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探母》这不仅仅是一出京戏,更是一幅有声有色的孝子行吟图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李金泉合演的京剧《李逵探母》是被称为京剧创作圣手翁偶虹的代表作之一。是在原《闹江州》、《沂州府》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分为“思母”、“见母”、“寻水”、“葬母”、“杀虎”几部分。故事取材于古典名著《水浒传》,说的是李逵回家探母后,背负母亲返回梁山,因被官府通缉,不敢走大路,途中行至沂岭山中,母亲口渴,李逵放下母亲去找水,母亲被老虎所食,李逵怒杀四虎。猎户们欢喜拥他回村吃酒,酒醉后又被里正所擒,梁山好汉下山救出李逵。

《李逵探母》这不仅仅是一出京戏,更是一幅有声有色的孝子行吟图

整出戏情节曲折紧凑,戏曲冲突强烈,人物性格鲜明,给演员展示人物的喜怒哀乐创造了条件。袁世海通过精湛的表演,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感情丰富的李逵,一个纯洁如赤子的李逵,一个孝字当头的李逵。“见母”一折是最精彩的部分,是这出戏的“戏核儿”。

当李逵突然发现自己的母亲已经双目失明时,不由得大恸,一句京白:“哎呦!我妈的眼睛看不见啦!”,简直撕心裂肺,悲从中来,一下子就激出了观众的眼泪。为了向眼睛看不见的老娘证明自己就是铁牛,李逵拉起老娘的手,让老人家触摸自己幼时跌破脑袋留下的伤疤,这段表演真实、生动,感人至深。特别是李逵说的每句话、每个动作,都撞击着观众的心灵,呼唤着人们的孝母、爱母之心。为哄老娘开心、安抚老娘,面对老娘一连串的问话时,李逵笨拙地编着谎言,一个已经胡须拉碴的黑旋风,在母亲面前变成了一个顽皮的孩子,足以使观众含泪而笑,从心底里喜欢这个真诚、憨厚又有几分顽皮的李逵。发现老娘葬身虎口,李逵一大段哭腔唱的让人心伤流泪:“一见尸骨娘命丧......啊,儿那再不能相见的亲娘啊!......”,这段唱袁世海先生充分运用自己独特的发声优势,并吸收了铜锤花脸脑腔、胸腔、腹腔共鸣的唱法,音色悦耳,情感充沛。在展示李逵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时,广泛运用了肢体语言、面目表情和道白相结合的处理方法,表演独到。

《李逵探母》这不仅仅是一出京戏,更是一幅有声有色的孝子行吟图

《李逵探母》这不仅仅是一出京戏,更是一幅有声有色的孝子行吟图

这出戏在对人物的塑造上,通过对照和反衬的手法强化性格特征,用李逵哥哥李达对母亲的冷酷残忍来反衬李逵的仁义孝顺。同时,也为老旦演员的充分表演预留了很好的空间。著名老旦李金泉的表演也非常精彩,动人心魄,当他扮演的李母确信是她的铁牛回到她的身边来了,喜极而泣,一段反西皮唱腔唱得真真是声泪俱下:“自从娇儿离家园......纵然我看不见我也喜在心间”。什么叫“儿行千里母担忧”,在此,老旦的表演就是最真切的诠释。

《李逵探母》这不仅仅是一出京戏,更是一幅有声有色的孝子行吟图

戏曲,是百姓的教科书,这出戏赞美了李逵孝母行为,谴责了忘恩负义行径,也鞭挞了虐母的忤逆之子。通过戏中李逵的表现,人们会反思自己对待母亲的态度。所以说,《李逵探母》不仅仅是一出京戏,更是一幅有声有色的孝子行吟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