当你写的东东被人称赞有韵味有意境了,这个东东才有可能被称为诗。


云卷飞山


本来没邀请我回答此问题的,无意中看到,说几句。

可能所以人都会反对我的观点,因为我认为,语句通顺不是问题,而应先注意平仄。

可能不理解我的观点的人,对诗歌还需进行仔细研究。在此我绝非贬低任何人,因为大家都是儒学中人,估计都有虚怀,所有我也不忌讳,有什么说什么吧。

首先说,假如连语句都说不通顺,那还谈什么写诗?

说主要的,一个人学习写诗,可是是否知道,诗不是学的。其实这不是我说的,可能大家都知道这是谁的话。为什么说诗不是学来的呢?

首先,诗作者必须是形象思维,假如你天生没有诗思诗感,那你最好不要学写诗,可以去做一些诗歌鉴赏方面的事。其实不单单是诗,任何艺术都一样,没有天赋,就不要浪费时间。这不是贬低什么人,而是人的思维决定的。

我为什么说初学写诗要先注重平仄呢?即便是现代诗歌,其实也是如此。首先我们要知道诗的命脉是什么,什么是诗的本质,到底什么是诗。很多人说,诗最最重要的是意境,那么,散文的意境不重要吗?任何文体都是需要意境的,意境怎么会是诗最重要的东西呢?

有人说,诗言志,诗必须要有思想报复,要表达心志。但是想想,要表达心志,也不一定写诗。

其实还有很多说法,我们就不一一举例。对于诗歌的研究,我们其实还是基于考古,可是考古本身,与诗歌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沟渠。而懂诗歌的不懂音乐,懂音乐的又不懂诗歌,就是这些半拉子们却研究出结论,那就是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可是这结果怎么得来的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懂了我说的。我们回到问题上。就说,假如一个儿童,或者一个对诗歌毫不通晓的人,在接触诗歌诗,不能感觉到汉字四声,阴阳,清浊等产生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那就可以说,他其实不适合写诗。纵观历来所以诗歌,包括现代诗歌,没有强烈节奏的,没有一首可以流传很久。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篇幅限制,不详细论述,如有兴趣,私下交流。


石三2132


从本质上说,现代人写的都不能叫古诗,而应该是在写古体诗。 所谓古诗,也不能一概而论。《诗经》《楚辞》《汉乐府》及魏晋诸家对于唐人说都是古体诗,而将格律化的诗歌相对称做“近体诗”。 眼下人(多在网上)写的多自诩什么七言,七律什么的,但多望文生义,撷其皮毛,可读性少之又少。 古风不谈(其实也有其艺术要求),格律诗是社会物质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对声律和意象有了比较高的需求且诗歌文人化而产生好,对仗排比符合中轴对称的传统美学观念,而平仄相间,句句相辅造成抑扬顿锉之声学之美,使中国古典诗歌臻于成熟。 这是大势。 具体到每篇诗章,却与诗人的志向,学养,阅历,天赋以及遭遇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享受到诗句的魅力,字词的精炼传神,诗章的风格和意境,这都不是摹仿得来的。 学写诗,特别是格律诗,除平仄押韵对仗(不要拘古,可以与时俱进)之外,首先要言之有物,忌堆忌,忌枯涩,如“老干体”“梨花体”之类,古人云“诗言志”,要“兴、观、群、怨”,都是这个意思。写作技法上,除了立意准确,遣词练字之外,不妨先按“起、承、转、合”来学着写。诗要有境,有境则活。不要急于求成,有时灵感一现,浮出一妙句,记于纸上,慢慢成章。这一句,努力使其符合平仄(可用现化普通话的四声),久而久之,就熟练了。韵也一样,别去迷信什么平水韵,食古不化,舍本逐末,浪费时间和精力,限制了古典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局限了古典诗歌的受众和传播。 总之,诗歌本质是歌,是有韵之文。诗歌要的是韵味,或浅显,或內蕴,如饮甘霖,味同嚼蜡,谁看呢?


五棵松人


真正的诗要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托物咏志,寄景抒情。不管你想写何种体裁的诗,最好先学会让你的诗情才思跃然于笔纸之间,才能展示诗魂之美。

你写诗之前先要有立意,立意要深远才能让人回味无穷。一首诗不但要有文字表面的功夫,还需要透过文字看到诗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才是诗存在的价值。

一首诗的篇幅不长,你想把所有的思想表达在此中,用词当凝炼,语句要阴阳顿挫让人读之铿锵有力或者温婉和谐而曲韵动人。在你学会表达之后,再步韵律令诗词更具律动之感。

在诗词创作的过程中,特别是格律体,当你所表达的思想与韵律发生冲突之时,学会自度其曲才两全其美,否则,你要么放弃自我,要么律出,这一切取决于你自己的权衡。

古体诗不受格律限制,只要合韵琅琅上口便可。在你创作者,学会变通才是上策,因为押韵时你会遇到词不合韵的状况,可能你要重新打断自己的思路选择最接近的词代替,但往往这时会牵强附会,让词不达意更甚者会让你掉进迷雾里,与创作的初衷背道而驰。

写文章也好写诗词也罢,纸上得来终觉浅,还是必须亲力亲为你才能体会其中的百味杂陈。你想写出好诗词,必须不断地练笔,才能渐渐摸索出写作的诀窍,才能让自己尽情书写行云之美。

个人观点,不代表他人。


菲儿


古体诗是相对近体诗而言的一种诗歌形式,可忽略格律,合韵则可。

而不论近体诗还是古体诗,诗句的通顺达意肯定比格律重要。但就近体诗而言,最好是在合律的情况下通顺达意。

合律和通顺并不是对立的,一个优秀的诗词创作者,大部分句子都可用合律的词直接代替不合律的词,其余的也可以在通顺达意的情况下,通过变换词语次序解决,因为这些问题古代诗人也曾踫到过,他们已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经验。因此,任何讨论格律重要还是达意重要的,都是今人笔力不达的藉口。

就初学者而言,难的不是平仄格律,这点花上小小时间,在我的头条文章里翻阅《诗词写作练习1至5》便可了解。

难的是如何让句子既合律又通顺达意。这个首先是需要拥有一定的词汇量,多读多写,再参阅一些如《诗韵合璧》、《佩文韵府》之类的工具书,都是好办法。

而在头条,有一个很大的对联群体,与联友一起互动,每日做做对子,也是一个很好的练句方法。


筱静随笔


问初学古诗语言通顺与符合格律哪个重要?我以为这两个都不是最重要的,你都学写古诗了,语言功底应该不差多少,因此不是写通顺的问题,而是习练诗的语言和技巧。这要多读古诗,勤加练习,不可贪一时之功,此其一。

其二,古诗和今体诗有一点相同,诗的极至是入神,写的数行诗句不仅入理,更要传神、感人。这就不是语言华丽能做到的,更重要的在于诗的意境、格力、气象诸要素。做到这一点是学识、认知、胸怀等综合因素集成。

最后说一句,古体诗有别于今体诗,对格律要求偏宽,成诗只要不过拗口,合压韵即可。

谢友邀!



手机用户山丁子


谢邀,这个问题还用说吗?没有语言通顺的表达,更何谈什么格律?语言不通顺,怎能称之为写诗?不是写诗,又要什么格律?所以说,要想学写古体诗,语言的通顺形象和格律要求,要同步进行。语言合乎格律,格律制约语言,也可以说,要想写好古体诗,语言和格律同样重要,没有语言通顺,没人能听懂,没有格律的要求算不上古体诗。不知说的是否完全正确,仅供参考!谢谢!


高静环


古体诗的创作最重要的应该是符合格律,首先在格律上要求自己去尽量的符合要求,可能前期创作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写出来的作品不太满意,没有很深刻的含义。但是当你可以在满足格律的情况下轻松地写出一片古体诗,接下来你可以通过阅读和生活来丰富你的作品。如果单纯的只是为了语言通顺,字句押韵,你的创作会一直缺少情感的!


把它还给我


谢谢朋友邀请回答这个问题。说一下个人浅见见。诗词歌赋,写的好不算好,只有通过朗读和吟咏的检验,才能称为一首好诗。从古至今,古诗也好,流行歌曲也好,都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者,大行于世。所以诗词写的顺不顺口,非常重要。其实韵律是诗词的必须要求,但格律就只是归定了格式的诗的一种,不能涵盖所有的韵律诗,出格可以叫诗,但没了韵律就是大白话了,不过大白话也有个阴阳顿挫不是吗?不过呢,有特定要求写格律诗,就要按格式写。至于觉得格律诗有时读来拗口,大概是因为作者在字词的选择上出现了问题。古人为了解决问题,创造了大量的雅称别称,掌握这些就有利于平仄的调整,且还可以保留作者的本意。所以想把诗写好,文化的积累很重要。只要会的多,韵律,格律都不是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