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祖居“树德堂”在崀山

邓亚萍祖居“树德堂”在崀山

在新宁崀山北大门前约300米处,有一座古老的建筑,叫“树德堂”,这就是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的祖居。

提起“树德堂”,就必须提到邓亚萍的高祖父邓在绅。

据邓氏《树德堂家史》记载,邓在绅,字正笏,号崀峰,清贡生,生于清嘉庆23年(1719),卒于光绪15年(1790),享年71岁。

“公少勤学,蜚声痒痒,考中贡生,出任训导。两年后弃官从商,经营木材,从广西资源采购木材,运到湖北汉口出售,积累家业无数,置水田四百多担,修正屋一座,名树德堂”。这就是树德堂的来历。

邓亚萍祖居“树德堂”在崀山

新宁县北门老街

另据家史记载,邓在绅生二子,长子家钰,字崑华,册名荣鼎,邑廪生。捐官州同知,未任实职。继承祖业,新增田租二千多担,新建房屋三进三堂,五栋,仓库五座,围墙约一华里。这是树德堂建成并且是规模最大的时候。

树德堂建成一百余年,几经沧桑。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对树德堂进行了洗劫,邓氏家族由此慢慢衰落下来。解放后,因后代繁衍,分家立屋,将整个树德堂分成数家,致使保护不力,破坏较严重。唯有主体建筑,保存较为完整。

邓亚萍祖居“树德堂”在崀山

邓亚萍故居

现存的树德堂为砖木结构,硬山顶院落,共三进三堂,占地1705平方米。前堂为朝门,左、右开月光石门,上绘各种人物,花鸟图案,前堂正屋为五柱七瓜构架。中堂作供奉祭祀用。后堂为住房,两侧有横堂屋及厢房、杂房,后堂山墙相对开月光石门,三角形墙面开品字形窗口三个,窗檐凸出,饰壁画。现院落前堂朝门及局部有稍微改建损毁外,其大部分均保留较好,建筑整体风貌尚存。

因背靠夷江,旧时水路方便,树德堂后人多从事水上运输谋生。但秉承耕读传家的传统,常教育子孙多读书,读好书,所以树德堂后代人才辈出,代代有读书人,出能人。

按树德堂的辈分为“新善在家其(定),昌大光先绪……”,“家”字辈下面为“其”(定)字辈,家钰有定炳、定焕、定炜三子,其中长子定炳为清邑痒生,三子定炜清邑廪生。

“昌”字辈中,有昌达、昌连、昌遥、昌遒、昌迪,多读书人,闻名乡里。

邓亚萍祖居“树德堂”在崀山

邓亚萍故居

“大”字辈中,有大泽、大沐、大资、大业、大梧、大松、大溢、大治、大浚、大济等。其中,大梧少年从军,曾任北京军区某部处长,大溢读书出身,曾任娄底市检察长、邵阳市公安局长等职。邓亚萍父亲大松17岁离开故乡,后任河南省体委教练。

“光”字辈就更多了。最著名的是我们所熟悉的邓亚萍,乒乓球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国际奥委会委员,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现任人民日报副秘书长兼人民网总经理。

“先”字辈有邓先宏,生于195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曾留学英国,历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总体规划司年度方案处副处长;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综合规划和试点司总体规划处处长、副司长;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综合调研司巡视员;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2004年10月起,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邓亚萍祖居“树德堂”在崀山

新宁县北门老街

其他考上大学,或教书授业,或从政科研的就更多了,不胜枚举。

树德堂,虽然还名不见经传,但它将在新宁历史上留下不可或缺的一页。现在连村的一些有识之士,正在加紧呼吁,计划修复树德堂,不仅让它成为崀山的一道人文景观,也将成为中国乡村家族兴旺和文化传承的一个标志。

鸣谢:

范诚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