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嘉和完成30億元PE二期基金募集,專注科技投資

7月10日,國科嘉和宣佈完成30億元PE二期基金募集。這是國科嘉和成立7年來管理的第7支基金。至此,國科嘉和已管理2支人民幣VC基金、1支美元VC基金、2支人民幣PE基金和2支政府專項基金,管理資金整體規模超700億元人民幣。

國科嘉和完成30億元PE二期基金募集,專注科技投資

資本寒冬中順利完成PE二期基金募資

2018年上半年,國科嘉和管理合夥人王戈的總體感覺是:“外面天氣不太好”。

國科嘉和完成30億元PE二期基金募集,專注科技投資

國科嘉和管理合夥人王戈

監管出手後,資本市場開啟了一場大降溫。股價持續走低,流動性緊縮的資金壓力與日俱增。王戈聽說有些券商又幹起了十幾年前的買賣:“賣殼”。以往,市場行情拉得特別高或者降得特別低的時候,都會出現一波上市公司控制權轉讓高峰。殼價高則30、40億,低則10億。但最近,有人問他:“5億一個殼,要不要?”

新一輪的洗牌已經拉開大幕。王戈做投資12年。他清楚二級市場的寒冷在3個月左右就會傳導到一級市場。而據投中研究院統計,2018年5月,完成募集的基金在規模和數量上都大幅下降,募資規模同比降幅高達90%,數量同比下降76%。一級市場要降降火了。

王戈回憶:前些年美元VC/PE募資時都喜歡講“中國故事”:中國市場、華人力量、中國生產和中國效率。錢從歐美、東南亞地區引進來,技術從硅谷找,市場在中國。

現在,這個故事不好講了。中美貿易戰影響了兩國間的科技交流,接下來還會改變中國科技產業發展的整體節奏。王戈注意到和美國政府有關政策的一個小細節:政府採購PC服務器向來注重性能,幾十年來從286、386到i5、i7芯片都是如此。但最新的招標公告提出了一個新要求:除了性能之外,要看哪些服務器的芯片是國產的,哪些不是。有國產芯片的服務器,可以進入單獨的綠色通道。

由此,王戈覺得中美貿易戰會讓市場的投資偏好發生轉移。“未來,資金會向高科技和重技術壁壘的模式聚攏”這個趨勢是“板上釘釘”。目前,中國生產的含芯消費電子產品佔世界生產總額的90%,而這些產品中大部分核心芯片都是進口的。

對VC/PE來說,“自主、可控、安全”的科技項目接下來會成為非常好的投資標的。科技還是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和下一步上高地的主要動能。國科嘉和這支PE基金的特點是非常帶有科技範兒的,或者可以說是科技PE。“我們不是優先看財務報表,在判斷項目上還是看的基本面、看本質,看這個公司有沒有科技含量,或者科技要素扮演的作用以及和應用端是怎麼結合的。”王戈說,這個是國科嘉和整個團隊擅長的優勢。

2011年成立時,國科嘉和就沿著這樣的思路,確定了TMT和生命科學兩大投資領域,比例分配大致是70%和30%;而從投資輪次上看,從Pre-A到Pre-IPO輪都有覆蓋,單筆投資規模在人民幣1000萬到2億之間。到了2018年,在為PE二期基金尋找可以落子的新棋局時,王戈又從人口的維度為自己的判斷找到了佐證。

經濟增長向來靠“資本、勞動力、技術”三要素驅動,但現在前兩大要素都不靈了。資本寒冬,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也走到了盡頭。2017年,北京、上海兩個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都低於千分之四。人口紅利消失的速度會非常快。

王戈認為,80年代嬰兒潮人群年紀漸長,已成為社會中堅力量。這其中存在著不少產業機遇:這部分人群基本都受過系統化教育,爆發的“工程師紅利”結合政策導向,高端製造產業註定會迎來飛躍;而80後也進入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教育、醫藥、健康、養老產業裡未來也會有較大機遇。

來自產業發展、人口變遷維度的判斷相互印證,國科嘉和由此將今後的投資重點放在了高科技製造業、高科技服務業、戰略性新興工業產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四個大方向上。而落實到具體細分行業上,國科嘉和則在AI、雲計算、大數據、硬件IOT、商業衛星、機器人、傳感器、通訊、半導體以及以風控為代表的Fintech等領域有佈局,比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無人駕駛產業鏈還有生命科學和美好生活產業鏈等。

LP青睞產業資源雄厚的GP

投資到了“價值迴歸”的時候,項目的估值邏輯也在回到正常軌道。

今年是獨角獸IPO大年,但接連四個新經濟“獨角獸”在上市當日破發。王戈覺得,這是一個“獨角獸花了兩小時上妝,又花了兩小時卸妝”的故事。前幾年,AI、區塊鏈的風口一個接著一個,市場估值體系已經混亂了。而現在,隨著多個高估值代表項目的破發和被併購,這種泡沫估值邏輯的時代結束了。

國科控股、元禾辰坤母基金、盛華財富、世紀金源資本、崑崙信託、誠通基金等LP機構,都很認同王戈的判斷。

國科控股資金營運部總經理李曄覺得,這一波VC/PE的寒冬是2016年那波創業項目寒冬的後續。“過去一段時間錢太多了,GP太多了,估值太高了,違背了行業基本成長軌跡和規律。”而現在行業降溫,“LP更有機會擦亮眼睛做選擇。”而按照元禾辰坤母基金主管合夥人徐清的話說,“未來LP找GP,會越來越青睞產業資源雄厚的基金”。

除了對產業趨勢的準確判斷,國科嘉和的產業資源優勢,讓它對LP構成了獨特的吸引力。這和它的中科院背景,以及基石出資人國科控股都密不可分。

作為中科院旗下的一級投資平臺,國科嘉和在項目來源上自然有優勢。中科院有11個研究所,超過10萬多科學家。在中國約800位中科院院士中,中科院把系統佔了350位,中國科學院一家機構大約貢獻了中國每年發明專利數的20%,中科院有大量科技成果需要轉移轉化。

國科嘉和很懂得珍惜和中科院的“臍帶”關係。王戈把中科院的研究成果看成是一個個IP,國科嘉和的VC基金是拿下這些IP的抓手,PE基金則是讓這些IP走向IPO的助力者。

國科嘉和能抓住這些項目的原因也很簡單——他們真的懂那些做技術出身的創業者。鈦米機器人的CEO潘晶記得,自己拿到國科嘉和投資的時候,才剛從外企出來。“一個在機器人領域做了十多年的工程師,帶著一個idea往前走一步去創業,國科嘉和對我做這個選擇的理解,最快也最透徹。”潘晶說。類似這樣的項目還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之父潘建偉創立的國科量子,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楊廣中創立的Precision Robotic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謝曉亮創立的億康基因等。這些項目群很能說明出身於中國科學院的國科嘉和基金與眾不同的“品味”和專業能力。正是這樣的投資特質獲得了大多機構專業LP的青睞。

不過,科技投資是長線投資,而國科嘉和畢竟還是一家市場化運作的基金,對它最核心的考量是要為LP創造收益。單純依靠技術優勢,很難達到PE的盈利要求。“科學家成為企業家還是蠻難的”,王戈說。90年代中期,他自己創業,從零做起,做出了A股上市公司東方中科。他知道,IP要想走向IPO,團隊在企業核心技術的體系化、工程化、建立市場生態能力、產業影響力方面都需要下很多功夫。從企業風險控制、投後增值服務,到基金退出策略,國科嘉和都在摸索一套屬於自己的打法。

以專攻平行駕駛的慧拓智能為例,國科嘉和投資時,慧拓智能的團隊只有十幾個人,都是博士。王戈的投資是衝著博士團隊的技術能力去的,但投資之後,王戈和CEO陳龍講的第一件事就是:“團隊都是博士可就壞了,讀書讀的太多,對市場就不敏感,我得給你們摻點‘沙子’”。慧拓智能現在發展到九十餘人的規模,背後有國科嘉和在配置市場和運營團隊、對接資本、產品商業化落地方面的不少協助。

“VC/PE也是創業者。”王戈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基金和別的創業企業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基金用的工具是錢,產品是服務,獲利方式是投資,成果是利潤收益,核心是圍繞人的要素做出判斷,客觀的社會效益是推動了這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了社會發展,這就是一個PE應有的態度。”在幫助科研人員實現自己創業夢想同時,手握7支基金的國科嘉和,也在一步步實現自己做中國科技常青基金的創業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