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疫苗問題如何根治?《論語》早給過答案

假疫苗问题如何根治?《论语》早给过答案

圖/網絡 文/丁是丁(ID:dsd555555)

朋友在一家規模不大的公司負責行政工作期間,曾辭退過一個廚師。理由是:那廚師從來不在食堂用餐。

他們公司給員工提供一頓免費工作餐,廚師每天只需做一頓午飯。餐後,他收拾妥當就回家了,從來不在公司吃飯,說不習慣,讓人聽上去還有“不沾公司便宜”的道德優越感。

朋友把他給辭了。說:他連自己做的飯都不吃,叫別人怎麼能吃得放心?

後來公司又招了個新廚師。新廚師和員工“同一個鍋裡摸勺子”,讓朋友“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沸沸揚揚的假疫苗事件,讓我想起了這件事。也想起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曾寫過一篇文章,《日本學校午餐為何要讓校長先吃》。

日本實行9年義務教育制度,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除了免交學雜費之外,還半免費性地向學生提供一頓營養午餐,也就是“給食”制度。

由學校提供的營養午餐,如何保證營養和食品安全呢?除了國家頒佈的《學校給食衛生管理基準》,各地根據這一基準建立起一系列衛生規章制度,除了原材料供給、加工流程管控、相關部門監管外,還有一項更為重要的措施——

校長要在學生用餐之前先試吃,而且規定要提前一個小時,在辦公室裡當著老師們的面吃。這一制度的好處在於,如果有人在學生午餐中投毒,或者食物發生質變,校長將會第一個倒下。這樣的話,校長可能會以身殉職,而全校學生的生命則可以得以保護。

在日本的中小學校,校長就是一位試毒者。校長吃過之後沒有問題,學生食堂才可以宣佈開飯。

食品安全問題,疫苗問題無計可施、無藥可解嗎?日本社會給了很好的示範。

《論語·衛靈公》中,“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意思是:自己不喜歡不願意要的東西,不要強加於別人(接受);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要求別人去做。

當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時,我就頭腦簡單地想到過一個問題:三鹿集團董事長田文華的兒孫喝不喝自己公司出品的奶粉?

田文華出生於1942年,2004年奶粉問題時曝出之時,她不過62歲,應該是當奶奶或姥姥的年齡。她的孫子孫女或者外孫們,是喝進口奶粉呢?還是三鹿生產的特供奶粉?還是跟“結石嬰兒大頭娃娃”們喝的是一樣的奶粉?

古人尚且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啊,如果你們自己家的孩子、自己公司裡的高管、員工都不吃不喝自己公司的奶粉,怎麼可以賣給別人?

回到假疫苗事件。長春長生公司董事長高俊芳出生於1954年,今年64歲,與當年三鹿的田文華年紀相當,應該也是當奶奶或者姥姥的人了。她的孫子孫女或者外孫們,是注射國外進口的疫苗呢?還是打了長生公司特供的疫苗?抑或是注射的也是“效價不合規”問題疫苗?

如果她自己的家人、骨肉血親注射的也是自己企業生產的疫苗,我敬她是個人物(是條漢子)。

要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啊,這是生而為人的最起碼的修養吧。

有次我怒懟一家保健品營銷機構的經理:你這個東西這麼好,這麼高大上,你給你爹媽買過嗎?孝敬過你爺爺奶奶嗎?你自己吃了多少?……你自己家裡人都不吃的東西,推銷給別人的爹媽、別的老年人,你這是人乾的事嗎?

他竟無言以對。後來指著桌上的“耦合鈣”說,他爹媽也在吃。

鬼會相信他說的話嗎?

所有學習過企業管理課程或受過安全管理教育的人,一定知道二戰時期著名的安全故事。

當年降落傘的安全性能不夠,廠商努力把合格率提升到99.9%,但美國軍方要求合格率必須達到100%。廠商對此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沒有必要再改進,能夠達到99.9%已接近完美,並一再強調,任何產品也不可能達到絕對100%的合格,除非出現奇蹟。

軍方很清楚99.9%的合格率意味著每一千個傘兵中,會有一個人因為跳傘而送命。後來,軍方改變檢查質量的方法,決定從廠商前一週交貨的降落傘中隨機挑出一個,讓廠商負責人裝備上身後,親自從飛機上跳下。

這個方法實施後,奇蹟出現了:不合格率立刻變成了零。

這個安全故事,跟日本學校的“讓校長先吃”異曲同工,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如出一轍。

食品、教育、醫療衛生等是一個社會最基本的國計民生行業。如果相關從業人員特別是權力階層普遍食用進口、特供食品,普遍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受教育,普遍選擇注射國外疫苗、吃進口藥品保健品……假疫苗問題就難以得到根治。

至於如何治標又治本,國外有很成熟的經驗,《論語》也早給過答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安不安全,可不可靠,請你先吃,請你先嚐,請你先打。如此,公平,公正,公開。

假疫苗问题如何根治?《论语》早给过答案

最新文章

長按下圖二維碼可關注“丁是丁”

歡迎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