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双流“小岗村”改革再出发

说起长顺,这是双流改革开放历史中无法绕开的一个地名。它在双流首开分田到组先河,被称之为双流“小岗村”。1978年,村里的公社冒险分田 ,和命运打个赌。这个“赌”,比当年震撼全国的安微“小岗村大包干”还早42天。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双流“小岗村”改革再出发

冒险分田 和命运打个赌

原长顺村座落在一个土坡上,当地百姓习惯称作黄山坡。十年前,记者第一次踏入黄山坡时,在坡上那座新修的办公楼里,记者一边闻着窗外伴着蝉鸣鸟叫的农作物芳香,一边听着村主任曾万富、村民郑贵货讲述双流“小岗村”的故事。

长顺村村民郑贵货的父亲郑富冲在53岁那年,和命运打了一个赌。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双流“小岗村”改革再出发

1978年10月12日晚上,为了解决长期困扰乡亲的温饱问题,在鹤林公社长顺大队,罗时长、赖明金等几个队委会成员在郑富冲家的竹林窝窝商议,“我们队打算分田到组,瞒上不瞒下,但有一条,各组要保证交足公粮……”

他们下的这个“赌”,比当年震撼全国的安微“小岗村大包干”还早42天。

包产到组的第二年秋收后,家家都丰收了。罗时长回忆,分组前的1977年,生产队水稻平均亩产只有600斤左右,分组后亩产净增150斤。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双流“小岗村”改革再出发

21世纪初,长顺人开始第二次“革命”:通过一三产业互动,在将土地的效益发挥到极致的同时,大力发展“以工补农”和“三产促农”。从“大包干”到城乡融合发展,长顺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2017年,长顺社区915户人家、2685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415元,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将突破300万元。

历史积淀与精神气质叠加,“改革”二字已经融入长顺这个小乡村的肌理与血脉。

在迎接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长顺又将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多点开花 走在改革前列

十年后的今天,再次踏进长顺社区,在曾万富主任的办公室,放眼窗外,闻不到农作物的芳香了,也听不到蝉鸣鸟叫了,目之所及高楼林立、道路整洁,地处双流与天府新区同城化发展“桥头堡”的长顺,各项改革同样走在双流各社区前列,黄山坡旧貌换新颜。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双流“小岗村”改革再出发

2007年被选为村官,从长顺村村主任到长顺社区主任,十多年间,曾万富是长顺这个改革之村的传承者、引领者,更是一名实践者。这位54岁的汉子打过工,当过学徒,做过生意,搞过工地现场管理,2011年在华阳开了自己的酒店。

今天的长顺社区,依托核动力研究院和军民融合产业园,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城市社区。

长顺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曾林给记者提供了一个数字:

截至2017年底,长顺人的小轿车拥有量为760辆,“去年春节又分了钱,今年新增的小车还没统计上来,但每户一辆自用轿车应该是只多不少。”

融入城市后,如何适应城市?这给长顺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为了壮大集体经济,长顺社区成立了长顺家园物业服务中心、自建了一个有66个铺位、使用面积达5000多平米的市场,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服务。

重点突破 回应民生诉求

作为双流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在融入城市后,如何传承长顺改革的基因?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双流“小岗村”改革再出发

今年初,长顺社区制定了《关于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示范社区建设工作方案》,率先开展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探索工作,其目的就是要加强党对社区的领导,以居民的需求为引导,以社区治理为主导,以改革创新社区管理新机制为动力,以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为目标,努力探索一条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子。

风雨四十年,弹指一挥间。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双流“小岗村”改革再出发

走过四十年的历程,双流“小岗村”改革再出发,融入城市化发展大潮,长顺人的改革在政务服务、民生福祉、制度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多点开花,不论是“规定动作”还是“自我探索”,长顺人都坚定不移地继续吹响改革进行曲。

采访手记

对于长顺人而言,融入城市后发展空间更大了,困难也更多了。

“‘双流改革开放第一村’的光环是一个包袱,我们要甩掉包袱往前走。”曾万富说,改革开放30年,在长顺表现为“人与土地的变迁”,人多了、土地就少了,发展越来越快、收入越来越多,但工作的难度却越来越大了。而改革开放40年,人更多了,城市化发展进程更快,“只要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创新,长顺社区一定能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