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三線城市做律師是怎樣一種體驗?

二三線城市,就像是原先的“家有三兄弟”似的,父母基本上都是“愛長的,疼小的”,對於老二,總是選擇忽略,無論是故意還是無意。

同樣,作為一線城市和小縣城之間的“夾心”——二三線城市,吸引的基本都是本省的人落戶工作和生活。筆者在一個二三線城市已經執業六年多,總結了下在二三線城市做律師的工作狀態——優劣兼有,痛樂並存,望對剛畢業欲從事律師行業的年輕人們選擇城市能有點啟發。

案源上,“上不接,下不靠”

在二三线城市做律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案源是律師的生命線。

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資源多、牛人多、機會多,尤其是在形成專業化之後,案源會主動找上門來,會有集聚效應。

並且,全國有影響力的案件,有經濟實力的當事人都願意去大城市聘請律師。在當事人的潛意識裡,大城市律師的水平就是高、能力就是強、人脈就是廣。

比如北京專門做刑事辯護的律師,基本上都是全國各地去辦案。而四五六線小縣城的律師事務所一般都集中在當地的法院門口。縣城裡來訴訟的人,但凡需要諮詢、代理的,都集中到了法院旁邊的這幾家律所,因此案源數量龐大,律師無需出門就案件不斷。

而在二三線城市,可以說這兩方面的優勢都沒有。

二三線城市律所數量多、律師人數眾,分佈在全市的各個地方,競爭激烈。一般的律師既不能振臂高呼,又不能“壟斷”法院案源,而一些律所又“養在深閨人未識”,因此各個律師只能各顯其通去自己開拓案源。筆者在最開始執業時,還去“掃街”,在馬路上見到陌生人就散發名片,挨家挨戶地去商家推介,當然這個方式幾乎沒有效果。

因此,二三線城市開拓業務較難,尤其是外地律師。

收費上,較為尷尬

在二三线城市做律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大城市本身消費高,且客戶質量好,因此律師收費也自然水漲船高。

尤其是一些較為知名的律師,一個案子律師費上百萬的也屢見不鮮。小縣城雖收費不高,但是以量取勝,比如一個案件收費5000元,一天收五個案件便是二萬五,並且靠諮詢收費、代寫文書收費,也能掙出來不少零花錢。

但是二三線城市,因為競爭比較激烈,且客戶的質量也較為一般,因此收費不容易上去。但是如果收費過低的話,又不太值得做。大家可以觀察下,在網上一般呼籲“諮詢收費”的律師基本都是二三線城市的律師,大城市的客戶有知識付費的意識,小縣城裡都明碼標價,且客戶沒有更多的選擇。

但是二三線城市的客戶一般沒有這個意識,且因為律師競爭比較激烈,所以很多年輕律師都抱著“免費諮詢一下,萬一能成案源”的心理狀態,並且二三線城市要價不敢開太高,要的太多的話,客戶容易向周邊的大城市流失,如有實力的河北省的大客戶願意去北京找律師,江浙客戶願意去上海找律師等。

並且,在二三線城市,年輕的、剛執業的律師也容易形成低價競爭。比如有一個年輕律師,在最初執業時報價為一個案件3800元,這個價格一般的律師基本都接受不了。

所以,大城市的律師很容易形成“二八現象”,小縣城的律師雖然看上去有些“灰頭土臉”,但是實際上年收入也不低。筆者有一個同學在唐山的一個小縣城執業,靠小案子集聚,剛執業一年便收入三四十萬,這個收入在三線城市中,一般執業七八年的律師才可以達到。

類型上,“萬金油”律師

在二三线城市做律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大城市,律師比較容易形成專業化。

比如一個律所或者律師,專業做刑事訴訟或專業做股權等,品牌容易樹立,知名度容易提升,案源也容易集中。小縣城根本形成不了專業化,律師也不想著去實現專業化,律所挨著法院,有案子就做。

但是在二三線城市,屬於居中狀態,想形成專業化,但是實踐中很難實現,但是卻又總是惦記著專業化,處於一種“求而不得”的狀態。因為二三線城市業務競爭比較激烈,很多律師為了餬口,自身案源還緊缺,所以有業務就做。

即使遇到自己不擅長的案件類型,也會自己學習或者是找其他會這類業務類型的律師合作,而不會將這些案件直接介紹給其他專業律師。因為律師自身各種業務類型都做,所以自己也缺少學習和總結,也沒有業務方向,自然也形成不了專業化。

所以,在二三線城市,絕大多數律師都是“萬金油”律師,即使是對外所稱的“專業所”,實際上也是各種案件都做,只有一些極為個別的律師是專業律師。

心態上,會有迷茫

在二三线城市做律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作為大城市執業的律師,心中目標比較明確,身處大城市中,更多的是“實踐”的層面。

在小縣城的律師,掙著不少的律師費,親朋好友家人又都在縣城,過著怡然自得的舒服小日子。

但是在二三線城市執業的律師,混得不好的律師會懷疑自我,但是也肯定不會再回小縣城;混得好的律師,便嚮往著大城市,但是在自己的城市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如果全盤放棄又會心有不捨,所以也只能經常“心嚮往之”。

除此之外,二三線城市有的時候規則意識不是很強、很多時候會講究“關係圈”等,也都是律師要面對的問題,這些,應該算作“痛”吧。

在二三线城市做律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相比於大城市緊張的工作節奏,二三線城市的工作節奏不是很快,對於律師來說,時間由自己掌控。

不大的城市裡,開車從城東頭到城西頭也就一個小時足矣,法院也都比較集中,一天高效率地跑三個法院辦事也是常態,而不是像大城市,各種交通擁堵,各種長距離,也不像小縣城,常年只需要跑當地的一個法院。

北上廣深的房價讓人咋舌,而二三線城市的房價還是可以讓人接受,雖然和前幾年相比,漲幅也較大,但是也屬於律師工作幾年後,踮踮腳還是可以夠到的目標。

筆者前段時間去北京見朋友,朋友不是律師,工作近十年,還是群租住在隔斷間,隔斷很小,基本就一張大的雙人床的面積,屬於“進門就上床”的狀態。

但是如果在筆者所在的二三線城市,即便是實習律師,一個月2000元的實習津貼,也可以和別人一塊兒合租一套兩室,平均一個單間500元,生活質量會比北京這個朋友好很多。

並且,在二三線城市生活工作久了,便形成了較為熟悉的圈子,而不像大城市,總是在不停地認識新的人、接觸新的事物。

總體,工作七八年以上的律師,在二三線城市,屬於中產階級,也屬於小富即安的狀態。

在二三线城市做律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其實,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亦或是小縣城,更多的是看是否適合自己。

有的人願意去爭取“不可限定的未來”,選擇了大城市打拼;有的人認為陪在父母身邊才最重要,選擇了小縣城。有的人根據自己的實力進行了選擇,有的人行為大膽,有的人選擇保守,並且人的思想和能力也是逐漸變化的。

所以,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小城市不必羨慕大城市的光鮮亮麗,背後出租屋裡的蝸居你沒有見到,大城市也不必瞧不上小縣城的“不思進取”,高堂在上、兒女繞膝的幸福你並不能時時擁有。

找準自己的定位,再不斷調整,只要達到自己內心的標準便是最合適

在二三线城市做律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