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责任、“四风”问题、政商关系……看看省纪委深调研“七课题”调研了啥?

点击上方“云安清风”可以订阅哦

主体责任、“四风”问题、政商关系……看看省纪委深调研“七课题”调研了啥?

2017年12月,根据省委部署,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施克辉牵头负责,主持召开了3次省纪委书记专题会和4次省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落实调研任务。7个课题组分赴省直7个部门和珠海、韶关、湛江、茂名、云浮、梅州等农村基层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听取意见,力求“摸脉断病”不差毫厘、“开方治病”药到病除。

经过200多天的精心打磨,终于推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纠正“四风”》《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等系列文章,形成颇具特色的总调研报告。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凸显成效

“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正逐步成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共识——调研组的笔记本上,载满了人民群众对省委以上率下、落实主体责任的赞扬之词。广东省纪委则以强烈的担当意识,认真履行党内监督专责机关职责,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成绩斐然。

“2017年,全省问责领导班子46个、领导干部451人,其中地厅级干部18人;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中央规定精神问题892个;全省追回外逃人员170人,其中‘百名红通人员’2人;全省查处的162名领导干部中,‘一把手’47人……”一串串有力的数据,彰显了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也见证了全省各级党组织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自律意识正逐步增强。

调研组对存在的问题也毫不姑息:如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领导干部患得患失,思而不行,落实责任有想法没办法,上热下冷;一些“关键少数”甚至带头违纪违法,等等。调研组为此把脉开方,提出了系列治理对策。

严明政治纪律

和政治规矩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明显增强,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改革发展的政治环境明显优化——调研结果令人振奋。

今年2月,省委印发《关于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通知》,提出3个方面9条具体措施,把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工作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入查摆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的问题。

“2017年,省纪委审核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考察对象81人次,审核十二届省委、省纪委委员人选109人次,审核全国和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初步人选3286人次,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办理干部党风廉政情况回复12.85万人次;2016年至2017年,全省纪检机关共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案件376宗,省纪委直接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案件49宗……”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强烈的使命感担当尽责,严格日常教育管理监督。

调研组直面问题和短板,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问题,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挖细查,发现一宗,坚决查处一宗。

驰而不息

纠正“四风”

省委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

2015-2017年,广东省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100多个,处分人数约3100人;2016年以来,全省查处“为官不为”约460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约2700人;截至今年1月底,省、市、县三级拍摄作风暗访片1413期,曝光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约7300个,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约3040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约4040人,其中厅级约80人……数据胜于雄辩,广东省坚持抓常抓长,释放了纠正“四风”一刻不停歇、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构建“亲”“清”新型

政商关系

调研组立足广东实际,开展问卷调查,并调阅近年来留存的相关案件影像资料,对广东省政商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2016年4月,省纪委印发《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列出政商交往正反两方面清单。据省信访局统计,《意见》出台后的一年内,全省涉及政商关系、市场准入、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等信访量下降约5%。同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聚焦行政执法、简政放权、五级政务服务体系和网上办事大厅等工作中的“不作为”“慢作为”和“吃拿卡要”行为,问责问题800多个。

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民营经济单位近千万户,经济增加值超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一半。今年初,中国人民大学就政商关系等问题开展调研得出结论,在全国285个城市中,东莞、深圳、广州的政商关系健康指数进入全国前十。经过努力,广东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民营企业家在新的发展环境中焕发新的活力。

不过,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然任重道远:有的党员干部从被“围猎”走向甘于被“围猎”;有的“前门当官,后面开店”;有的“商助官升官,官助商牟利”;有的一边“吃拿卡要”,一边“生硬冷慢”……相关部门已然开始亮剑。

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稳步推进

广东的国有企业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全国排名前列。目前,广东省国资监管企业超过1万家,其中省属国有企业29家;全省国有企业拥有党组织3.68万个、党员44.3万名、员工264.2万名。省委制定印发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省纪委监委、省国资委党委制定印发了《广东省省属企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工作的意见》,就国有企业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提出明确要求。

“省属和广州、深圳市属91家一级企业中80%以上落实了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一肩挑;2016年以来,省属29家一级企业全部将党建工作纳入公司章程。十一届省委完成对省属企业的巡视全覆盖,十二届省委第一轮巡视完成对11家省属企业的巡视,广州、深圳市建立市属国有企业巡察制度。”2017年,广东省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8.6%,实现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增长近50%,发展势头良好。

调研组也列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企业党组织违规决策、盲目决策;有的企业领导干部顶风违纪;有的在选人用人方面搞“近亲繁殖”、任人唯亲;有的监守自盗,利用改制转制中饱私囊;有的“一把手”挟权自重,部分违纪违法案例已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调研组剖析了成因,并提出了整改建议。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成效显著

广东省委高度重视固本强基,紧盯镇村党组织建设,实施全省软弱涣散村(社区)持续整顿三年计划,举办全省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示范班,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人民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广东现有乡镇(街道)约1590个,行政村(社区)2.4万余个,各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4万余个。近年来,我省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案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2017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约4万件,这既与加大监督执纪力度有关,也说明违纪问题存量仍很大。

调研组追根溯源:有的村党组织政治功能被“强人治村”削弱,村“两委”“一把手”带头违纪违法;有的干部脱离群众作风不实,农村“三资”管理使用廉洁风险大;有的地方扶贫领域和涉黑涉恶腐败问题屡禁不止,基层监督力量相对比较薄弱……这是制约我省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一块短板,调研组据此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作风面貌

明显提升

目前,全省共有纪检监察组织机构4000余个,纪检监察干部两万多名,其中有80%以上的干部直接从事纪检监察一线工作。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121个县(市、区)均设立纪委、监委,全省1128个镇、11个乡、451个街道均设立了纪委(纪工委)。“打铁必须自身硬”已自上而下铺展,作风面貌普遍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查处纪检监察干部417人,其中地厅级19人、县处级96人,各级纪委‘一把手’73人。” 对于纪检监察干部存在的问题,广东纪检监察机关的态度是坚决的,就是刀刃向内,对“灯下黑”问题零容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