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裡的喵
竇太后希望她的小兒子梁王劉武能夠登上帝位,這件事首先不怪竇太后,應該怪漢景帝劉啟本人。
首先,劉啟在當了皇帝的第三年,有一次,兄弟劉武進京去拜訪他,他招待劉武喝酒,兩人喝得很高興,也很動情。這時候,劉啟脫口而出,說將來他百年以後,就讓劉武繼承皇位。當時劉啟還沒有立太子,天子金口玉言,誰也不敢說劉啟是說著玩兒的。當時大臣竇嬰(竇太后的侄兒)在場。竇嬰聽了,立馬對劉啟說,從漢高祖開始,大漢的江山都是傳給兒子,哪有傳給兄弟的?
(劉武和劉啟喝酒劇照)
劉武聽了很不高興。但是,既然竇嬰都這麼說了,他也只得趕緊推辭。但是,儘管推辭了,這句話卻讓劉武和竇太后聽進去了。
其次,“七國之亂”之後,劉武因為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他打下的叛軍,和周亞夫中央軍打下的叛軍差不多。而且因為他拼死擋住吳楚叛軍的道,給周亞夫最終贏得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劉啟對劉武非常器重。不但給劉武的賞賜非常多,而且,劉武回京城,劉啟還把載天子的車開去載他。在京城裡,入宮則同輦,外出打獵則同車,和他根本不分彼此。
第三,劉啟對劉武十分縱容,劉武在諸侯國內大興土木,修建城市,修建他的王府,劉啟從來不管。他的梁國因此成為當時最富庶的諸侯國,他的宮殿成為當時諸侯國中最漂亮最豪華的宮殿,他的儀仗出行也足以與天子媲美。他網羅了羊勝、公孫詭、鄒陽等非常多的人才,他甚至打造了武器十多萬件。這完全就是要做大的節奏,可劉啟從來都不提醒他一下。
(竇太后劇照)
既然劉啟對劉武這樣,作為當孃的竇太后,怎麼會不猜想劉啟真的有可能把皇位傳給劉武呢?都是自己的兒子,作為一個母親來說,大兒子把皇位傳給小兒子,肯定比傳給孫子更讓她高興(宋朝初年就流傳過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讓趙匡胤把皇位傳給趙光義的說法,也是一個證明)。
所以,後來當漢景帝劉啟廢黜他的太子劉榮後,竇太后就給劉啟說,請他把皇位傳給劉武。
不過這一次,又遭到大臣的反對。這次反對的是袁盎,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大臣。
兩次被阻止,劉武的心裡肯定非常不舒服。於是就和他的謀士羊勝、公孫詭策劃,派刺客把阻止劉啟立劉武為繼承人的袁盎等十多個大臣給暗殺了。
這件事鬧得很大,劉啟不可能不調查,於是就派人到梁國去調查,調查了梁國兩千多個官員。最後,劉武逼迫為他出主意的羊勝、公孫詭自殺,這件事才作罷。
這件事後,竇太后非常擔心劉武被劉啟殺掉。劉武上書想到京城晉見劉啟,劉啟派人去接他,走岔了道,沒有接到。竇太后以為劉啟已經把劉武殺死了,大哭說:“帝殺吾子!”她把劉啟稱作“皇帝”,把劉武稱作“我的兒子”,由此可見,在感情傾向上,她是非常護劉武的。當然了,這種傾向,應該是當孃的,對弱勢兒子的一種保護本能。天下所有的母親都有這種本能,也不能說竇太后對劉武特別偏愛。
後來劉武又自己走回京城,這場誤會才算解除。
(劉啟和劉武)
後來,竇太后看見事情鬧得實在太不像樣,也承認了當初勸劉啟立劉武為皇位繼承人是錯誤的。
其實,劉啟可能從來沒有想過要把皇位傳給劉武,但正是他的一系列做派,害了弟弟,也害了母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竇太后偏愛梁王劉武不過是人之常情。要知道,竇太后身世淒涼,年輕時不幸地被呂雉送到代地,卻因禍得福,被漢文帝寵幸。當時漢朝的代國,不過是個偏遠之地,竇太后前後生下劉啟和劉武,在這種困頓之境生下倆兒子,感情自然深,而劉武又是幼子,身後母后,自然有寵愛之心。
有人都說了,母親愛小兒子是自然之舉,那麼為什麼竇太后竟然違背禮樂,想讓梁王劉武接班劉啟當皇帝呢?
這個事說起來,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漢景帝的原因,一個是竇太后的原因。
先來說說漢景帝的原因。
漢景帝當上皇帝時,劉武已經當王很二十五年了。而當時,漢景帝也一直沒有設立太子。漢景帝為什麼一直遲遲不肯設立太子呢?因為他對竇太后又愛又怕,也知道竇太后心裡想的什麼,但彼此都沒有說開來。
有一次,漢景帝終於試探性的將事情說了出來。
那一年,劉武入朝,跟漢景帝一起喝酒。漢景帝趁著酒勁就對梁王劉武說道,他百年之後,將把帝位傳給劉武。劉武一聽,不知道哥哥這翻話是真是假,但他身為諸侯王,這天子之位可不能亂坐,於是當場辭謝。
之後,劉武就將這話告訴竇太后。竇太后本來就喜歡劉武,如果漢景帝之話是真言,那她是十分高興的。怎麼說,她這一生經歷的事情太多,如果漢景帝肯將帝位傳給劉武,劉武算圓滿了,而自己也算圓滿了,人生再也不是虛行。
但是不久,漢景帝就立了太子,讓竇太后及劉武都極為失落。
七國之亂時,梁王劉武跟漢朝中央平定了劉濞等人,立有大功,於是漢景帝允許劉武儀式上模仿天子。劉武為王二十九年,他再次入朝,景帝派安車迎接,並且留他住京城,然而同車遊玩。這一年,漢景帝廢棄慄太子,一下子又讓劉武及竇太后帶來了機會。
竇太后決定將這事挑開,親自出面遊說漢景帝將帝位傳給劉武,不然漢景帝如果再立太子,就沒機會了。
但是,竇太后的話一出,就受到了群臣的反對。嫡長制是周朝制度,經過歷史檢驗,這套制度對穩定王朝政權十分管用,而兄終弟及是商朝制度,而周朝出現幾次權力奪位事件,就是因為這個製造留下的漏洞太多的緣故。
當時反對最激烈的是袁盎。竇太后氣得都想殺袁盎,奈何袁盎帶著一班人去做竇太后的工作,竇太后最後也認識到,不能因為一已之愛而亂了規矩,於是接受了袁盎的意見,不立劉武為皇帝了。
可是劉武這邊卻不高興了,好不容易挑起我的慾望, 眼看就得要手,竟然被袁盎攪黃了。於是,劉武就派殺手去殺袁盎。此後發生後,漢景帝派人去查,一進竟然是劉武派人乾的,一下子,漢景帝終於明白了,他這個弟弟心裡有非份之想。
從此,漢景帝開始冷落劉武,再也不留他住京師,而劉武回到封地後,鬱郁不得志,後得熱病而死。
總之,這個事情竇太后有錯,但她後來認識到錯誤了,此事才罷休,如果讓劉武接班當皇帝,那漢朝以後為奪權亂到什麼程度,都很難說了。
月望看歷史
竇太后是漢文帝的妻子,他也是歷史上最幸運的一個皇后,從一個呂后朝的小宮女,一下逆襲成了漢文帝的妃子,然後又得到漢文帝的寵幸,最終成為了漢文帝的皇后。
竇太后為漢文帝生了三個孩子,這三個孩子在歷史上都很有名,大兒子就是漢景帝劉啟,二兒子就是梁王劉武,大女兒就是長公主劉嫖,劉嫖就是漢武帝第一任皇后陳阿嬌的母親。
為什麼說竇太后偏愛梁王劉武呢?
其實竇太后生的三個孩子,他都喜歡。他也根本沒有說過不喜歡大兒子漢景帝,他是想等到大兒子漢景帝死後,把皇位傳給自己弟弟梁王劉武,而不是傳給兒子。
漢景帝又是個大孝子,為了討母后歡心,他在一次家宴上,就答應了竇太后,自己百年之後,會把皇位傳給弟弟的。
竇太后聽說之後很高興,但是,梁王劉武是個明白人,他知道自己的哥哥也就是隨口說說而已,並沒有當真。
但是,梁王劉武是真的想當皇帝。
當時舉行的這個家宴有四個人,竇太后、漢景帝、梁王劉武和竇嬰。
當竇嬰聽說漢景帝要把皇位傳給梁王的時候,竇嬰就有意見了,他立刻反駁到,按照漢朝的祖制,是把皇位傳給兒子,並非是弟弟。
這時候漢景帝才意識到自己失言了,可是竇太后把這句話記在了心裡。
為了迎合竇太后,漢景帝並沒有急於立皇后和太子,這也就給了梁王劉武一個信號,他以為自己還真有可能晉升為國君。
所以,他經常給他的母親暗通消息,催促登基當皇帝的事情。
竇太后為此也經常去漢景帝那裡打探消息。
漢景帝不想把皇位傳給弟弟,他想把皇位傳給兒子?
所以,漢景帝就把這個炙手的問題交給了大臣袁昂來處理。
袁昂直接來找竇太后交涉了,竇太后先是大罵了袁昂,這是我們的家事,那裡輪得到你一個外人插手。
袁昂等竇太后平復了情緒之後,他就給竇太后講了一個宋國的故事。
當時宋國的國君也是把王位傳給了弟弟,他的弟弟十分感激自己的哥哥,他想自己死後,再把王位傳給哥哥的兒子。
可是,這個時候他的兒子就不幹了,王位應該傳給我們的,憑什麼傳給他們呢?
為此他們兄弟二人的後代開始骨肉相殘,這種局面一直持續了幾十年才算平靜下來。
竇太后是個明白人,他聽完這個故事後,再也不提立梁王劉武為皇帝的事情了。
就這樣漢景帝的危機算是給解除了。
其實竇太后想立梁王劉武為皇帝還有一個私心,那就是他生的兩個兒子都當過皇帝,這要是被歷史記錄下來,那還是真夠他風光一把的。
一個女人生了兩個皇帝,你說牛不牛。
史學達人
策略而已,對於竇太后來說,景帝和梁王都是親兒子,誰當皇帝都可以。對於景帝來說,他急需解決的是諸王的尾大不掉,如果要削藩,那麼勢必得罪自己的兄弟和宗室,其中梁王劉武勢力最大,坐擁天下錢糧之地,兵精將足,但是削藩也損壞了梁王的利益,為了讓梁王支持自己,必然要許下更大的好處,才能讓他忽略藩王受損的好處,這好處除了皇位還有什麼嗎?所以就是景帝的策略而已,梁王劉武終究嫩了點。
遠巒3
漢景帝一直身體不好。如果漢景帝去世,那麼竇太后就是太皇太后,跟太后相比,權力和干涉力肯定是不及的。
再加上竇太后一直偏愛小的孩子,而且梁王是自己的親兒子。拿捏起來肯定比那些乳臭未乾的孫子更好。
蕭霆龍吟
竇太后偏愛梁王劉武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大部份母親都會偏愛小兒子,都想把最好的給最小的,可能人性如此吧。
一個母親當然可以寵愛自己的孩子,但是竇太后那麼聰明不會不知道傳位給劉武的風險,違反祖制事小,引起朝局震盪事大。竇太后要漢景帝傳位給劉武,背後還有幾個比較深層次的原因!
竇太后名為竇猗房,出生平民之家,早年生活的十分淒涼,在漢惠帝時期入宮服侍呂太后(呂雉)。後來,呂太后要將一批宮女送給各地的諸候王,竇猗房原本想去離家鄉比較近的趙國,卻陰差陽錯去了代國,得到了代王劉恆(後來的漢文帝)的寵愛,也算是禍得福了。
竇猗房先後為劉恆生下了一女兩男,劉武就是最小那個兒子。除開竇太后的母愛天性外,她寵愛劉武還因為梁王劉武非常孝順,從他的諡號“孝王”就可以看出,古代的諡號是對一個人生平的總結。估計沒有哪個人不喜歡對自己孝順的孩子吧?
不過竇太后不會僅僅因為劉武對自己孝順,就想讓漢景帝傳給他的,畢竟這違背了漢朝的祖制,根本原因可能是竇太后對黃老之學的維護。
自從西漢建立之後,就採用黃老之學作為治國之策,與百姓休養生息,使得西漢的國力迅速發展,而竇太后是非常信黃老之學的。曾經有一位研究儒學的博士轅固生把黃老之學稱為普通學說,使得竇太后非常生氣,要轅固生去跟野豬博鬥。最後在漢景帝的暗中幫助下,轅固生才逃過一死。
縱觀竇太后的一生,她都在維護黃老之學的地位。如果漢景帝傳位給他的兒子,那麼竇太后的控制力必然會下降;而且漢景帝對於黃老之學的態度一直都模凌兩可,不再禁止其它學說的發展,甚至還讓人教太子儒家學說,種種跡象表明這都對竇太后信奉的黃老之學產生了威脅,所以她要採取措施維護黃老之學的地位。
還有一個誘因非常關鍵,早在漢景帝沒有立太子之時,他就曾經酒後說過將來要傳位給弟弟劉武,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梁王劉武和竇太后十分高興,都以為漢景帝有傳位給弟弟的心。
在種種因素之下,就令竇太后產生了要漢景帝將來傳位給劉武的想法。不過,竇太后還是聽從了袁盎等人的勸告,不再堅持要立劉武為繼承人,畢竟她還是知道孰輕孰重的。
小凌說史
竇太后是漢文帝的皇后,漢景帝的生母。
竇太后雖然貴為太后,但她首先是一個人。是人,就具有人性。而自古以來,普遍的人性是:老太太最疼愛小兒子。
不信你瞧一瞧周圍的人,看一下親戚朋友家裡,是不是這樣?
竇太后疼愛小兒子劉武,也是出於這樣一種樸素的人性。
當然,這只是其一。
竇太后除了是一個人,她還是一個太后。太后,就有太后的威勢。如果他不是太后,那就沒了太后的威勢。
漢朝的太后普遍長壽,很多人都活過了自己的皇帝兒子。那麼,如果漢景帝駕崩了,漢景帝的兒子繼位,竇太后就成了太皇太后。她和新皇帝之間,會隔著一個皇太后。
如此一來,竇太后的威勢就會大減。
怎麼保住這種威勢呢?那就必須讓自己的兒子繼位。於是,他就開始運作,希望漢景帝傳位於同胞弟弟劉武。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晚清時,同治皇帝英年早逝,慈禧太后寧可選擇同治的堂弟繼位,也不願意選擇同治的堂侄繼位,為的就是保住自己皇太后的位子。
可漢景帝是一個特別腹黑的人,他看透了竇太后的心思,就表面迎合她,口頭答應日後傳位於劉武。劉武因此大受鼓舞,內心升起了非分之想,做起了皇帝夢。
就在劉武已經飄飄然的時候,漢景帝突然劍鋒一轉,立了自己的兒子當太子。
劉武眼看著煮熟的鴨子飛走了,內心極其失落。然後,他就開始犯錯。而漢景帝一直盯著他呢,就等他犯錯。他既然犯了錯,連竇太后也不好意思再提讓他繼位的事情了。
之後,劉武長期心情不佳,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最後就病死了,而且死在了竇太后的前頭。
可以說,是竇太后和漢景帝合手害死了劉武。
趣談秘史
首先,母親偏愛幼子,是一直以來的人之常情,從古到今都如此。
漢景帝劉啟和梁王劉武,都是竇太后的兒子,作為母親,她自然希望他們都好。老大劉啟已經是皇帝了,可是小兒子還沒有做過皇帝呢,而且她一直以來那麼偏愛梁王,讓劉啟立劉武為下一任儲君,又不會影響劉啟的帝位,又可以讓劉武的身份提高,將來也有機會做皇帝。這對竇太后來說,簡直是完美。
你要說劉啟也有自己的兒子,難道孫子她就不疼了嗎?自然是疼的,但是孫子終究是比不上兒子的,對於竇太后來說,孫子始終隔了一層嘛,何況還是她最寵的小兒子。
再自私一點來說,漢景帝劉啟的身體一直不好,他要是死在竇太后前面(事實證明確實如此,作為兒子的劉啟死在了母親竇太后前面),他的兒子登基了。那麼孫子再尊敬奶奶,也比不上兒子對母親,如果漢景帝死了是劉武繼位,那麼竇太后依然可以享受兒子的孝順,不用擔心像孫子那樣不可掌控。
小D雜談
竇太后就兩子一女。劉武是最小的兒子,年紀大的老人一般都喜歡幼子。而景帝死後立劉武只是竇太后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她的確喜歡小兒子,另一方面自己又可以繼續當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