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零售」到「新物流」,一大批人又迎來新機會!

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新能源!在阿里2017年初提出五新戰略之後,馬雲大大又提出“新物流”概念。他表示阿里巴巴與菜鳥網絡將花費上千億元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

從“新零售”到“新物流”,一大批人又迎來新機會!

定義新物流,智慧物流站上風口

從馬雲在雲棲大會上提出“五新”戰略的時候,細心的人們就發現:“五新”中唯獨缺少“新物流”。

從邏輯上看,馬雲提出的新零售,是希望通過互聯網,以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來對商品的生產、流通、銷售進行改造升級,做到線上服務與線下體驗深度融合,離開物流的升級是不可能的。要知道,那個時候的菜鳥剛剛成長,但也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在物流業的宏圖大志。

在短短的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盒馬鮮生迅速崛起,主導引領了一種新零售業態,實現了線下線上的以消費者為核心的融合發展,隨之而起的還有“樓上下單門店送貨”的新物流模式創新,商超、超市、品牌店、餐飲外賣等等都加入到了新物流協同中來,新零售到了新階段。

於是,繼“新零售”概念後,菜鳥又率先定義了“新物流”概念。

馬雲說,新零售的下一步一定是新制造,企業根據市場、根據客戶進行大規模、柔性化、個性化定製,一盤大棋正在打開,新物流的必須提上層面。

可以說,在新零售成型的今天,快遞物流企業的新機會來了。

進入2018年,一系列的大動作讓人們越來越清晰看到了阿里巴巴和菜鳥在物流上的佈局,隨著馬雲宣告“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的建設,新物流終於落地。

從起點上看,新物流佈局開篇就是全球化的,商業模式也是全新構建。菜鳥總裁萬霖曾在採訪中說道:“菜鳥用5年時間,構建了一張領先全球的智慧物流網,現在,我們迎來了一個新物流時代的開端。”

新物流為新制造增添籌碼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的快遞在全世界超過了40%的份額,年均增長42%,中國快遞從總量上比美國、日本、歐盟加起來還多。早在2009年~2016年的時候,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在GDP中的佔比由18.1%下降至15.5%,但與發達國家物流費用佔GDP約10%的比例相比還有相當大差距,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成為政府、物流企業與其客戶力爭實現的目標。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的製造業大國,也正在成為了第一消費大國,企業的發展模式必須從粗放型向精細化管理轉變。要知道製造業的利潤低,很大的原因就是來自高昂的物流成本,不僅僅是銷售過程中的渠道運輸和快遞,還來自供應鏈中的原材料運輸、存儲和配送。

從“新零售”到“新物流”,一大批人又迎來新機會!

與平臺自建物流不同,作為技術驅動的社會化物流協同平臺的菜鳥主要充當物流網絡的“大腦”,通過對線上消費和線下倉儲進行整合,連接了300萬快遞員,3000萬平方平倉庫,把中國快遞的平均時效從4天以上提速到2.5天。以歷年雙11為例,物流訂單翻了5.3倍,從2013年的1.52億到2017年的8.12億,而簽收1億時間從9天縮短為三成只需2.8天。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商品真的可以國內當日達、國際三日達,人們只需要包裹而不需“冰箱”,很多製造業企業的生產流程都可以重構,運營成本將被大比例降低,利潤率提升而更加有足夠的資本提升研發投入。

創新是生產力,新零售需要新制造,新制造的基礎是新物流,新物流正在快讀降低社會化物流成本,也在大幅度的提高效率。

發力新物流,電商迎來新機會

按照馬雲的計劃,菜鳥要全力以赴投資1000億來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通過智能、協同為製造業創造利潤空間。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由國內國際兩部分組成,國內要做到任一地方24小時必達,把中國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降到5%以下,國際上是沿著一帶一路打造全球72小時必達。

從2018年3月起,菜鳥陸續開通了多條橫跨歐亞的電商專屬洲際航線,中小企業第一次擁有確定性的洲際航運線路。對於未來,菜鳥已經宣佈了一項未來將在全球多地建立世界級物流樞紐的計劃,首批納入考慮的地點是杭州、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列日等五大城市,將為東南亞、西歐、俄羅斯等地帶來物流大提速。

從“新零售”到“新物流”,一大批人又迎來新機會!

從成立菜鳥,到推出新零售,到馬雲宣佈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籌劃佈局推進之中。

物流與其他行業不同,需要的是互聯互通,需要的是每個節點、每條線路、每個組織的密切協同,牽一髮而動全身,斷一點而毀全局,即便阿里巴巴和菜鳥投資1000億,也不可能事必躬親,更不可能大包大攬,所有的物流企業都講是重要參與者,這些隨著中國電子商務而快速成長起來的快遞巨頭們又迎來了大機遇。

日前,阿里巴巴、菜鳥網絡和中通快遞宣佈達成戰略投資協議,阿里巴巴、菜鳥等向中通快遞投資13.8億美元,持股約10%。這進一步強化了菜鳥與國內主要快遞公司的戰略協同和業務協同。

就中國物流業務的發展態勢來看,即便採用了各種新技術,但依然會是重資產重管理的新物流確實需要全行業協同,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自我封閉發展,更不要說還要貨通天下。

不僅僅是物流配送等企業,還有各種各樣的與物流行業相關的產業都將因此受益。

我們可以預測,在菜鳥的數字化物流技術平臺上,會有更多的物流獨角獸相關產業,比如倉儲智能設備製造、包裝新材料、勞務管理、航空鐵路公路運輸等等,都迎來了大發展良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