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風向:廣州城市規劃2017-2035公示,倉儲物流業將何去何從?

《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草案自2月24日公示以來已引發眾議,該案對廣州未來17年的城市定位、空間結構、環境要求提出了指導意見,尤其提出了將重點建設南沙區的明確要求。

這一系列的政策和舉措,將對廣州地區的倉儲物流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行業風向:廣州城市規劃2017-2035公示,倉儲物流業將何去何從?

1、建設用地減量,倉儲成本上漲

廣州市於2017年推進了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區域內交通網絡迅速鋪開,使得原本就紮實的消費市場和進出口貿易基礎愈發飛漲,電商發展逐漸成熟,各類倉儲需求增加迅猛。

物流倉庫供不應求且價格高漲,於是佛山、清遠、東莞和惠州等周邊地區以更多供應更低租金的優勢成功吸納了大量倉儲物流市場。

行業風向:廣州城市規劃2017-2035公示,倉儲物流業將何去何從?

而規劃指出,未來17年進一步控制人口規模,優化人口布局,引導人口向城市外圍集聚。

在用地規模方面,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實現2020年後新增建設用地逐步遞減

人口遷移數量增多而建設用地規模減少,將使佛山、清遠等地的倉儲租金上漲,失去價格優勢的倉儲市場或將向更外圍的肇慶、河源等地區轉移。


2、供需不匹配,倉庫空置差異大

行業風向:廣州城市規劃2017-2035公示,倉儲物流業將何去何從?

規劃指出,廣州將構建樞紐型網絡城市空間結構,區域協同發展,網絡化城市群格局,交通設施互聯互通。

聚焦航空航運科技創新三大國際戰略樞紐,強化多點支撐。

廣州本身各類倉儲供給緊張,國際航運、國際航空樞紐的建設又使得商品進出口量將會大幅增長,倉儲及物流需求均會加劇,對倉庫、廠房的依賴會更加迫切。

行業風向:廣州城市規劃2017-2035公示,倉儲物流業將何去何從?

但因為倉儲物流業在政府前期規劃和招商方面未得到足夠重視,造成廣州市場上定位高端、規劃優質的物流項目供應相對不足,現存倉庫質量與數量參差不齊。

截至目前,廣州廠房空置率較低,而高標庫的空置率走高,供給與需求匹配度不高,使得倉儲用地使用效率低下,將使企業尋找倉儲用地的難度加大。


3、城市副中心,市場新機遇

行業風向:廣州城市規劃2017-2035公示,倉儲物流業將何去何從?

規劃草案中提出了“主城區-副中心-外圍城區-新型城鎮-鄉村”的城鄉空間網絡體系,作為副中心的南沙區,扮演的角色是大灣區交通中心以及大灣區綜合服務功能核心區

未來將推進建設南沙與廣州主城區、香港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廣州南站暢達的高速交通走廊,實現30分鐘直達大灣區主要城市中心和重大交通樞紐。

南沙區還將重點發展國際航運、國際服務貿易、國際創新金融、科技創新、國際交往等功能。

行業風向:廣州城市規劃2017-2035公示,倉儲物流業將何去何從?

國際知名學校、職業教育培訓機構、醫療機構的引進和自由貿易港的建設,也將為南沙帶來更多的貿易機遇和人口流動。

屆時倉儲物流行業將擁有較大市場,加之政策扶持,對於提供倉儲物流服務的企業來說應該是一個大勢所趨的機遇。


4、內外驅動促聚合,倉儲“黃金”珠三角

行業風向:廣州城市規劃2017-2035公示,倉儲物流業將何去何從?

雖然珠三角其他城市在廣州市2035規劃文件的定位,沒有形成規範的統一表述,目前為止珠三角城市群除廣州外其他城市也尚未公示規劃草案。

但是在兩會後期的市長記者招待會上,深圳市市長陳如桂提到,深圳要“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投資貿易、科技創新、規則制定等領域的新引擎”。

深圳雖缺乏物流倉庫的土地供應,但海港和空港仍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水陸空交通網絡發達,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作為成長迅速的“智慧城市”,科技水平較高。自身優勢條件加上臨近港澳的區位便利,深圳落馬洲河套地區早已形成了香港出科創研發、深圳出產業配套的合作模式,催生了大疆科技等一批深港融合的標杆企業。

行業風向:廣州城市規劃2017-2035公示,倉儲物流業將何去何從?

而在前海蛇口片區,截至2017年底,註冊港資企業7100多家,註冊資本達8700多億元。

加速流入的港澳市場以及自身快速發展,深圳倉儲價格水漲船高。以日租價格1.5元每平米的價格躍居全國第一

而在未來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引擎,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該地區將會有更多發展經濟的扶持政策,以形成廣州深圳“內驅外引”的形勢,屆時原本就供給不足的倉儲物流市場或將刷新日租價格。

行業風向:廣州城市規劃2017-2035公示,倉儲物流業將何去何從?

在市場外遷、供需匹配失衡、倉儲成本上漲的情況下,如何快速找到合適倉庫,儘快為企業戰略規劃謀篇佈局?

【頭等倉】深耕全中國廠房與倉庫信息,目前已積累1.5億的真實倉庫資源,第一時間響應需求,24小時內提交方案,讓租倉更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