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一版:洛陽創新,照亮高質量發展之路

河南日报一版:洛阳创新,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 ▏河南日報記者 田宜龍

本報通訊員 張煒

河南日报一版:洛阳创新,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7月18號出版的河南日報

新發展理念,吹響新時代奮進號角。

創新,照亮高質量發展之路。

今年4月,省委主要領導在洛陽調研時強調,要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創新為引領,在建設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中邁出新步伐,在中原更加出彩中“畫”上濃重的一筆;要加快推進自主創新示範區和自貿試驗區建設,在科技創新、制度創新上有新突破。

進入“十三五”,洛陽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新發展體系為支撐,謀劃確定了“四高一強一率先”奮鬥目標和“9+2”工作佈局。其中,“科技創新能力更強”“加快構建現代創新體系”成為重要組成部分。

“這是洛陽市委站位全局、聚焦關鍵、破解難題、推動發展的戰略選擇,是大勢所趨、責任所繫,必須緊盯不放、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洛陽市委主要領導說。

圍繞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洛陽市委、市政府著力發揮優勢打好“創新驅動發展牌”,以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為龍頭,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強化人才支撐,抓好創新主體、創新平臺“雙倍增”,培育壯大“四個一批”,以科技創新帶動全面創新,創新活力進一步釋放,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河南日报一版:洛阳创新,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洛陽創業之星大賽北京中關村賽區

直通硅谷大賽,一座城的“雙創”狂歡

盛夏時節,在千年古都洛陽,比天氣還熱的是一場場創新創業大賽。

2018洛陽創業之星大賽暨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河南洛陽分賽區正如火如荼地進行,7月11日,2018中國(河南)直通硅谷創新創業大賽在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正式啟動。

這項國際頂級“雙創”賽事,由省科技廳和洛陽市政府聯合舉辦,澗西區政府、洛陽市科技局、洛陽市科協、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直通硅谷(河南)科技服務公司承辦。

據介紹,直通硅谷創新創業大賽舉辦三屆,一屆比一屆火爆。共有來自全國30多個省市及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17個國家的近4000個創新項目報名參賽,累計有48個創業項目獲得共計570萬元大賽獎金,30支團隊赴硅谷進行超級孵化,培育了神策數據、0glass、智充科技、極視角、中科慧遠等一批知名企業。

本屆直通硅谷大賽設置華中賽區(洛陽)、華北賽區(北京)、華東賽區(上海)、華南賽區(深圳)、西南賽區(成都)、北美賽區(美國硅谷)等六大賽區,同步開展,輻射面較歷屆大賽更廣,最大限度囊括國內外優質創業項目。大賽將導入400家知名投資機構,為參賽項目免費對接合作。設置300萬元高額獎金及2億元直投基金,並遴選15支優質團隊赴美國硅谷參加“直通硅谷創業訓練營”超級孵化。

“直通硅谷大賽已成為國內外高端人才、金融資本、先進技術、優質項目等創新資源聚集的重要平臺,政府服務創新創業的重要抓手,並正在成為河南連接全球創新創業資源的橋樑。”洛陽市政府有關負責同志說。

河南日报一版:洛阳创新,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會議現場

打通“四個通道”、促進“四鏈融合”,不讓科研成果“躺在櫃子裡睡大覺”

研發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內在源泉,更是彰顯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標。

洛陽市統計局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2017年,洛陽市研發經費投入86.38億元,較上年增加19.07億元,增長28.3%,比全省增速高10.5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二位。

洛陽創新資源豐富,擁有以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為代表的先進國防科技工業和中信重工、一拖集團等一批大型企業集團,中央駐洛科研院所12家、各類研發機構1500餘家,科技人才密度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洛陽在構建現代創新體系中,著力打通政產學研深度融合、軍民企地對接轉化、市場化運作和人才成長“四個通道”,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政策鏈“四鏈融合”,推動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絕不讓科研成果“躺在櫃子裡睡大覺”。

洛陽突出地企合作、軍民融合等特色,初步構建了以現代創新體系為統領,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國家小微兩創建設和國家軍民融合示範區創建為支撐的“1+3+N”政策體系,出臺了涉及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大學生創業、河洛英才計劃、河洛工匠計劃、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等方面的19個細化配套文件,有效激發了各類群體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河南日报一版:洛阳创新,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新區自主創新示範區工作推進會暨政策兌現大會(資料圖)

培育壯大“四個一批”,持續推進轉型發展攻堅

其中,洛陽特色的創新“金十條”,被全省科技系統轉發推廣。

真金白銀,重獎尖兵。前不久,洛陽高新區召開自主創新示範區工作推進會暨政策兌現大會。會上,中航光電、普萊柯、凱邁測控、中色科技等429家企業、41個平臺、360名人才和23個機構受到表彰,獲得了2.24億元政策資金獎勵。

2016年,洛陽市高位謀劃,啟動了創新主體、創新平臺“雙倍增”行動,確定中船重工725研究所等53家單位作為創新主體倍增項目重點培育對象,確定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提升項目等40個創新平臺為倍增項目實施對象,打造全省最具活力的創新高地。

“雙倍增”行動持續發力,激發創新活力,帶動全市培育創新龍頭企業20家,佔全省的20%;高新技術企業由201家增至337家,增長68%;科技型中小企業由1145家增至3112家,增長172%;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由18家增至83家,增長361%;省級以上平臺(載體)由272家增至455家,增長67.3%。“雙倍增”行動,已成為洛陽現代創新體系的一張名片。

近日,省政府命名10家單位為重大新型研發機構,其中,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洛陽先進製造產業研發基地、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洛陽)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創新研究院、洛陽中科信息產業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洛陽分所)、洛陽尖端技術研究院等4家單位榜上有名。

洛陽市科技局局長王進介紹,著力發展一批創新引領型企業,培育一批創新引領型人才,建設一批創新引領型平臺,引進一批創新引領型機構,洛陽培育壯大“四個一批”,成為落實打好“四張牌”、讓中原更加出彩的重要抓手,推進轉型發展攻堅、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

今年上半年,洛陽自主創新示範區433家企業通過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佔全市的59.6%;中航鋰電的鋰離子動力電池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試點、中航光電的新一代高速數據傳輸技術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試點,獲批2018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啟動了第三批“河洛英才計劃”,45支創新創業團隊完成綜合評估;軍民融合先進技術研究院、鄭州大學洛陽研究院落戶洛陽。

堅持產業導向,實施重大科技專項,著力推進產業科技創新。洛陽市圍繞“565”產業,實施市級以上重大科技專項37項,引導企業研發投入16.19億元,預計新增產值82.9億元。其中,河南科技大學主持的“高性價比商用車混合動力系統開發與整車集成”項目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支持,該項目自主研發商用車混合動力系統平臺,開發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系列化產品,並實現產業化。

洛陽市委、市政府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暨省委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深化“9+2”工作佈局,突出工作重點,強化工作抓手,打造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洛陽片區這個“龍頭”,強化人才建設這個“支撐”,抓好實施“雙倍增”行動、打通“四個通道”、促進“四鏈融合”三大舉措,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排頭兵,奮力實現“科技創新能力更強”的奮鬥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