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模式」成幸福養老全國樣本

7月6日上午9時,全省養老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市政府禮堂召開,武漢市就過去5年在養老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績和工作方法,向全省做了彙報。

因打造公辦養老院成全國聞名的“江漢模式”,江漢區社會福利院成為全國學習的典範。

截至2017年底,武漢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79萬,佔全市戶籍人口的21%,老齡化程度高於全國17%的平均水平。如何讓老年人過上美好的養老生活,30份政策性文件讓武漢養老服務在過去幾年不斷提升,給了武漢銀髮族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江漢模式”成幸福養老全國樣本

武漢市江漢區社會福利院是全國首個五星級養老機構,在養老行業,“江漢模式”也是一面鮮紅的旗幟。

82歲的劉懿君老奶奶是一位退休研究員,幾個月前她還請了保姆在家養老,現在她自費在江漢區社會福利院老年公寓養老。劉懿君老人說,來到這裡才知道原來老年人的生活可以這麼豐富多彩。

“江漢模式”成幸福養老全國樣本

據瞭解,在老年公寓,除了老年大學,其他文娛活動也非常豐富。比如帶老年人出去春遊,今年他們就去了東湖綠道,老人們都驚歎於大武漢的美麗。福利院隔週還有電影播放,不僅有最新的影片,還有一些老電影。

早在4年前,由國家發改委、民政部、衛計委聯合發文,決定在北京、湖北、雲南組織開展面向養老機構的遠程醫療政策試點,江漢區社會福利院便是湖北的試點單位之一。現在,在江漢區社會福利院的遠程醫療會診中心可以看到,院裡的老年人以及周邊社區的老年人,通過遠程會診系統就可看病,還可把全國知名專家請到老年人的床邊問診。

“江漢模式”成幸福養老全國樣本

“線上,通過與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合作建立遠程醫療會診中心,讓全國如北京三甲醫院的醫療專家對福利院裡的老年人進行遠程會診。”江漢區社會福利院黨委書記熊承剛介紹說,遠程會診為老年人及其親屬減少了來回奔波的痛苦,節省了就醫成本,得到了老人們極大的歡迎與認可。同時,江漢區社會福利院還通過網上醫療、護理等知識培訓、講座,開展遠程醫療教育。

“江漢模式”成幸福養老全國樣本

在“江漢模式”下,福利院老公寓保持公辦養老機構事業單位的管理方式,新公寓則按照民營機構的運行方式進行社會化運作,員工全部實行聘用制。新公寓管理團隊對所有的國有設施設備,都只有使用權和管理權。

在服務對象上,福利院採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原則:入住的“老人”只要身體狀況不發生改變,自己不提出調整級別和房間,就可以一直保持原來的收費價格;而入住新公寓的老年人,作為“新人”按照市場化方式收費。

“這樣既能保證公辦養老機構的‘兜底’保障功能,又能通過社會化運作滿足不同層次的養老需求。”江漢區社會福利院院長周春芳說。

“江漢模式”成幸福養老全國樣本

在中國養老服務業,江漢區社會福利院是一張代表了武漢的名片。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會長馮曉麗說:“武漢市江漢區社會福利院在養老服務標準化、信息化水平方面名列全國同行業前茅,是全國養老機構的一面旗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