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消費“撬動”經濟,城市:安排上了

以消费“撬动”经济,城市:安排上了

疫情之外,注意力逐漸轉移到了經濟發展上來。

3月4日召開的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要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

最近,關於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也有了新的消息。三月初,商務部表示,將抓緊會同相關部門,儘快擇優遴選若干城市列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試點推薦名單,按程序呈報審定後確定試點城市,儘可能減少疫情對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工作的影響。

消費是中國經濟穩定的核心基礎,對GDP增長貢獻率已超過70%。提振城市經濟的需求迫切,越來越多的目光被投在“消費”身上。

顯著分化的消費需求

百度大數據顯示,超市、飯店近來陸續開業了。“外賣重度愛好者”城叔最近發現,在某外賣APP上,已經“消失”一個多月的幾家常點餐廳,開始重新上線營業。

百度給出來的數據是:餐飲行業復工進展順利,北京已有超九成餐廳開業,上海、廣州、寧波、深圳等城市營業率均超過80%。

另一方面,線下消費需求逐漸回暖,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商場、超市正逐步恢復正常運行。目前,成都、上海、北京、廣州、瀋陽等城市商超營業率均超過80%,商家開門營業,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滿足了人們日常的消費需求。

對於許多行業的商家來說,過去的一個多月可以說是終生難忘。在這段時間,中國的消費結構發生了明顯的“兩極分化”——有些產品供不應求,有些產品堆積如山。具體來說,必選消費產品與可選消費產品,一個向左,一個向右,處境可謂是天上地下。

舉個例子,3月初,生產掛麵的上市公司克明面業發佈了一季度業績預告,在新冠疫情期間,由於家庭消費需求旺盛,其生產的掛麵等主食類家庭消費剛需品供不應求。截止公告發布當天,還有累計超過了5萬噸的訂單沒有發貨。

而另一邊,經濟學家任澤平團隊的統計結果顯示,僅春節7天,電影票房損失了70億,餐飲零售損失5000億,旅遊市場損失5000億。

而據野村國際(香港)的研究報告分析,分行業看,疫情爆發後,旅遊、餐飲等行業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受到的影響最大,並拖累餐飲端調味品需求。以往春節期間訪親拜友的送禮消費和有社交屬性的白酒、啤酒等消費將被拖累。購物中心和商場人流量大幅減少,對服裝、珠寶等的銷售造成較大影響。

此外,可選消費品中的耐用消費品如家電、傢俱等,本來春節已經不是銷售旺季,且其需求就算被短期抑制之後也會釋放出來,估計對全年影響不大。

小部分消費品受益於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主要是保障民生消費的超市便利店、肉製品等,以及加強清潔衛生的生活用紙。

亟待釋放的“消費慾望”

不可否認,受到疫情影響,更多人宅在家中,消費慾望與消費需求受到較大抑制,不過其中不少雖然“遲到”了,但卻不會始終“缺席”。

大學生小鄭最近還沒有返校,他在朋友圈裡發的最多的狀態,是“我要”系列。“我要吃火鍋”“我要吃烤肉”“我要喝奶茶”“我要吃蛋糕”……這大概是很多人當下的內心寫照。

除了日常的餐飲消費外,被壓抑良久的汽車消費需求也有望在疫情後得到釋放。由《每日經濟新聞》與騰訊汽車聯合推出的“2020汽車限購城市消費傾向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如果限購政策取消或可以通過增加號牌數量的方式得到汽車牌照,有72.9%的消費者表示會選擇購買新車。

作為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整車生產基地,佛山在前不久吹響了“賣車集結號”。當地車主憑藉舊車售賣發票或汽車報廢註銷證明購買新車,每輛車的補助金額為3000元;對同一消費者一次性購買的大、中、重型客運、載貨汽車(車輛單價不少於50萬元)達到5臺及以上,每輛車補助可達5000元;如消費者購買新車,補助金額為2000元。

廣州也緊跟佛山步伐。為提振汽車消費,廣州對2020年3月至12月底的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作出最高享受1萬元補貼,對置換或者購買“國六”新車的給予3000元補助。

中部城市湘潭也出臺政策,3月1日起,長沙、株洲、湘潭三市消費者購買湘潭本土生產的兩款吉利汽車,將獲得3000元購置稅補貼。

中信證券研報稱,各地刺激汽車消費政策陸續落地,考慮新增需求主要為家庭首次購車,以及限購城市未來牌照數量增加的潛在影響,預計自主品牌和豪華品牌的銷量彈性最大。

不管是日常消費還是汽車這樣的大件資產購買,過往一個多月裡需求都受到了抑制,具有一定的釋放空間。正因如此,消費成為城市經濟從疫情中復甦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城市探索“消費未來”

提振消費,是對沖疫情影響直接的途徑。眼下,更多省市的消費促進政策紛至沓來。

山東和浙江的關注重點在解決消費供給端的問題。例如,山東提出發展“露天經濟”,支持企業採取店鋪外擺、露天市場、團購等方式進行銷售,開展全國示範步行街創建,支持各市打造2條特色步行街,支持各縣(市、區)建立特色街區。在浙江出臺的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18條舉措中,提出的是構建“5分鐘便利店+10分鐘農貿市場+15分鐘超市”便民生活服務圈。

湖南、江西、河南等中部省份則聚焦提振消費動力。湖南聚焦五大行動,包括“重啟文旅消費行動”“發展健康消費行動”“升級信息消費行動”“鼓勵家居消費行動”“促進汽車消費升級行動”;江西的促進商業消費20條措施裡,提出了積極發展流通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流通企業創新轉型升級,改造提升商業步行街等舉措;河南鼓勵餐飲企業下沉社區、發揮電商作用、發展健康“網紅經濟”,推動“宅經濟”發展,鼓勵代購集配。

而上海與成都則不約而同將目光放在了“消費提質”上。上海的著力點在於發展夜間經濟、免退稅經濟、平臺經濟、品牌經濟、首發經濟,將制定出臺更大力度的促消費政策。城叔特別注意到,上海“夜經濟”,將促進夜購、夜娛、夜健、夜讀、夜展、夜遊等消費場景集聚,還將探索試點24小時營業區政策。

而成都則是通過塑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實施消費提升行動,鼓勵發展消費新模式新業態,推動綠道經濟、假日經濟、夜間經濟等回補增長,從消費推動整個市場的恢復與經濟的發展。此外,成都還上線了首個雲上購物平臺——“成都Mall”,在為廣大市民消費提供便捷。

眼下,“宅經濟”催生出的消費新業態正在被越來越多城市所關注。就連鎮長都開始搞起了“網紅帶貨”。

日前,位於福建連江的丁香魚之鄉筱埕鎮鎮長陳友繼、蝦皮之鄉苔菉鎮鎮長黃成章、鮑魚之鄉廈宮鄉副鄉長陳清麗的三位鎮長“開麥開賣”,在120分鐘裡有12萬人收看,收穫了近30000元訂單。

防控疫情所需,人們消費習慣轉變,大部分消費需求由線下轉向線上。而從長期來看,互聯網及信息技術的普及已經使得大眾消費和工作模式發生轉變。“雲端之上”,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城市消費力比拼的新賽道?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