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歌曾火遍大江南北,却缘何在最当红时舍弃名利皈依佛门?

九十年代初期,大陆的娱乐业开始崛起,其中出现了很多好的影视作品和好的音乐。

在流行音乐刚刚被主流文化和大众全然接受的九十年代,最具代表的歌手必然不能缺少李娜。

她富有磁性的嗓音和娃娃脸的长相似乎给人形成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差异感,总感觉那样沧桑有力的一把声音怎么可能出自这样一位有着纯真甜美笑容的女子?

她的歌曾火遍大江南北,却缘何在最当红时舍弃名利皈依佛门?

李娜当时的名气大过现在的那英,因为那时的媒体并不发达,但李娜的名字却家喻户晓。

她的歌曾火遍大江南北,却缘何在最当红时舍弃名利皈依佛门?

李娜(1963年7月25日-),原名牛志红,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毕业于河南省戏曲学校,曾是中国大陆女歌手,出家后法名释昌圣。

我想这样一位有才华的歌手,应该被人们了解:

1963年7月25日出生于河南。5岁时父亲去世,从小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后来成为河南省戏曲学校75届表演班学员。毕业后,李娜先后去了河南省豫剧团、河南省歌舞团,再后来又去深圳学习唱歌,随后又漂流到北京。十年里,她先后为160多部影视作品配唱了200多首歌曲。此后在山西五台山普寿寺出家为尼,法名释昌圣。她唱了十年歌,李娜的歌要比李娜的名字有名多了,《好人一生平安》《苦篱笆》、《嫂子颂》、《女人是老虎》、《走进西藏》等影视歌曲,几乎是家喻户晓。特别是《好人一生平安》,可以称得上是近年来点歌率最高、流行时间最长的一首歌曲。

她的《青藏高原》唱出了只属于李娜的风格,纵使在她出家后,有许多歌手演唱过这首歌曲,但没有一个歌手能表达出李娜的那种感觉,她的声音可高可低,在三个八度间轻松切换却丝毫没有炫技的感觉,这恐怕是歌唱最难达到的境界。

1997年5月,就在李娜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应朋友之邀到天门山游玩,见这里山奇水清,人情淳朴,毅然决定销声匿迹,退隐天门。随后,她不仅自己设计并耗费巨资建造了一座木屋,还把户口转到了张家界。当时为李娜修建的小木屋被命名为“李娜小屋”。就在这座小木屋里,李娜曾谢绝一切社会往来,仅在当地一对老夫妻陪伴下过着隐居生活。那段时间她每天到附近的天门寺去礼佛参禅。但是,李娜并没有在这里住多长时间,就辞别下山,并把这所房子送给了天门山管理处。后天门山景区经营权转归天津宁发集团所有,“李娜小屋”也经过重新修建,目前被命名为“李娜别墅”。

她的歌曾火遍大江南北,却缘何在最当红时舍弃名利皈依佛门?

慈眉善目的李娜

对于李娜出家一事,曾有传闻说她是因为情断一位军官因而看破红尘,但乔治从来觉得选择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生活方式似乎不需要什么理由,我们无法理解李娜对于生活的选择,并不等同于李娜这样的选择就是被动的,就是无奈之举,就是逃避现实生活的行为。

私以为,莫以常人的思维去看待出家人,也或许,她们的前世受了某种召唤,到一定的时间就归了佛门,她是与佛有缘的人,也或者现在读到我文章的你会像我一样在某一年某一天,会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交给高高在上的神,佛也好,耶稣也罢,他们都承载着世人对生命无法参透的寄托。浩渺的宇宙里,名和利其实是微若尘埃的东西,只是俗世的凡人们,将这些名利看得太重,以至于能够放下名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人,在我们眼里,成了异类。

李娜当红的时候,正是大陆乐坛风起云涌的初始时段,那时毛阿敏的名气也不及李娜,她未出家时演唱的电视剧主题曲达上百首,翻唱的流行歌曲都能唱出原唱没有的味道,她几乎是一个全能型的歌手,她的唱法中揉和着民族的、戏曲的、流行的和现代的多重元素,她的音域宽广,声音可洪厚、可抒情、可高亢,可低沉……她的声音可在三个八度间来回驰骋,让你听起来舒展自由……

一部《渴望》捧红了好几个演员,也让李娜的《好人一生平安》火遍神州大地,使她的声音更加被大众熟悉。而毛阿敏的主题曲《渴望》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一样老少皆知,她们俩当时成为内地歌坛不可匹敌的歌后。

然后她俩却先后因为个人原因离开了歌坛,李娜出家,毛阿敏因偷税事件逃税到国外,等她归来时,乐坛已变了模样,那英踩着田震的肩膀后来居上,不得不说,有时成名这件事,运气也是蛮重要的。

如今李娜早已静心修佛,不理尘世,而毛阿敏回归后也常出来参加各种综艺音乐节目,但必竟成名要趁早,她错过了成名的最佳机会,说来也挺惋惜,说她一失足成千古恨也不为过!

当初如果学刘晓庆承受法律的制裁,也不至于耽误这么多年的发展机会。

她的歌曾火遍大江南北,却缘何在最当红时舍弃名利皈依佛门?

她的歌曾火遍大江南北,却缘何在最当红时舍弃名利皈依佛门?

有时,我会找来李娜的《南无阿弥陀佛》听,听她对于生命的参悟,也许我听不懂梵语,但我能听得懂她声音中表达的情感。

远离俗世的喧嚣,放下一切,归于自然,才是生命的本真。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祝福李娜离开这繁复肮脏的娱乐圈,离开这喧嚣吵闹的凡尘俗世。

一个人与青灯经文相伴,静心,静性,倒也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