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这5类人尤其注意!再不放弃这3个习惯,你可能躲不过猝死!

「健康」这5类人尤其注意!再不放弃这3个习惯,你可能躲不过猝死!

导 读

目前在我国,年轻人猝死的发生几率越来越高,让人听起来有些胆战心惊。特别是对于一些作息不规律,工作、生活非常忙碌的年轻人来说,尤其要防控猝死的风险。只有知道了猝死的诱因,我们才能采取正确的手段,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发生猝死,那么,都有哪些因素会导致猝死?

猝死有三个主要诱因

「健康」这5类人尤其注意!再不放弃这3个习惯,你可能躲不过猝死!

1身体过于疲劳

研究表明,猝死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的比例逐年提升。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年轻人的生活节奏非常快,工作压力巨大,有些年轻人为了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往往持续性的熬夜加班,甚至经常熬通宵,这对于身体来说是严重的透支。

特别是对于计算机行业、电子信息行业等强度要求非常高的工作类型,如果自己没有调整好作息节律,更容易发生猝死。

2长期生活习惯不健康

对于很多年轻人和中年人来说,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形成了很多不良生活习惯,在饮食上喜欢吃夜宵、熏烤类食物,大量饮酒、抽烟,在生活习惯上长时间保持坐姿工作、看电视。

其实这些不良习惯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容易导致身体机能失衡,一些代谢垃圾和脂肪大量堆积在心血管内,引起

血管阻塞,导致猝死的发生。

3过于剧烈的运动

喜爱运动本来是好习惯,有些人非常喜欢马拉松、篮球、足球等剧烈运动,而在运动之前没有做好足够的热身,或者运动的过程中不够科学,就容易造成心脏负荷过大,导致猝死。

此外,有一些遗传性的心脏功能不全患者,在剧烈运动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另外运动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一些平时不爱运动,但是一时兴起,进行大量体育运动的人来说,也存在猝死的隐患。

哪些人有猝死风险?

「健康」这5类人尤其注意!再不放弃这3个习惯,你可能躲不过猝死!

根据权威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SCD)发病人数超过54万,每年每10万人中就有41.8人猝死,而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

二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吴延庆提醒,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具有突发、迅速、无法预测且死亡率高的特点,以下几类人群猝死风险较高,应该引起重视:

1. 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高危人群;

2. 患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心肌病以及有急性心梗病史、猝死家族史的心脏病患者;

3. 有吸烟、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长期熬夜等危险因素的白领、高管等职场人士;

4. 偶发不明原因的心慌、心悸、胸痛、晕厥的高度疑似人群;

5. 其他高度怀疑自身有猝死风险,或担心家人朋友有猝死风险的人士。

保护心脏:体检+休息+用药

「健康」这5类人尤其注意!再不放弃这3个习惯,你可能躲不过猝死!

二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杨人强表示,预防猝死应从保护心脏做起。普通人要注意四点:

1. 定期体检

40岁以上每年至少做一次心血管的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压、血脂等,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做到心里有数。

2. 避免过度劳累

工作要注意调节节奏,适当休息放松,避免过度劳累。不要在很疲劳的时候抽烟、酗酒、喝咖啡浓茶等对心脏有刺激性的饮料,或进行刺激性的、高强度的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 感冒及时就医

出现感冒及时就医,并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药物,还要注意休息多喝水。如果感冒一段时间,突然出现疲累、乏力、心跳快、胸闷、气促等症状,要警惕有心肌炎,立刻到医院检查治疗。

4. 注意保暖

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并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5. 谨遵医嘱科学用药

本身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病人,比如有冠心病、高血压特别是有过心肌梗死、脑卒中的病人,以及做过心脏搭桥、支架手术的病人,除了做到上述四点之外,还要特别注意规范用药,不可自己乱停药、减药。

若用药期间身体仍感觉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是否要调整用药。心律失常的人要检查排除原发病,比如做心脏超声查心肌病,做动态心电图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做冠状动脉CT查冠心病。有原发病主要治疗原发病,没有原发病的心律失常,如早搏也可能是精神因素的影响,不用过于担心。

猝死,虽然难以预防,但是我们只要正确认识到猝死发生的可能性,并且采取一定的防控措施,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猝死发生率!

「健康」这5类人尤其注意!再不放弃这3个习惯,你可能躲不过猝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