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第一宰相

1

趙普這個人很值得說一說,

我們有多推崇一代明君宋太祖趙匡胤文治武功,就應該有多推崇趙普。作為大宋的開國的一代名相,趙普和趙匡胤之間是鐵打的革命情誼,作用是相輔相成的,共同奠定了大宋王朝的根基。

趙普當初是小吏出身,在基層官場摸爬滾打多年,頗懂為官之道。而趙普與趙匡胤的緣分,則起始於趙普任職滁州城之際。當時還是後周大將的趙匡胤率軍拿下滁洲城後,將父親趙弘殷則留在了滁州養傷。而趙普正好是負責照料趙弘殷的官員,沒想到的是趙普除了官當得好,還有一手護理功夫,朝夕奉藥餌,深得趙弘殷賞識。這麼一來二去,趙普就與趙匡胤相識了,一番交談如魚得水,互相欣賞。

恰巧此時趙匡胤準備依法斬首一百餘人的盜賊團伙。而趙普的首秀就初戰告捷,他覺得事有蹊蹺,於是申請自己來全部重新審問了一遍,果真還了大多數人清白,避免了一樁大型的冤假錯案。這之後趙普也正式加入了趙匡胤的幕府,成為他的首席謀臣。

這之後的幾年間趙普追隨趙匡胤南征北戰,助其屢立戰功,趙匡胤的地位也一路高升,於顯德五年(958年)官至殿前都點檢,統領京城禁軍。也就是在這一年,後周世宗柴榮駕崩,年僅七歲的小皇帝柴宗訓繼位

。如此一來,關於皇位的爭奪,提上了趙普謀略的大綱中。

我們所熟知的陳橋兵變,如果僅僅根據史書的記載來說,趙匡胤在這出年度大戲裡扮演的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角色,而整個事件的主謀身份則落在了趙普身上。

可以說是趙普一手策劃了陳橋兵變。那天晚上,是趙普灌醉了趙匡胤。也是趙普在軍中散佈了立趙匡胤為天子的謠言。到最後黃袍加身的最高潮,就連龍袍也是趙普手把手給趙匡胤穿上的,帶頭喊起了萬歲。而趙匡胤只能無力地屈服,罵了趙普等人幾句自貪富貴,心不甘情不願地穿上了龍袍。

靠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第一宰相

2

趙匡胤建立宋朝成為宋太祖後,最初的宰相還不是趙普,為了安撫後周,把宰相之位給了範質,王溥、魏仁浦三位後周舊臣。但實際上真正掌握實權,為宋太祖出謀劃策的還是趙普。

宋朝建立初期,其實是內憂外患不斷的,外有後周舊將起兵反宋,內有將領手握重兵藩鎮割據。在趙普的建議下,宋太祖先是御駕親征,粉碎了二李的叛亂。這之後面對朝廷當初一起打天下的弟兄們手握重兵的威脅,卻讓宋太祖犯了難。

當時宋太祖問了趙普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自唐季以來數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戰鬥不息,生民塗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為國家計長久,其道何如?”徹底解決多年來戰亂不休的亂世是否有答案呢?在趙普看來是有的,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的關鍵,君弱臣強,必須加強中央集權。

宋太祖和趙普之間的話是不用說透的,大家知根知底。這之後不久就有了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接著中樞地方大改組,各種職權分化,天下精兵盡歸樞密院,君主專制大為強化。而趙普也坐上了他應得的位置,成為大宋宰相。

趙普剛上任宰相的時候還有點小插曲。宋太祖中央集權集上了癮,得了兵權還不夠,相權也想分一杯羹,沒有把赦令的簽署權讓出去。結果趙普這人特有原則,之前凡事為宋太祖考慮,這回卻是不依不饒,跟宋太祖大戰三百回合,上奏書查舊制,成功拿回了赦令的簽署權。

這之後事無鉅細宋太祖都會找趙普商議後再做決定。有一個典故叫雪夜訪普,說的就是宋太祖每次上朝時和趙普都聊不夠,退朝後還要微服私訪去趙普家接著聊,弄得趙普每次回家都不敢換衣服,嚴陣以待以防宋太祖的突襲。

有天傍晚時分,天降大雪,趙普估摸著這回宋太祖總該老老實實去後宮裡陪陪妃子們,不會再來找他了。正準備睡個安穩覺,敲門聲響起了,開門一看,果然又是一身便裝的宋太祖,一個人來還不夠,還帶了另一個未來的皇帝,當時的晉王趙光義一起來趙普家蹭吃蹭喝,這皇兄和皇弟兩人吃著烤肉喝著酒和趙普暢聊國事。就在這樣非常輕鬆愉悅的宵夜場合中,

還真把北宋一統天下“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給確定了下來,也是一樁美談。

靠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第一宰相

3

回到文章的標題上,趙普為何有如此神通呢?趙普小吏出身,官場摸爬滾打多年,對一些細枝末節的處理得心應手。而當了宰相後,目光放眼整個天下,沒讀過多少書的趙普在學問方面就有些捉襟見肘了。在宋太祖的建議下,而趙普痛定思痛,關起門來勤學苦讀,很快便在學問方面突飛猛進,成為一代賢相。當後人打開他的書櫃時,卻發現僅有半本論語,便有了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

這當然不是說趙普真的只讀了半本論語就有如此神通,而是強調了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性,算是後人以趙普為例為儒學打了個廣告吧。成功沒有捷徑,實際上趙普雖位高權重,仍然相當刻苦的博覽群書,才能有之後更大的作為,成為大宋的第一宰相。

正所謂人無完人,誇了這麼久趙普,也得批評他幾句。首先趙普忠君愛國這方面是沒得說,不過他獨居相位十餘年,行事風格相當專橫獨斷,因此得罪了不少朝中人士。再加上趙普的個人行為也有點不檢點,他這人有些貪財,對其他人的賄賂是來者不拒,長久以來,反對他的聲音也是越來越多。

宋太祖最初是把趙普當哥們一樣對待,其他人對趙普的彈劾指責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到後來皇帝當久了,這個帝王心術也越來越成熟,關於君權和相權間矛盾越來越不可調和。在一些關鍵問題上趙普和宋太祖的觀點是對立的,比如說儲君問題,趙普應該是反對兄終弟及,從後來趙普在宋太宗趙光義一朝關於儲君問題再起爭執時,就直言不諱地說了別再犯你哥的錯誤可以見得趙普的態度。

再加上趙普竟然和樞密使的李崇矩兩家聯了姻,這更是觸了宋太祖的逆鱗,終於使其狠下心來罷了趙普的相位。

靠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第一宰相

而趙普的政治生涯並沒有就此結束,沒過幾年宋太祖就駕崩了,其弟趙光義即位,號宋太宗。雖然趙普當初反對由宋太宗繼承皇位,可偏偏當初宋太祖和宋太宗的母親杜太后臨終之前關於皇位繼承的遺言,是交由趙普記錄的,也就是“金匱之盟”。

由於宋太祖在燭影斧聲中死得不明不白,趙普反倒成了證明宋太宗繼位合法性的關鍵人物。因此在宋太宗一朝,兩位曾經的政敵冰釋前嫌,趙普再次拜相,幫宋太宗坐穩了皇位。

終宋太宗一朝趙普享盡榮寵,得以安度晚年,終年七十一歲。縱觀趙普一生,可謂兩朝開濟老臣心,雖有瑕疵,不礙其成為宋朝初期的肱骨之臣,第一宰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