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健康大咖“端午话养生”

【香港商报网讯】说起“吃粽子、挂菖蒲、熏艾叶、赛龙舟、喝雄黄酒”等民间习俗,国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些家喻户晓的民间活动寄托着人们治病消灾、祭祀祈福的美好愿景,所以每当端午来临,中国人也仿佛穿越历史的时空,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名人典故中寻找和发掘着世代传承的端午情怀。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为无假日医院,为使广大市民能在端午节中健康舒心度过小长假,假日期间门诊正常开诊,急诊和碎石中心24小时接诊。非特殊的辅助检查、临床治疗、手术及药房服务均正常工作,为百姓假期寻医问诊提供优质、便捷、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同时,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专家“健康智囊团”,从专业的医疗视角,在端午佳节倾情奉献节日里的养生之道。

舌尖上的端午 提防消化系统疾病“登门拜访”

消化一科李春明主任表示,随着花样繁多的节日食品不断推陈出新,口味各异,花色新潮的粽子难免让人垂涎三尺。但如果不讲究科学饮食的方法,贪恋美味的同时,消化系统会随时为你亮起“红灯”。很多朋友将粽子当作早餐空腹食用,或是当作主食、饭后的甜点尽情享用,这都将对胃肠道形成隐患。

李主任说,粽子多由糯米制成,不仅质地黏滞,而且很多粽子里饱含蛋黄、肉类以及含糖量较高的红枣、豆沙等,大量食用会增加肠道的负担,引起消化吸收障碍,产生恶心、打嗝、腹胀、腹泻等症状。所以,慢性胃炎、肠炎的患者或肠胃虚弱的人在美味面前一定管住嘴,浅尝辄止。最好少吃甚至不吃粽子,避免旧病复发,在痛苦中度过假期。如果一定要吃最好在午饭中少吃为宜。

“粽子里面的肥肉,油脂较多,有胆囊炎、胰腺炎的患者也不宜多吃”,普外一科禹宏主任说。“同时,面对端午餐桌的另一大特色食品煮鸡蛋,也要学会健康摄入。鸡蛋的蛋白在经过高温处理后发生变性,这种变性蛋白要经胆汁才能消化吸收,加重了胆囊的负担。所以胆囊炎患者不要食用过量的鸡蛋。”

艾草、香囊妙处多 鼻炎患者及孕妇避免零距离接触

端午节期间为了驱逐蚊蝇,避邪驱瘟,千家万户都会熏艾草、挂香囊,可对于鼻炎获敏感体质患者来说,可是灾难时刻,鼻塞、流涕、头疼的症状即刻来袭。

耳鼻喉科主任吕明刚介绍说,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虽然可以抑制空气中病毒和细菌传播,且对人无害。但需要提醒有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要慎熏艾叶,以免引起过敏而使病症加重。同时,要尽量远离带有挥发性香气的香囊,避免有害刺激因素对黏膜的刺激。在外出踏青时鼻炎患者也要注意避免受凉,引起病情复发。

除了鼻炎患者,孕妇们不要随意佩戴香囊而陷入“美丽的错误”。产科一病房李耀霞主任提醒孕妇,香囊中的药物有通窍的作用,孕妇要慎重选择,不仅在节日期间,平时也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接触有通窍功用的药物,防止出现孕期呕吐、过敏、影响胎儿发育甚至流产等不良后果。

阳气节节高升 注意为情绪“降火”

精神心理科主任张一表示,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闷热,这样燥热的天气会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产生较大影响,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情绪如变化莫测的天气,喜怒无常。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更容易在心里产生郁结,并对身体造成功能性的影响。

张主任提醒市民,在节日期间要保持室内环境通风、干燥,清新的空气萦绕左右自然会让人愉悦,形成乐观心态。在假期中也不要放纵自己,把自己关在室内,沉迷电子产品无法自拔,封闭的环境也容易积累人们的负面情绪。应主动参加踏青、郊游等户外活动,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并在社会活动中多与朋友沟通情感、交流心情,减少独处时间。此外,舒缓的音乐可以诱发、升华心绪中的积极因素,调节血流量,产生镇静的作用,让身体和心智都能达到一个积极健康的理想状态。

端午与“仲夏”邂逅 提防体内湿气的蔓延

端午佳节恰逢农历五月,已进入“仲夏”之季,潮湿的空气加上持续高温,人体很容易被湿气侵袭。古话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可见人体排湿气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医科主任马香华说,湿邪可以说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泉。如果在仲夏期间不明原因出现情绪低落、心悸、贪睡、胃口欠佳等症状很可能是体内湿气旺盛加上心气不足所致。马主任提醒市民,在端午佳节中,可以恰好利用艾叶加入温水中泡脚,可起到理气除湿,温经通络的良好效果。此外,在享用节日美食之时,注意忌食过量生冷食品,注意健脾淡补,不妨多吃一些苦瓜、绿豆芽、红豆、薏米等具有祛湿养生功效的食物,通过简单有效的食疗方法排湿消暑,养生保健。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专家大咖祝福广大市民:过节不忘健康,快乐度过假期。(江丽波 安晨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