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九大後的中國經濟工作重心調整
十九大提出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但不再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調五位一體全面發展。同時提出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其主要任務是,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經濟工作重心調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表述始於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當時社會主要矛盾從“階級鬥爭”轉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後近40年發展,新時代社會矛盾已經轉換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更加突出
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在此情況下,不再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調以人民為中心,五位一體全面發展。 二、中國經濟政策取向十九大後宏觀經濟政策將圍繞兩條主線制定和執行:一是抓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抓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一)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1.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2.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等。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4.區域協調發展戰略。5.“一帶一路”開放戰略。
(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當前經濟發展存在結構性問題:一方面傳統的、低端的供給過剩,另一方面新興的、高端的供給不足,經濟問題由過去總量不足的需求問題演變為供給問題。這時不能依賴於傳統總需求管理的財政貨幣政策,否則不能對症下藥。因此,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先做“減法”,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再做 “加法”,降成本、補短板,實現騰籠換鳥。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2018年要按照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三)金融領域也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國際經驗來看,解決高科技、創業創新行業,需要發展股權融資為核心的直接融資體系,當前我國金融領域同樣存在結構問題、供給問題: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間接金融供給過剩,股權融資為代表的直接融資發展不足。因此,金融行業也是做好“減法”和“加法”,減少傳統的間接金融;同時增加現代化的直接金融供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四)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永恆主題
當前我國經濟還存在系統性金融風險。系統性金融風險有別於單個的非系統性風險,過去不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2年開始每年提出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2016年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17年則提出從2018年起3年時間要重點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與經濟發展同樣重要,一旦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不僅會破壞金融安全、經濟安全,還會威脅到國家安全,當然也會影響到兩個一百年宏偉奮鬥目標的成功實現。
(五)健全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
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首先貨幣政策已由過去的穩健寬鬆轉向2017年的穩健中性, 2018年將繼續保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並要求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預計今後3年內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不變。市場資金面將日趨收緊,利率將繼續上行。這不僅會帶來一些經濟主體的流動性風險甚至出現資金鍊斷裂,還會給金融市場造成一定的殺傷力,因為從金融定價原理來看,資產價格與利率反向變動,利率上升會造成金融資產價格下降,去年那樣的股市、債市、期貨“三殺”的局面還會再繼續重演。
貨幣政策轉向中性只是從總量上控制貨幣供應總閘門來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真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範與化解還需要有更針對性的舉措,那就是要強化宏觀審慎監管。宏觀審慎監管作為貨幣政策外的又一根金融調控支柱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才出現的,主要針對加槓桿行為,主要通過調整資本要求、槓桿水平、首付比(LTV)等手段直接作用於金融體系,著力減緩因金融體系順週期波動和跨市場風險傳染所導致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具體行動來看,去年11月8日,國務院成立金融穩定管理委員會,之後五部委出臺《關於規範金融金融機構資產管
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由此拉開了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序幕。這一監管政策直接劍指規模巨大的影子銀行,間接將深入影響風險源頭上的三大傳統投資領域,即 “兩高一剩”的傳統制造業、高負債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以及有泡沫的房地產領域。或許2018年的宏觀審慎監管將與金融領域的反腐敗配合進行,依法對金融違法違紀活動進行重大打擊。
閱讀更多 朗逸資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