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堪称经典,路遥却为何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呢?

小旅兔


诺贝尔文学奖自设立以来就是一个争议比较大的奖项,因为文学的民族属性还是十分强烈的,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反映的都是一个民族内心深处的东西。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这种东西在民族内部很可能都是不言而喻的东西,但是在民族间,理解起来可能困惑就比较多,很难关注到文学作品本质的东西。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没有获奖,很可能是身居幕后的评委根本就读不懂这样一部经典之作,也许有人要说了,经典的读不懂,那莫言怎么获得奖?难道他写的人家就读懂了吗?

还真别说,人家可能就真的读懂了,因为莫言小说的一些细节是可以引起外国人的共鸣的,那就是情爱的一部分。

对于男女间的那些事,外国人应该还是一看就懂的,莫言的《丰乳肥臀》、《红高粱》里面,这些细节可都不少。不过话说回来,你除了听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真的很了解莫言的作品?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则处在另一个极端,用郭德纲一句小品的表述语“烂了大街了”,当然这里没有一点贬损的意思,而是说明《平凡的世界》传播的广泛性,在读者内心中崇高的独一无二的地位。

诺贝尔文学奖这玩意,还真不一定合中国人的口味,他们挑选的只是他们认为的“好”的作品,至于说符不符合中国人的气质,符不符合中国人的脾气。

并不能以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评判的标准,不获奖的《平凡的世界》和人们只知道获奖的莫言,其实是两个极端中极具戏谑性的镜头。

作为一个文学家,一个作家,你是愿意让别人因为你的作品记住你这个人,还是因为你这个人记住你的作品呢?


历史三日谈


原因很简单。

第一个,这本受到中国普通大众喜爱的小说,不被中国现当代文坛所认可。而且,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很多人对这本小说只是一笔带过,或者提都不提。

那么,这有什么影响呢?

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诺贝尔文学类的提名条件了。



首先,并不是任何人都具有资格作为诺奖的提名人。它必须满足这些条件的其中一个:第一,是瑞典文学院院士以及各国相当于文学院士的人士;第二,高等院校文学教授和语言学教授;第三,诺贝尔文学奖得住;第四,各国作家协会主席。其他规则就不说了,毕竟我们的主角是《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不能喧宾夺主。所以,仅就上面的条件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本不被文坛所认可的小说是根本不会受到提名,更别说参与诺贝尔文学奖的角逐了!



第二个,这本仅就从纯文学的角度来看,力度还不够。尽管他受到了中国千万读者喜爱,并因此而影响甚至改变不少人的命运,包括笔者本人,但它归根结底是一本手法极为高明的鸡汤小说,能够给人以莫大的精神鼓舞,偏离真正的有高度的文学还远。



第三个就是紧接上文讲文学本身。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标准有五个:一,对人类有重大贡献;二,作品候选人的标准必须是在前一年有着举世瞩目的工作成就;三,不考虑国籍;四,必须在文学上有极其出色的文学贡献;五,作品必须趋向于理想主义色彩。即诺贝尔别人的遗嘱:奖在给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鹿遥知林深


说到路遥,先来辟谣。楼上某君说《平凡的世界》不被当代文坛认可,这是罔顾事实。

路遥并未受到排挤

路遥生前是中国作协会员,陕西文坛领军人物,与陈忠实、贾平凹等陕西作家交好,跟一大批评论家也是过从甚密。

这部小说在未出齐的时候就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编成广播剧,然后

1991年荣获中国文学最高荣誉——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1990年就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张宝庆、任冶湘主演,并荣获飞天奖。

可以说,路遥本人及其著作在文坛是广受关注的,也收获了无数的社会好评,何来的不被重视?

说路遥的小说被不被批评家看重,那是学术层面的问题,彼时他们都在关注先锋文学等现代主义理论,对流行了几十年的现实主义有所轻视在情理之中,这也是学术问题文化问题,没必要过度阐释。

说路遥不受重视甚至被迫害的人,心理都在加阴谋论的戏吧,随便翻翻《路遥传》和同时期人的文字就可以了,最不济你去百度一下也行啊。

那他为何没拿诺奖呢?

首先是不符合评选标准,诺奖规则一共有五个:

要对人类有重大贡献;
作品候选人的标准必须是在前一年有举世瞩目的工作成就;
不考虑国籍;
必须在文学上有极其出色的贡献;
作品必须趋向于理想主义色彩。

根据第二条标准,他最有可能入选的年份是1993年,路遥1992年就去世了,但是并没有。

其次是路遥作品走出国门范围太窄。诺奖评委一共十八人,都是欧洲人,当中只有马悦然一人懂中文。而能够进入评委视野的作品,得有法文、英文、瑞典文等译本,路遥的作品应该翻译版本有限。

抛开以上因素,路遥作品中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在诺奖评委看来也不一定合胃口。

不过,诺奖不过一个荣誉而已,没必要看的多么重要,何况今年诺奖接连不断曝出丑闻,证明奖项本身也有问题


何殊我




作为路遥先生作品的忠实读者和当代文学的爱好者,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记得初读《平凡的世界》是在上高二的时候,这部小说刚出版不久。记得那个炎热的夏天,我用一个星期的日与夜读完了这部大书,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至此,路遥这个字就深深烙在我心底,并设法看了他的其他所有的作品。

在领我走进文学世界的人中,路遥必须排在前列,后来自己也如愿读了中文系,对路遥有了更深的了解。

还记得当时小说腰封上的一句话:与此书中人物为伍,你的心灵将不会寂寞。路遥用他的毕生心血写就了这部影响后来无数人的巨作。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当代小说中阅读率最高的作品之一。


《平凡的世界》深受人们喜爱,主要是小说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洗礼,书中以孙少平为代表的人物身上充溢着勇于和苦难斗争、人格高尚、精神纯粹的气息,这种气息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够唤醒人,鼓舞人。小说带给读者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不可抗拒的,也是其他小说无法达到的。

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丰富而精神匮乏的时代,《平凡的世界》能够给疲惫的、迷茫的、抑郁的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启发,让他们摆脱精神困境。

目前,文学界对《平凡的世界》最大的肯定就是它荣获了茅盾文学奖,和同为陕西作家的陈忠实的作品《白鹿原》一起,成为当代小说的扛鼎之作。


然而即使如此,在文学评论界,《平凡的世界》的地位并不高,甚至有人对它获茅奖都颇多非议。而在两部最为重要的当代文学史,即北大版的和复旦大学版的当代文学史中,均对《平凡的世界》一笔带过,还有些版本的当代文学史将整个路遥提都不提。

也就是说,在文学评论界,《平凡的世界》完全被轻视。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在学者看来,《平凡的世界》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性并不高,提供的文学审美水准较低。一句话,这部小说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性。这种普世的价值观在他们看来确实过于“平凡”。


这是一部以情节取胜的小说,所以在普通读者那里,这部小说是伟大的,而在文学评论家看来,它近乎乏善可陈。

那么,一部在国内都不被文学界看好的小说,要想得到国际认可很难。事实上,《平凡的世界》在国外的影响确实也不大,路遥的作品在国外影响最大的是《人生》。不被西方评论家关注,这样的作品很难产生大的影响。而莫言的情况正好相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作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比路遥要高,比如余华、阎连科等。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诺贝尔文学奖只颁发给在世的作家,而路遥在写出《平凡的世界》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优学优考策略


其实,只要想一想为什么村上春树屡屡在诺贝尔奖评选中败北,估计以后也不可能获奖了,就知道路遥《平凡的世界》也是不可能获的诺贝尔奖的。

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主要是因为故事接地气,通俗易懂,情绪感染力强,因此读者很多,结果就被捧起来的。也就是说,《平凡的世界》是典型的畅销书。

然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标准并不是看你的作品有多少人读,而是要看你的作品在艺术上有没有创新,对人类文明有没有贡献和启发,对人性有没有独到的展现和挖掘......这就是所谓的“纯文学”的标准,作者一定要有自己的创见和风格,而不是迎合大众。

拿获奖的莫言和路遥相比,很多人也都知道莫言,知道他写过《红高粱》,但是很少有人看过他的书,对红高粱的了解也是因为张艺谋的电影。但是莫言的作品把中国传统的乡土叙事和南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结合起来,开创了一种新风格,这是艺术上的成就。而他所写的长篇小说《蛙》,又讲述的是计划生育的题材,这是挑战人性、挑战生命的事件,所以受到了西方的关注。

而路遥的小说,还走的是中国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路子,讲述农村青年的奋斗故事,带有浓烈的励志鸡汤味道,甚至太过理想化和浪漫化,并没有对时代主题和人性内涵提出批判性的意见,所以不受批评家的青睐。就连国内的文学研究者都不太看重这部书,更不用说外国人了。

就像歌曲《小苹果》传唱大街小巷,是广场舞的经典曲目,带给无数人欢乐,但它能在严肃的音乐节上获奖吗?不可能。

我不否认路遥本身是伟大的作家,他用自己的故事感染了很多读者,甚至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让大家在困苦坎坷时,始终对未来充满向往。但是就文学艺术本身,他的贡献是有限的。

其实,《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艺术成就,还比不上的路遥的短篇《人生》。《人生》中高加林在两个女孩之间的选择故事,就开创了一种新的人物关系模式,是悲剧的,也是残忍的,透视了现实和人性。在那之前没有其他小说这样写过,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这篇小说的地位要高于《平凡的世界》。

所以,假如诺贝尔文学奖真要颁给路遥,也是因为《人生》。


陈令孤


这个提问背后隐藏的意思是,这部小说很经典,但没有获得以诺贝尔文学奖为代表的世界文坛的认可,是不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出了问题呢?鄙人还算是学现当代文学的吧,也是喜爱并深受这部小说影响的,看了这个问题,也看了很多回答,但觉得还是有些可以补充说明的。——因为是用手机编写,不能输入书名号等复杂标点,还请各位读者原谅。

1.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首先要人家评委知道才行。瑞典皇家文学院会采纳一些他们自己渠道的专家的建议,而世界上这么多国家,这么多种语言,瑞典皇家文学院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很多时候依靠西方语言的翻译版本。也许个人才疏学浅,据我所知,平凡的世界并没有西方语言的翻译版本。养在深闺人未识,所以人家不知道也属于自然。


瑞典皇家文学院

2.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需要获得更多的读者,尤其是专家的支持,但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在当代文学批评家那里评价不太高。诺贝尔文学奖不是选总统,不是靠支持者多决定艺术水准高低的,否则的话,中国网络小说很多都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哪怕是最好的网络小说,跟平凡的世界相比,或多或少都有差距,更别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那些作品了。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太多批评家愿意接受平凡的世界这部长篇小说。


3.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生不逢时。在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当代新锐批评家都开始狂热支持先锋派,现代主义风格,而平凡的世界坚持现实主义写作,这背后有政治意识形态的选择。那些批评家拥抱所谓先锋的,现代的,世界的一些概念,看不来现实主义,认为现实主义是落后的,僵化的,教条的,等等。路遥坚持现实主义自然讨不了批评家的好,他的一些文章曾经说过类似意见,我就不引用了。而批评家的推崇是进入文学史以及外国学者视野的重要途径,没有他们,想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比较困难的,这就是话语权的体现。


4.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很感人,但在艺术上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比如,就像很多人提出来的,这部小说也有很强烈的大男子主义倾向。再比如,小说情节流畅,情感动人,但在思想深度,讲故事的手段等方面并没有太多新东西,路遥这部小说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这本小说的很多影响,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和人格都很像保尔柯察金,而在讲故事的手段等方面,小说也没有太多创新。因而,一些批评家不太满意这部小说,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


西奈山的火柱


诺贝尔文学奖不是世界标准,它代表的是西方的标准。 中国的好多文学作品都够得着诺贝尔文学奖的门槛 但是至今和诺奖无缘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汉语不好翻译 。试想 ,将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翻译成英 、法、 俄语将会怎样? 同样,好多外国名著我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不是枯燥就是无味!

文学作品的好与坏是与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关的,一部作品,能真正理解其中精华的可能只有一些人,或一个时代的人。硬是要把全世界的文学作品集中起来评选,本身就不是十分妥当外国人读懂中国文学很难,就算翻译再牛,不了解那个时代背景,也无法读懂这部书。

评价一个好的文学作品不能只认奖 , 奖项只是一个评判标准,而不是全部 !假如你十分喜欢一本书 但它却没得过任何奖 ,你是不是就会认为它不是一本好书 ? 当然不会!!夸张一点说, 在49年以后的作家群中,唯有路遥可以永恒!《平凡的世界》用平凡朴实的语言影响人、感动人,获奖固然好,但是安享一份宁静默默的不受吵杂岂不更好。

一部平凡的世界,就是中国七八十年代的史诗!时间可以说明一切的!!


电影花园


有一说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并没有达到诺贝尔文学奖水平。

《平凡的世界》影响力很大,整部小说有着直抵人心、激励向上的力量,容易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但靠这些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远远不够的。

《平凡的世界》在其思想上不够深度,在文体方面也没有创新——当然,这并不是贬义,是路遥选择现实主义的写法——就注定它无法获得诺奖。

与路遥同期作家的作品相比,《平凡的世界》的水准也有所不及。如同为陕西作家的陈忠实,一部《白鹿原》就比《平凡的世界》要广阔、深邃;余华的《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贾平凹的《废都》,还有就是中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红高粱》《丰乳肥臀》等,水准都比《平凡的世界》要高。

更不要说跟马尔克斯、福克纳、海明威、乔伊斯、杜拉斯等人的作品相比了,读一读《百年孤独》、《铁皮鼓》、《喧哗与骚动》就知道路遥跟这些伟大的、顶尖的作家差距在哪里。

且不说诺奖,就说路遥获得的茅盾文学奖,在当时也是受到一些质疑。许多人认为,路遥的茅盾文学家是跑奖跑出来的。当然,这些流言无损《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现代文学作品的伟大。

读书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通过大量的阅读后,就会知道自己所喜欢的作家作品处于什么位置。神话一位作家或一部作品,对于读书人来说,不算是一件好事。多读、多看,才能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充沛。


王辉城


首先《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本人是看完了的。

以下为个人观点: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本书的意义,他描写了一个陕西贫困地区的一家人从改革开放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变革,描写了在那个特殊年月人们的生活情况。

故事采用双主角多支线的写法,多方面的还原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时代背景,使整个故事紧凑而丰满,孙少安所代表的木讷被现实所拘束背负着整个家庭重任的大哥角色,与孙少平所代表的具有新时代思想却被现实所击打的新青年形象形成强烈对比,我们或多或少都能从两位主角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高中作文赏析结束,下面说说我对于此文为什么没得诺奖的分析)

(1)文化差异与时代背景

对于中国改革时期的人民生活,只有经历过那一特殊时期的人才会懂,也算是一种特殊的中国式情节,中国的经济从那一时期开始复苏、觉醒、冲刺,没经历体会过那一时期的"老外"是不会懂的,那一时期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与历史意义无法替代.更无法体会故事中那些带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情节。

(2)诺贝尔奖的规定与个人原因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他的一生绚烂而短暂,仅仅只经历了43个春秋,而他的著名著作《平凡的世界》发表于1988年,好的作品需要时间的检验,但路遥没能等到那一天,而诺贝尔奖原则上是不提名颁发给逝者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破例,这使得这一伟大著作与诺奖失之交臂。

(3)国家实力与国际影响

或许各位看到这会疑惑——这与国家实力有什么关系?说实话,本人对于诺贝尔奖是不大感冒的,此奖对于推进社会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意义,但越是发展越是有点变味了,夹杂着一丝政治味道。

以前中国对外不是那么开放,导致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名人也不多,只有譬如鲁迅这种走出过国门,又对中国社会有着独特见解的名人才能得到诺奖文学奖提名,作为像路遥这种国内知名作家,得到的奖项也多为国内的奖项,当时的国际影响力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随着近十几年我国的开放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诸如诺言等文学家的作品能在国际上发表,翻译成各种语言文字远销海外,个人觉得这不仅仅是我国的文学水平提高了,而是我国的国际开放程度、国际影响力提高了。现在,中国不仅站起来了,还站上了世界的舞台,书写着一个民族的传奇!

结束语

最后说一说我为什么不大喜欢现在的诺贝尔奖,首先,诺奖的设立是很有意义的,我不喜欢的是一些以诺贝尔奖为标准的人,和这个奖近几年的些许变味。

记得在莫言获得中国第一个诺奖时,掀起了一股诺奖热,莫言的著作也是一时洛阳纸贵,很多家长为孩子买莫言的作品,为孩子定下获得诺奖的目标,其实莫言的著作有些是不大适合小孩读的,诺奖也不适合作为一个目标,诺奖设立的目的是激发新的创造,而不是复制一个莫言,人们对于诺奖的趋之若鹜,其实源于中国长期以来对于有一个属于中国的诺奖的期盼,其潜在心理是期盼中国自己的东西能得到国际的认可,中国今天做到了!但切记,诺奖并非检验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当慎重当理性看待。


一火车的吃瓜群众


文学作品分两种,纯文学、通俗文学。纯文学是追求艺术的,通俗文学是娱乐大家的。谁的作品写得好,谁的作品写得不好,不是由普通读者说了算,而是由著名文学评论家说了算。

路遥是一个让人尊敬的作家,而且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但是,不能因为他道德高尚,就拔高他的作品,这不是一个科学的态度。

现在,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必须属于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范畴。而路遥的作品属于传统主义文学,其艺术表现手法太落伍啦!

为什么许多人喜欢路遥的作品呢?因为大多数人的文学鉴赏能力极低。你读一读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萨特的《禁闭》、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高行健的《车站》、莫言的《蛙》你就知道什么叫大师了。你如果看得津津有味,你就是文学上的高人了,你再看路遥的作品,感觉就不一样了。

你也许会说,诺贝尔文学奖是西方国家设的奖,对我们是有偏见的。那是不可能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很公正的,拉丁美洲有许多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有人说,一个写歌词的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意思是诺贝尔文学奖有问题。写歌词的人叫词作家,你怎么知道他就达不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水平呢?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缺点,是当年没有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托儿斯泰。托尔斯泰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托尔斯泰照样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没有颁给托尔斯泰,是诺贝尔文学奖自身的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