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形象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

幻馨June


李晓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精神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

在心理学上,把母亲分为生理学意义上的,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前者给了我们生命和遗传基因,后者则承担了母亲的功能,生活中,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有些母亲生下孩子后并未能承担母亲的功能,所以孩子心理学意义上的母亲角色是由其他人扮演的,这个人也可能是男性。在这里我们只讨论即给了我们生命又承担了角色功能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

养育过孩子的人应该都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在4、5岁时,女孩儿会涂妈妈的口红,喜欢穿妈妈的裙子和高跟鞋,而男孩则特别黏妈妈,说长大后要和妈妈结婚,这些在儿童期看似幼稚、滑稽的行为,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是由内化的过程所产生的,孩子在与母亲的互动关系中内化了母亲的形象,基本上在6岁以前就完成了这个复杂的内化过程,并将影响其成年后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个性倾向性。


我们会发现一个女孩的行为举止会越来越像母亲,即使先天的气质类型与母亲有很大的差异,但我们终将会在女儿身上找到母亲的影子;而儿子则会在潜意识中按照母亲的形象寻找伴侣,不光是按照外显的形象,而且还按照与母亲早年的互动关系,这种内化了的母子之间的情感体验,会驱使儿子不断的去寻找具有相同情感体验的伴侣。所以,母亲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作为母亲,我们不需要去教孩子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应该找什么样的伴侣,我们自己首先需要变成这样子,孩子自然就会内化他所体验到的客观事实。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母婴之间早年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与品质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发展阶段。


一、从胎儿期开始母婴之间就已经有了精神交往,母孕期对孩子的各种幻想、期待、焦虑就开始对婴儿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此时母亲对孩子的情感反应与态度就已经开始深深的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人格部分,这个时候孩子的创伤是很难弥补的,因为孩子长大后甚至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这种感受,但这种感受会由于客观刺激,时长从潜意识中跳出来影响他的社会功能;


二、从出生到1岁,此时的婴儿还分不清自己与他人的区别,母亲也常常被看做是自己的一部分,这个时期婴儿主要用口腔来满足欲望和探索世界,如果母亲能够快速而准确的识别出婴儿的需求,则婴儿就会建立起最基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形成“希望”的品质。所以这个时期母亲要特别注意喂养方式,以及对孩子情绪变化的关注并及时给予反馈;


三、1-3岁,随着动作技能和语言的发展,此时孩子开始由依赖向自主转变,想为自己做选择、做决定,如果母亲允许孩子合理的自由选择,并不强迫和羞辱孩子,那么自主性就会培养建立起来,否则,就会产生羞怯和疑虑。


四、3-6岁,这个阶段是儿童的游戏期,儿童在游戏中探索他们自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母亲此时为孩子提供适当的游戏环境,并对孩子新的目的感给予支持,那么主动感就会得到发展。反之,如果孩子被要求的自我控制太多,就可能引发过度的内疚。以上这几个发展阶段的冲突,如果能够在与母亲恰当的互动关系中得以解决,就会形成积极的品质,并将根植于个性中。否则,自我就会受到损伤,因为孩子会整合一种消极的品质。


由此可知,母亲对孩子人格的塑造起了

决定性的作用,但凡在养育孩子的过程感受到了痛苦,那我们自身一定是还有需要成长、改变的空间。为了孩子健全的人格发展,作为母亲,我们需要努力活出自己的样子,不委屈、不强迫、不控制,与孩子保持合理的边界,让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吧!

作者简介:
李晓杰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精神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
家庭治疗师 致力于儿童青少年心理成长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欢迎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我说过一句话:“我们一生的饱暖都源于妈妈给我们点了多少赞”。

什么意思?

心理学有一个很著名的试验,交“视崖试验”。试验中,研究人员让小孩子独自爬过玻璃桌面,因为1岁以上的小孩已经有了纵深感,因此他们会“恐高”,不敢爬。但如果有妈妈在身边,提供鼓励的眼神和话语,大多数小孩子就可以爬过去。

其实,我们的一生中,也会经历很多次类似的考验,但如果内心没有积攒够妈妈的“赞”,那么,我们会觉得背后一片空虚,没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危险和挑战。

为什么? 因为孩子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妈妈的眼里,才能看到自己。 如果妈妈的眼神里写着:“你是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孩子,你可以成为有力量而勇敢的人。”那么,他也会这么看自己。

所以说,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爱“。 我爱你,仅仅是因为你是你,你不需要变得美好、勇敢、坚强,无论如何,我都爱你。

如果一个妈妈是非常苛责的,仿佛永远不会满意的形象,而且稍微犯了一点错误,就会被狠狠地惩罚,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会很”自卑“,因为他一直被灌输”我很糟糕“的信息。

如果一个妈妈是很控制的形象,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自己做主,大到上什么大学,小到穿什么衣服,都要她同意和批准,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很叛逆,或者过度的顺从。

如果一个妈妈是很悲催的形象,不断地向孩子灌输自己有多惨,把他养大有多不容易,那么,孩子就有可能非常地愧疚,不敢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不管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你依然有机会,做一个好父母,让伤害的轮回,停止。

心有助,不孤独。欢迎关注卢悦,关注公众号心之助。

卢悦



形象是一个人的外表,比如容貌衣着打扮,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外在呈现,比如言谈举止等。既然如此,一个母亲的形象,应该是外表与内在并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外兼修”。

随着整个社会教育理念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父母,尤其是母亲已经能意识到自己的内在品质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比如稳定的情绪、独立思考的能力、融洽的人际关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持续学习习惯。我能看到,妈妈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内在,比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善亲子关系,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游戏、一起运动,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整合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等等。


所以在此,我想强调的反而是外在形象。母亲们也需要花时间去关注自己的外形,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当孩子两岁左右时。

孩子两岁左右,自我意识正在建立,他开始关注“我”和“我的”,也会去区分“妈妈”和“妈妈的”。他会喜欢照镜子,去辨认自己的物品,也会关注妈妈的妆容、衣服、鞋子。这个阶段,妈妈尤其需要关注自己的外形,应该尽可能让自己看上去干净整洁美丽,因为这是孩子认识自我形象,认识美的启蒙阶段。

第二、当孩子进入全新和重要的社交环境时。

随着孩子长大,他会一步步从家庭走向社会。孩子会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会参加越来越多重要的社交活动。这些社会化的过程,意味着孩子需要不断接受适应新环境的挑战,要接收到更多不确定的来自外界的评价。这时,孩子和妈妈的外形都会影响着他们进入新环境的第一印象,外形的美好得体是可以为孩子的社交加分的。比如,当一个孩子被幼儿园小伙伴夸“你妈妈真漂亮,你妈妈的裙子真好看”时,他会觉得被认可和接纳,相反,当孩子听到小伙伴说“你妈妈怎么不梳头啊,你妈妈的衣服真丑”时,他会觉得被拒绝和排斥。

第三、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

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会格外在意自己的外表,同时也需要母亲能起到提升和引领审美的作用。如果母亲过于不修边幅,对自己外形毫不在意,敏感的女孩子会容易对妈妈产生嫌弃,甚至觉得丢人。另外,青春期的女孩子会对未来的自己有憧憬,会畅想十年后、二十年后的自己是怎样的状态,过怎样的生活,而妈妈就是她最好的参照对象。如果妈妈的状态是积极美好的,内外兼修的,女孩子会更容易对未来的自己充满信心。


母亲,不仅是母亲,也是绽放在家庭和社会的美丽女性。请内外兼修,悦人悦己~


兰海


我老家有位阿姨,生了四个孩子,两男两女。

现在最大37岁,最小31岁。

这个阿姨一直与周围格格不入。

人生信条大概就是吃喝玩乐。

赚多少,花多少。

买菜时尽挑最贵的买。

赶集时不把钱花光不回家。

在几十年前,集体务农,大家起早贪黑做手工赚钱时,他们家吃五餐:三顿正餐,下午茶和宵夜。一天光做饭就浪费很多时间。

这个阿姨是赚多少花多少,而且赚够了一天的花销就不干了,不管天色有多早,反正就是休息了。

一个家,经常有些意外的花费,特别是孩子上学后。逢年过节也是要花一笔的。

这个阿姨的解决方式就是“借”,她的几个姐妹做生意,都算有钱人。这个阿姨就经常上门,这个三五百、那个三五百。姐妹们都觉得姐姐养了四个孩子,不容易,能帮就帮。

孩子长大了,从“借”变成“要”,而且是理所当然。姐妹们苦不堪言,这个阿姨就上门哭穷,真是哭。

我印象中,这个阿姨是比较光鲜亮丽的,但家里乱得不行。

除了买菜,家务全部分给几个孩子做,有的洗碗,有的扫地,有的做饭,有的洗衣服。她在一边喝茶聊天。

孩子上学后,不管什么情况,都得把家务做完。孩子作业完成得怎么样她不管。

不用做家务、不用管孩子学习、永远有钱花,日子过得很潇洒。

然后她的孩子逐渐成人了,除了最小的女儿,其他三个完美地继承了妈妈吃喝玩乐的技能。

好吃懒做还爱面子。

最高的那个读到职中,其他三个全都没读完初中……全部是学不会辍学了。

大女儿的衣服,全都是专门去城里店里买的名牌打折货,吃好用好,不工作也不干活,没人敢上门说亲,后来嫁了个比她大十几岁的二婚男。

大儿子,靠开赌档赚了点钱,每晚去城里的夜总会吃喝嫖赌。后来不给开赌档后,到处借钱,还借高利贷,现在躲在其他地方不敢回家。

小儿子,30多岁,从打工开始,保持着半年换一次工作的频率,所有工资花精光,连伙食费也给不了家里。

两个儿子都没结婚,谁家都不敢把女儿嫁到这种家庭。

只有最乖巧的小女儿,远嫁到外省一个小山村。

这个阿姨现在怎么样呢?

老公去世了,孩子指望不了

所以现在还蛮热爱干活的……

为什么说母亲的影响大呢?

因为这位阿姨的老公,四个孩子的爸爸,是村里出了名的文化人……就是不爱待家里。

四个孩子长大后,没有一个像他。

最乖巧的小女儿也不像他。


让你知道我是爱你的


母亲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和成长的启蒙人,责任重大。母的形象如何直接影响到子女今后的成长。

首先是语言影响。语言,是母子之间的第一个交流途径,是文明、温柔、和气,还是粗鲁,孩子最先感知到的就是这语言。从语言、语气里体会到母亲对自己是什么样的,那么以后就会模仿学习这样做。

其次是行为影响。母亲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参照物,比如一个饭粒掉在桌子上,母亲不用说,直接夹起来送进嘴里,孩子马上就可以学会,从小的勤俭,勤奋,吃苦耐劳等教育都是从母亲这里学来的。

第三是待人接物的影响。一个母亲在与人交往中,是如何表现的,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孩子从出生到稍长大,有思维了,之前如果说都是自家人相处的话,已经给孩子一定学习内容,那么,与外界、与他人接触,就是孩子走出家门、与外界接触的第一步。

一个优秀的母亲,是孩子成长的导师,是对孩子一生的决定性影响,在这个方面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比如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在回忆录中,没有人忘掉母亲,比如一些成功人士比如马云等,都把母亲的教育和影响作为自己人生成长的关键。


恼人梧桐


要知道母亲的形象,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首先必须先定义,母亲的形象,包含哪些方面?

1、职业形象

2、性格品行

3、行为举止

4、穿着打扮

5、语言谈吐。

母亲的这些形象都会对孩子孩子都会产生影响。

一、职业形象对孩子的影响

一个妈妈,在工作表现出色,下班后勤奋好学。孩子会从中受到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豪门子弟,以超越父母来衡量自己事业是否成功的原因。

二、性格品行对孩子的影响

妈妈脾气暴躁、性格急躁、爱吵架、爱打人,而且长期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这样的行为,孩子也会有这样的品性。

我妈妈,是一个性格比较急的人,而我姐妹几人,都是妈妈照顾长大的。而姐妹几人,都表现出急躁的性格。比如,遇到不满的情况,很容易表现出燥急。

这一方面是因为妈妈的急躁,我们耳濡目染;另外一方面,妈妈的急躁,会表现在对待孩子上,比如出门慢了,会说:快点了,要迟到了。而长期受这话的影响,我做事情就会变得着急,害怕自己耽误了时间,也害怕挨骂。

三、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行为优雅,会注重加强孩子的行为修养,孩子在看和学的过程里,也会变得优雅。比如,一个不爱收拾的妈妈,妈妈拖椅子很大声、吃东西发出声音等,孩子会染上这样的陋习。

我有个不好的习惯,收拾家里的时候,我喜欢抛东西,就是比如我电视前,而地上有个布娃娃,我把它抛回沙发。而我女儿,就模仿并变形了这个动作,每次看到阻碍她的东西,都直接扔到地上。因为,在孩子眼里,她不能分清我的抛和她的扔是不一样的。

四、穿着打扮对孩子的影响

妈妈好的形象,能增加孩子的自信;能给老师好的印象,甚至得到老师更多的尊重;能与同学妈妈,更容易交上朋友,互相串门,为孩子增加同伴。同时,好的形象,让孩子能从中培养色彩搭配的敏锐,长大后自己衣品更好。

而会打扮的妈妈,一般会打扮自己的孩子。孩子在这个过程里,其实是形象设计的启蒙阶段。

五、语言谈吐对孩子的影响

妈妈的表达方式、口头禅、说话的声音等都会影响孩子。

有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大班,就会讲粗口,那一定是家里有人在讲粗口,孩子模仿了。

女儿,与我相处久了,说话的方式也是模仿我。孩子是妈妈身上的一面镜子,发现孩子不好的情况是,家长需要及时调整。

六、不是所有妈妈积极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的妈妈,善良、勤劳,是不是孩子就一定善良勤劳?其实不是的,比如我妈妈,很爱干家务,家里所有的家务都包办了。而我们兄弟姐妹三人,成人后,都特别懒,甚至不是很会做家务!

这是为什么呢?

妈妈过于勤奋,把我们该做的都做了,反而让我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养出了懒人的性格。

所以,妈妈的各种形象行为,是会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的。但并非都正比例影响,也有反比例的。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是否控制好程度和方法、及对孩子是否有合理的教育规划。最后,建议妈妈多观察孩子的行为,凡是有不好的行为,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达到育儿育己的目的!

我是懒猪妈咪早教,关注孩子关注妈妈成长,欢迎你了解我!


懒猪妈咪早教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妈妈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否则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1、信任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否则,孩子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高兴的。

  2、商量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永远也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她,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洗碗把碗摔坏了。你不能责备他,应该用鼓励的语气说:“宝贝,没伤到手吧,摔坏个碗没关系的,以后小心点就行。”这样,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3、鼓励的语气

  妈妈的文化素养会影响孩子的思考,有文化的妈妈绝对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如果是一位爱学习的妈妈就更能影响孩子。就像一个不喜欢看书的孩子在妈妈的带领下看书学习就会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一样。

  

  


平凡妹子


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笑话。孩子回到家,一进门就开始喊:“妈,我饿了~~~”一会儿又喊“妈,我渴了~~~”“妈,我裤子呢?”“妈,我衬衫呢?”……但是如果一进门看到的是爸爸,那么只有一句:“爸,我妈呢?”这个笑话受到无数网友的赞同,回到家是这样,上了大学后打电话也是这样。

妈妈是孩子天然的安全岛。如果一个家庭里妈妈的角色是缺席的,那么对这个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一个妈妈未尽到应尽的义务,那么对家庭和孩子的打击也是严重的。“智慧的妇人建立家室,愚妄的妇人亲手拆毁。”

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妈妈或者虽然有妈妈但是并没有真正尽到妈妈的义务和责任,那么这个家庭是缺失母爱和温暖的,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无法磨灭的伤痛,有的孩子甚至会在自己以后的整个生命里都有意或无意地寻找。

一个女人在家里可以说是家庭各种关系的中枢,她向上连接着父母,中间连接着丈夫,向下连通着孩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妈妈的角色是最复杂的。成熟的妈妈,必须要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掌握爱的技巧,有超强的心理能量和良好的心态。

有的妈妈希望保持权威,有的妈妈离不开孩子,有的妈妈对待孩子的情绪完全看自己的心情,这些不仅让自身无法得到成长,也同时影响了孩子的成长轨迹。妈妈对自己的觉察、懂得以及自我成长也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妈妈的影子就是孩子的样子。


积木育儿


母亲的形象直观的来说是指外在形象,有部分女人在成为母亲后,身材发福、不注重修饰打扮自己。精力全部在孩子身上!这样伟大吗,伟大!我就是这部分人中的一员。

我是今年开始注重皮肤保养和打扮的。之前脸上的皮肤油而且长痘,近150斤。见过我的人都说我打扮的很朴实,哈哈!不记得是受到了什么刺激,突然开始对形象有了觉悟,以前1个月都不会敷一次面膜,面膜过期了也用不完。到现在基本上是天天敷,天天收拾。衣服购买方面也不再是以前的T恤衫牛仔裤,开始购置连衣裙。关注了几个穿衣打扮的微信公众号学习,真是时间花在哪,效果就在哪。体重已经减到130斤,体型匀称了许多。

我想分享我家女儿的变化,12岁了还没穿过裙,天天就是校服,她说这样挺好的。自从我自己形象开始变化后,慢慢的发现,孩子愿意跟我一起逛商场了,以前是我压着她试衣服、买衣服,现在是她自己有喜欢的品牌,并经常关注上新款的情况。而且女孩穿裙子真是很好看呢。所以,妈妈的审美格局决定孩子审美的高度!妈妈们要舍得留出时间给自己,把自己打扮的得体、优雅,这也是一种美好的言传身教!


甜宝妈妈


我认为,一个母亲必须受教育,没有知识和学识的母亲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一个同学的大姐家有两个儿子,都是优秀的男孩子,这位大姐对未来儿媳的要求就是,丈母娘一定是知书达礼,有头脑的女人,因为娶妻一定要看丈母娘的品行,当然,这位大姐也是个知书达礼的女人,也就是说,女人对孩子的影响很深刻,所以娶妻一定要对女人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母亲的了解是必然的,反过来,嫁人也要看男方的的母亲,一个母亲识大体顾大局,她的儿女的婚姻也会很幸福。不喜欢不要骂人,嘴上要留德,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