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10年後急劇降溫!關於香港保險的謠言你信了幾條?

摘要

是香港保險的吸引力減弱,還是另有隱情?

大熱10年後急劇降溫!關於香港保險的謠言你信了幾條?

撰文|杆姐

日前,香港保險業監管局(IA,以下簡稱香港保監局)披露了《2017年前三個季度香港保險業的市場表現》(以下簡稱報告),發佈了2017年前三個季度香港保險業的臨時統計數據。2017年內地赴港投保三季度新造保單保費同比降近47%。

內地赴港投保大熱10年後,出現下降,是香港保險的吸引力減弱,還是另有隱情?

“我到底是否適合到香港購買保險?有沒有必要?”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杆姐。看了N多知乎解答和各類所謂的解密文章,精算師的、保險從業人員的,投保人分享的,發現彼此提供的信息出入很大,甚至很多信息截然相反,還有不少幾年前的老舊消息還在被拿來說事兒。

於是從實踐出真知的角度出發,杆姐聯繫了去年從內地赴港投保的H女士,在大陸工作十餘年的香港人阿亮先生(在香港和大陸分別購買了數份保險),以及香港和內地的數名保險從業人員,對比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官網信息,首先來梳理下那些坑人的香港保險謠言。

看完這些謠言,你基本會明白很多人去香港買保險,重點根本不在買保險本身。也只有破解了這些謠言,才能讓你看清楚你到底適不適合買香港保險。

謠言一:費率低、保額高?

在不少知乎回答和分析香港保險的文章中,對香港保險的優勢分析常常提到的第一條就是“費率低、保額高”。這一點杆姐真是不敢苟同,因為大陸和香港的險種實在太多,不知道這些回答和分析文章是如何輕而易舉得出這個結論的。

對於購買保險的人來說,所謂的平均“費率低、保額高”這個結論毫無意義。因為不同的險種和產品千差萬別,假如100個香港保險產品都符合這一點,但你恰好買了第101個,這個所謂的優勢對你也毫無意義。

更重要的是,這個信息恐怕在對於現在的險種來說並不合適。來點實際例子吧。

以H女士購買重疾險為例,34歲,健康,不吸菸,無住院記錄。如購買香港友邦加裕倍安寶,保額為5萬美金(330995人民幣元),年交保費1130美元(7480.487人民幣元),贈送升級保障(首十年)和免付保費附加契約(如圖1)。

大熱10年後急劇降溫!關於香港保險的謠言你信了幾條?

圖1.H女士購買香港友邦加裕倍安寶的保費和保額示意圖圖片來源|H女士提供

如果H女士購買內地的華夏常青樹2016,保額為330000元人民幣(49849.6956美元),年交保費為7530.6元人民幣(1137.5701美元),輕症可最多賠付5次,輕症可豁免保費(如圖2)。

大熱10年後急劇降溫!關於香港保險的謠言你信了幾條?

圖2.H女士購買內地華夏常青樹2016的保費和保額示意圖圖片來源|H女士提供

單從費率和保額來看,上述兩種產品的差別可以說非常微小。更不要提內地不少保險公司提供的網絡銷售的消費型重疾險,費率更低。更何況要購買香港保險需要赴港籤合同,來回的機票和酒店住宿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一定有人會跳出來說,香港保險有紅利,保額會增加。事實是“會長大的”險種在內地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杆姐今年才為家人購買了一個類似的產品。客觀來說,近兩年內地保險行業的變化很大,險種更豐富,也有不少險種被禁售了。所有很容易發現不少關於兩地保險的對比與現狀相差很大,老舊信息太多。

當然後面杆姐也會分析H女士以及不少內地赴港購買保險的人,重點根本不在購買保險本身這件事兒上。

關於就診醫院,香港保險是針對全球的醫院,有指定名單。內地的保險普遍是僅針對內地的二級或二級以上醫院(跟內地不同保險公司諮詢,有的保險公司甚至根本沒有針對境外醫療的險種,有的保險公司有少量的險種,但是費率很貴)。

但這是否可稱其為香港保險的優勢,杆姐認為還是因人而異。

畢竟中產或小白領家人生病了,大多數人並沒有去境外就醫的資金支持。

當然買重疾險的話,這並不是問題,因為重疾險是確診後就能理賠。拿到理賠的錢,可以自由選擇在國內治療還是去國外治療。影響較大的是醫療險,直接關係到你在哪家醫院治療能夠理賠的問題。

如果你生活在內地購買香港醫療險,就要注意就診的醫院是否便利。H女士告知杆姐她所購買的某香港保險,針對她所在市的三甲醫院基本囊括在內。

但杆姐查閱該公司截止2016年2月5日所提供的內地醫院名單,發現事實並非完全如此,至少某些服務項目,不是內地的三甲醫院都能享受。

比如該保險公司提供“免找數服務(即出院時保險公司直接替你付款,你自己不用先自行付款再申請保險金)”,請看圖3,其中有的省市提供“免找數服務”的醫院名單確實比較少。

大熱10年後急劇降溫!關於香港保險的謠言你信了幾條?

大熱10年後急劇降溫!關於香港保險的謠言你信了幾條?

圖3.某香港保險公司國內醫院出院免找數服務的醫院名單 圖片來源|友邦保險官網

當然,保險合同上也明確告知,無論是就醫理賠還是提供其他服務的醫院名單都是變化的,逐年會新增一些醫院。同時,諮詢香港的保險從業人員,發現一些知名的香港保險公司(如X邦,X誠)提供的內地醫院名單基本是覆蓋了國內大多數三甲醫院。

但這些醫療保險的險種並非具有絕對的價格優勢,以至於X誠的保險銷售員直接建議杆姐就購買內地的醫療保險。

如果你有在海外工作或生活的需要,當然還是購買香港保險或當地的保險更方便和實惠。如前面提到的,內地的保險普遍是僅針對內地的二級或二級以上醫院,有的保險公司甚至根本沒有針對境外醫療的險種,有的保險公司有少量的險種,但是費率很貴。如X平保險公司的保險經理舉例,近期一名42歲的男性購買了該公司提供的全球醫療險,僅為消費險,每年保費高達一萬到兩萬。

謠言三:理賠難?

關於理賠,是每個購買保險的人都關心的一大問題。但香港保險理賠風險大這一說法,杆姐認為基本就是一個謠言。

對於核保,香港保險公司秉承的是“相信原則”,以投保人告知為準,而基本不會去核查你之前的就醫記錄。杆姐諮詢X誠保險公司,能否提前做個全身檢查,以免理賠時發生糾紛,被無情拒絕了,因為保險公司並不想承擔這筆不菲的體檢費。

杆姐提到自己之前體檢時,曾被醫生告知某些方面存在健康問題,但並不需要治療,只是要注意休息。針對這個情況,保險銷售人員說,為幫杆姐申請一個免費的專項檢查,公司再視情況是加保費,還是可以買重疾險,但拒絕賠付這項癌症險,或拒保。

因此告知為主,確實存在風險——因為投保時不審核,理賠時保險公司卻是會嚴格審核你的就醫記錄的。而在三甲以上醫院,你的就診信息保險公司基本都能查到。

那麼,如果你要去香港買保險,一定要充分與保險銷售人員溝通,最好提供近年來的體檢報告,事前說清楚,哪怕被加費也是值得的。以免理賠的時候才發現。居然數年前某次了為了佔保險的便宜,被拒賠了。

另一說法是香港保險條款規定細,容易不理賠。事實上,條款不明確,闡釋空間大,才容易發生糾紛。

當然,要注意,香港保險理賠確實存在的一個風險是,如果關於理賠發生糾紛僅適用香港地區的法律。香港的律師費很貴,因此很多人擔心到頭來,費時又費錢,只能認倒黴。

杆姐諮詢了香港保險從業人員,得知確實有被拒賠的案例。原因就是投保時,想當然認為不用告訴保險公司詳情,結果理賠時被發現有做手術的記錄,儘管在投保人看來是小手術,但手術的性質是由保險公司來判斷的。

香港保險對待個人健康的規定,比內地保險更細緻,比如要區分吸菸和非吸菸的情況(兩者保費是不同的),因此如果你真的打算在香港買保險,就需要詳細告知保險銷售人員你的健康狀況,比如體檢報告、輸液等,越詳細越好。

如果一個香港保險銷售人員告訴你這些不重要,沒必要,請遠離這種不專業的保險從業人員。

如果發生糾紛,最有效和快捷的方式,還是跟保險公司協商解決。其次是跟香港保監局投訴,不得已才走訴訟途徑。

總之是給錢之前,儘量談清楚,一切都還有轉機,大不了換家保險公司,換一個產品而已。

大熱10年後急劇降溫!關於香港保險的謠言你信了幾條?

謠言四:輕症賠償不給力?

當看到一些所謂的保險專業人士,提到香港保險中某些癌症不全額賠付,而是分評級部分賠付時,宣稱內地保險在這點上更有優勢時,杆姐真想抽他各大嘴巴,讓你家人賠一個試試?!

以近年來內地保險公司賠付較多的甲狀腺腫瘤為例,內地的重疾險,該病種是屬於理賠的重疾之一,不幸的是杆姐的家人今年就罹患此病。

這個病,主治醫師在絕大多數醫生總是說這個情況說不清楚的(不敢下定論)大環境下,自信地大聲告訴杆姐:“這個毛病我動過刀的病人,管你一輩子!”因為發現得早,確實一點不要命。

雖然保險公司爽快地理賠了小几十萬,但如果我的這位家人以後不幸患重疾,卻不能再購買一份重疾險或醫療險了,因為會被拒保。

對甲狀腺腫瘤不分評級的當重疾理賠,內地保險公司也是叫苦不迭,當重疾賠,大大增加成本啊(看前文華夏常青樹2016的栗子,重疾賠33萬,輕症賠的不到7萬)。

反觀香港重疾險,對甲狀腺腫瘤的評級賠付(條款如圖4,根據不同評級來判定是否當作重疾理賠),就非常人性化。當做輕症賠付,以後如果患重疾了,這份保險還可以真正起作用。

大熱10年後急劇降溫!關於香港保險的謠言你信了幾條?

圖4.某香港重疾險計劃書截圖 圖片來源|保誠保險重疾計劃書

謠言五:交保費難?

至少目前來看,購買香港保險,要續交保費並不容易。主要有如下幾種途徑:

1.辦理香港地區的銀行卡。除了證件(大陸居民身份證,港澳通行證或護照)外,還需要開戶人住址和姓名的對賬單。這還沒完,香港的銀行有最低存款的限制,否則就要收取賬戶管理費用(一般按月或者按季度收取)。

2.在內地辦理有香港一卡通功能的銀行卡,但是同樣有最低存款限制。H女士就是看到幾十萬的最低存款限制,直接選擇了第三種方式。

3.曲線轉賬給香港保險代理人(如你在香港的親友或保險代理人的親友的內地銀行卡、支付寶、微信等),再讓對方轉給保險代理人,保險代理人用自己的香港銀行卡代交費。前提是你的保險代理人足夠讓人信任。一位香港宏利保險法經理告知杆姐,香港法規規定 ,保險經紀人不能直接收取客人的銀行匯款。因此只能曲線轉賬給保險代理。

4.本人去香港續保費,這個成本就不低了。

當然也可以選擇電匯、支票等方式。

因此,續交保費的便捷程度和成本,也是你需要考慮是否購買香港保險的一大因素。

大熱10年後急劇降溫!關於香港保險的謠言你信了幾條?

謠言六:只適合高淨值人群?

回到開篇提到的問題,很多人買香港保險重點並不在保險本身。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近10年來(2007-2016年),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持續上升,同時對比香港保監局披露的香港個人新造保單保費,2007-2016年,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佔比分別達到了6.54%、5.49%、6.57%、7.56%、9.09%、13.17%、16.75%、22.35%、24.70%和40.59%。

如此“突飛猛進”,難免有人質疑普通中產或白領貢獻的幾萬美元一單的保險,到底貢獻率有多高?

而高淨值人群把錢放到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買保險,從這個口岸錢就能自由地在全球流動了。可以作為海外資產配置,也可以為移民做準備,也能避免以後可能產生的高額遺產稅。

但杆姐並不能夠完全認可這種觀點。

首先,不管在哪兒買保險,都應該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投保,多對比產品本身的性價比,畢竟這保費一交就是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一年幾百元的保費差距,拉長到20年來看,也不是小數。

其次,買保險買的是放心。如果你把錢放在一個籃子裡總是擔心,即使買了內地的保險,也寢室難安,何來的保險效果。與其如此,你不如多花點心思研究香港保險產品,買個性價比高的。

折騰點,但能安慰自己,我是持有海外保單了,即便未來走勢不好,至少我還有一份美元保單在獲益。儘管只有幾萬美元,總歸你的錢沒有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裡。

大熱10年後急劇降溫!關於香港保險的謠言你信了幾條?

最後,購買香港保險也是中產可以嘗試的一種海外資產配置方式。對於大多數忙碌於工作和家庭的中產來說,要進行更大類海外資產配置並不容易,買股票(看數份英文的公司年報並不輕鬆也未必準確),海外買房(市場、地段、交易費用都讓人頭痛)。而買一份香港保險,相對容易,且回報率基本在5%左右,比存銀行強吧且風險小。

你是否適合購買香港保險,除了考慮保險本身的性價比,更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內地及人民幣的長遠發展。

PS香港保監局公佈的《2016-17年報》(闡述保監局於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內的主要工作及未來計劃)中提到“我們將於2018年1月1日開始向保單持有人收取保費徵費。”據跟香港保險從業人員求證,這項新增的收費項目對保費的影響微乎其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