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為什麼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句話,是一句熟語,說的是一個人要能忍隱,善於等待時機,象報仇雪恨這種事,即便等待十年也不算晚。既然是熟語,就是大部分人會說能用,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不需要做過多解釋。但這句話有兩個問題還是需要搞明白:一是“君子”所指對象的演變;二是為什麼是十年,而不是更少。

“君子”一詞,現在指的是人格高尚的人,而在古代指的是地位高的人,即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為什麼會有這種轉變?關鍵在於經濟社會方式的變化,改變了人們的社會地位,君子也由少數地位較高的人轉變為群體更大的有才德的人。

在周代早期及以前,人大約分為五個等級:天子、諸侯、大夫、民、奴隸。天子管天管地,不管具體事兒,奴隸沒有政治權利,民只管自己管不了別人,管地管人的只有諸侯和大夫,也就是君子。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出現了一個新的階層——士,他們有能力卻不掌握國家的命脈,有奴隸土地用不著自己耕種。他們原本是一部分上不夠天,下不著地的人,也就是介入貴族和民這個階層的那一部分。如“士民”,是說士在民當中處於最高等級,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精英”,但還有句話叫做“士庶”,就是說雖然他們在民當中等級最高,但仍然擺脫不了庶民這個群體。這些人是不安分的人,也是積極要求變革,一心想改變自己社會地位的人。於是他們“頭懸樑、錐刺股”苦讀書然 後遊說君王,或者是仗劍天下建功立業。前者如蘇秦張儀,更早的有商鞅吳起,晚一點的有毛遂李斯等;後者有孫臏龐涓白起等等,更有甚者如專諸荊軻之流也是此列中人。這些人一旦被“君子”們相中,馬上就會得到高官厚祿,其中的佼佼者動輒就是上卿相國大將軍。由於有了這樣的示範作用,他們的群體越來越大,帶來的是整個群體社會地位的必然提高。於是,他們從民當中分離了出來,進入了大夫階層,這就有了“士大夫”一說。因此,整個社會不再是有限的那麼幾個君子,說不定你身邊到處都是君子,那個不起眼的讀書人,那個穿著破衣挎著佩劍到處遊走的人,說不定明天就成了“君子”,這樣一來,遍地都是君子,“君子”一詞也就失去了它的本來意義。

為什麼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再來說為什麼“十年不晚”。

這需要把君子恢復到最早意義上來理解,也就是說,這個要報仇的君子是國君或者大夫。他們所結的仇可能是一個人的,也可能是一個較大的團體,無論是一個個人還是一個群體,要想報復,都需要依靠一個強有力的群體。換句話說,結仇是一個人對一個人,後果波及到一個群體甚至一個國家,報復也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就像伍子胥,殺他父兄的是楚平王,他要報仇,針對的卻是整個楚國。這顯然是他一個人不能辦到的。要想達到目的,他只能依靠一個國家,於是出走吳國,並幫助公子光殺掉吳王僚,讓後者登上了吳王之位。春秋戰國時期這樣的例子很多,像孫臏與龐涓、範睢與魏齊,趙氏孤兒趙武與屠岸賈等等。

還有就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仇恨,要想報復,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辦到的事情,十年能夠實現,一定是早的,絕對不算晚。像燕昭王報復齊國,用了二十八年。楚昭王執政時,國都城陷,宗廟被毀,父親的屍體被人鞭辱,靠著秦國的力量恢復了王位,但到死也沒有能力報仇。其他的如晉文公報復曹衛,用了十四年;趙氏孤兒趙武報仇十五年;伍子胥報仇十四年;孫臏從圍魏救趙開始公開與龐涓為敵,到馬陵殺死龐涓,僅報仇之路就走了十三年。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能報仇就是很難得的,不用說是十年。

好像還是沒有說清楚十年的問題。君子的仇恨就是國家的仇恨,既然是國仇,需要用軍隊來報仇,這就需要一大批人來完成這件事。古代人以十五歲為成年人,只有成年人才能當兵打仗,參加這種國或者家族的報仇行動。君子的仇恨,往往是經過戰爭或者殺戮結下的,事件過後,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家族的青壯年男子往往會傷亡慘重,這種情況在古代不乏事例。楚國曾經何其強大,吳國攻進郢都,從此一蹶不振;魏國軍隊曾經所向無敵,馬陵一役全軍覆沒,魏國從此沒落,再也難顯梁惠王時的輝煌;趙有良將廉頗,此後也不乏名將,曾經是山東六國抵禦秦國的中堅和屏障,長平之戰,秦國坑殺趙國降卒四十萬,趙國衰落,秦國向東進軍再無障礙。所以,要想報仇,必須要等待下一代人成長起來,這是需要時間的。

為什麼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究竟需要多少時間呢?結論是十年不晚!據《左傳》記載,吳國打敗越國,越王勾踐求和,吳王夫差打算同意,伍子胥極力勸說,夫差沒有聽從。伍子胥從夫差那兒退出來說:“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這話說的很明白,要用十年生育人口,聚集失散,還要用十年對這些人進行教育和訓導。沒有人報不了仇,有了人還要“教訓”,讓他們知道為什麼要打仗,並且要具備打仗的本領。越國實際上正是這樣做的,他們鼓勵生育,制定了獎勵政策,規定生一個男孩國家給一條狗,生一個女孩獎勵一頭豬,並將原來的一些十來歲的孩子拉到山中進行軍事訓練,做著報仇的準備。在會稽交戰十三年後,趁著吳國北上中原爭霸之際,越國對國內空虛的吳國發動了戰爭並打敗了吳國。即便是這樣,越國覺得還沒有能力完全滅亡吳國,仍然和他們講和。又過了九年,越國發動了第二次對吳戰爭並徹底滅了吳國,前後用了二十二年的時間,比伍子胥說的二十年還多了二年。

總之,君子是指諸侯大夫這些有地位的人,這樣的人要報仇,需要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大家族共同完成,所使用的往往是戰爭的形式。當一代青壯男子缺少,就需要下一代來完成,這個生聚的過程,不會少於十年。當社會進入到中央集權時期,君子所指由有地位的人轉變為有才德的人,形式也由集團群體變為個人對個人,十年之期也轉變為一種時機的選擇,告訴人們的是要能夠忍耐。在今天來說,這句話是否還有規勸的意思呢?當一個人時刻想著報仇的時候,拿這句話來勸說一下,不要始終被仇恨所籠罩,除此之外,可能還有其他很多事情要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