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62名全职教师、毛利超60%的新东方在线,要去香港上市了

仅有62名全职教师、毛利超60%的新东方在线,要去香港上市了

四年辗转,新东方在线有了新的归宿——港股。7月17日,新东方在线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启动IPO进程。

2017年年末从新三板摘牌后,新东方在线一直在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新东方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来说,新东方在线的IPO市场选择意义重大,和母集团一起留在美股、再次尝试冲击A股或是南下登陆港股,“决定了新东方后面20年的发展方向”。

“没有什么比方向更重要,所以不得不慎重。”俞敏洪说。

招股书对新东方在线选择港股的理由做出了解释,措辞正式而官方:香港市场可更方便地接触国际投资者和全球市场,同时贴近中国市场,贴近学生、家长和教师群体。

但更实际的理由可能是:港股通过率更高,审核速度更快,且受政策影响,有更多资金涌入,更有益于企业后续融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广证恒生梳理了近期IPO的教育资产,发现在港股IPO所需平均时间周期是160天,而A股则需要536天。同时,港股教育类资产的整体PE达到39倍,估值可观。

俞敏洪的新“中国合伙人”

根据招股书,新东方在线的第一大股东是新东方集团,持股比例66.72%;腾讯附属公司Image Frame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12.06%;有72名员工受益的员工持股平台Auspicious为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7.11%;另两家机构Dragon Cloud和ChinaCity Captial的持股比例分别是6.87%和1.72%。

自成立以来,新东方在线共获得三轮融资,合计1.64亿美元。

仅有62名全职教师、毛利超60%的新东方在线,要去香港上市了

其中,第四大股东Dragon Cloud是在第二轮投资中进场的。这是一家隶属于老牌私募巨头景林私募股权基金旗下的投资公司。景林一直重仓投资教育。近几年在港股IPO的中教控股、新高教和天林教育背后,都有景林的加持。2015年时,景林买入了新东方和好未来的股票,后续持续加仓新东方。

除了四个机构股东之外,新东方在线总裁孙畅通过First Bravo持股1.97%,俞敏洪通过Tigerstep持股1.85%,高管尹强、潘欣也分别通过Perfect Go持股0.45%、通过Nova Max持股1.25%。

俞敏洪有了新的“中国合伙人”。2006年,他和王强、徐小平共同赴美,护送新东方集团上市。12年后,他的搭档换成了新东方在线共的三位执行董事“合伙人”:孙畅、尹强和潘欣。俞敏洪自己则和吴强、梁育华一起担任非执行董事。其中,梁育华为第二大股东腾讯指派。

曲折赴港路

新东方在线是2005年成立的。此前以新东方集团(NYSE:EDU)旗下的专业在线教育网站身份存在,课程服务涵盖大学、K12及学前教育三大类别,一直是新东方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

2014年,新东方在线从新东方集团独立分拆出来。俞敏洪原本计划让其在美国独立上市,和腾讯谈的也是美元投资。不过分拆后没多久,中概股就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下,出现了集体回归潮。2015年6月,俞敏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东方在线正在考虑谋求中国上市,这“意味着对中国经济市场的一个推动,也是对整个中国发展的一个信心”。

看上去,只有中国市场才能理解新东方在英语教育行业的地位和发展前景。考虑到A股政策越收越紧,审核耗时太长,新东方在线在2016年下半年做出了申请挂牌新三板的决定,并在2017年3月21日正式挂牌公开交易。当时,市场给这家公司的定价是32亿元。

据其2017年半年报,新东方在线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28亿元,同比增长33.93%;净利润3453.72万元,同比增长1006.7%;毛利率则高达72.01%。业绩表现不错。

但挂牌仅八个月后,新东方在线就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期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因事项尚存不确定性,股票暂停转让。直至2017年12月25日,新东方在线确定摘牌。

摘牌之举,被普遍解读为是为冲击港股做准备。2017年,港股教育板块的市值翻了三倍,从232亿港元上升至759亿港元。无论是从企业估值定价模型的成熟性,还是从市场资金的宽裕程度上看,港股都能够给新东方在线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8年初,新东方在线开始为赴港上市铺建道路。一家名为Kooleran Technology Holding limited(新东方在线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公司,于2018年2月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继而成为新东方在线此次IPO的母体公司。

在转板之路上,新东方在线也不是独行者。自2018年以来,已有至少6家新三板教育企业完成摘牌,分别是华图教育、佳一教育、西普教育、老鹰教育、易第优、金石教育。此外,高思教育、亿童文教等新三板教育企业也在股转系统披露了拟摘牌公告,有意出走。

“不地道”的二股东腾讯

新东方在线登陆港股,采取了同股不同权的方式。第二大股东腾讯附属公司Image Frame是唯一的A系列优先股持有者。

招股书显示,腾讯为新东方在线带来的主要帮助来自腾讯生态系统和先进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服务和音频/视频交互技术。

两者的合作可追溯到2014年。在新东方集团发布的2014财年第三财季财报中,新东方确认了和腾讯的合作,并宣布两者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基于移动端的英语学习产品。同年7月,新东方在线与腾讯的合资公司北京微学明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年底,双方合作成果“优答”正式上线。

有趣的是,两者展开合作的时间,距离俞敏洪说腾讯“不地道”,还不到一年。

2013年11月19日,在新东方20周年庆典之后的第三天,俞敏洪发表了一篇题为“宁可死在改革的路上,也不死在成功的基因里”的演讲。在演讲中,他对腾讯的态度并不友好。他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做起了教育平台,这是“毫不犹豫地冲进了我的领域,他们很不地道,也不和我商量一下”。而原先新东方成功所依靠的能力,此时“没法跟互联网、移动技术相结合”。

但也是从这时候起,他开始认真思考如何保持新东方的“江湖地位“,包括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否是在线教育,新东方是否要借助更懂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人才,“集中自己所有资源,灵活变革”。这为2014年与腾讯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2016年,新东方在线和腾讯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当年2月1日,腾讯旗下的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向新东方在线投资3.2亿元,并以12.29%的股份占比成为其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仍是新东方集团,俞敏洪是实际控制人。

当时,孙畅表示,接受腾讯注资更多是出于战略考量,并非单纯的财务投资。资本融合后,势必有利于帮助新东方网和腾讯在多业务层面的更深度合作。

在那之后,新东方在线进行了股改后的第三次增资。2016年6月,新东方在线向中国国际金融等8家做市商发行了共计100万股,募集资金5288万元。这是新东方在线申请挂牌新三板前的最后一轮融资。此时,新东方在线的估值已达31.73亿元。后两轮融资腾讯都没有参加,但从持股比例来看,腾讯的第二大股东地位并未受到动摇。

仅有62名全职教师,毛利超60%

自2012年以来,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基本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教育市场投融资热,是个不争的事实。

招股书披露,新东方在线2016年营收3.34亿元,净利润为5955万元;2017年营收4.46亿元,净利润为9221万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按总营收计算,新东方在线占据了8.2%的市场份额。自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为止的九个月内,新东方给在线营收4.85亿元,净利润为8077万元。

整体看来,新东方在线营收处于稳步增长趋势中,整体毛利率始终保持在60%以上,并以连续盈利两个财年。

以2018年前九个月的营收构成测算,新东方在线目前的主要营收来源是大学教育板块的学生报名流水。这部分收入在2018年前九个月中占总营收的80.3%,付费学生人次占59.1%。接下来,新东方在线可能需要增加学前教育和K12教育板块的营收。他们计划在K12教育板块采取进一步下沉低线城市的方式,通过线上营收来弥补线下的不足。而在学前教育板块,则需要扩大家长的影响范围,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

目前,新东方在线仅有62名全职教师和53名全职导师,其余957名教师和1525名导师都是兼职的。也就是说,2017年,占比超过90%兼职的教师队伍为新东方在线创造了4.462亿元人民币的营收,而新东方在线支付的成本仅为6283万元人民币的成本。

教育领域投资人对这一比例构成表示,新东方在线的盈利,验证了职场人士平台化生存的趋势。在教育领域,很多老师从职场拿不到合理的报酬。一些心有余力的老师,会自己到开放市场里谋求工作,拿市场化定价。由于开放市场有交易记录,有信用体系,有口碑传播,因而定价能够达到比较合理的水平。近两年来,各行各业都出现了类似的平台。“新东方从90年代起就一直坚持做这个事儿,挺前卫的。“

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中国市场五大综合在线教育公司的总营收为16.12亿元,占比1.67%。其中,新东方在线市场份额为0.62%,位居第一。不过,这一比例仍然很低,教育市场仍然分散。

进入2018年以来,教育板块热度持续升温,华图教育、卓越教育等10家教育企业都已陆续冲击港股,进入上市进程。未来在港股市场上,新东方在线还将经历一番厮杀。

1.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准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违者必究。

2.投中网每日分享PE/VC圈重磅新闻,内容涵盖PE/VC行业热点、突发新闻、投融资事件、前沿人物心路、创业圈动态等业内最新信息。关注投中网即可获得每日精华内容推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