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模式”成幸福养老全国样本

7月6日上午9时,全省养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市政府礼堂召开,武汉市就过去5年在养老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工作方法,向全省做了汇报。

因打造公办养老院成全国闻名的“江汉模式”,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成为全国学习的典范。

截至2017年底,武汉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79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1%,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17%的平均水平。如何让老年人过上美好的养老生活,30份政策性文件让武汉养老服务在过去几年不断提升,给了武汉银发族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江汉模式”成幸福养老全国样本

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是全国首个五星级养老机构,在养老行业,“江汉模式”也是一面鲜红的旗帜。

82岁的刘懿君老奶奶是一位退休研究员,几个月前她还请了保姆在家养老,现在她自费在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养老。刘懿君老人说,来到这里才知道原来老年人的生活可以这么丰富多彩。

“江汉模式”成幸福养老全国样本

据了解,在老年公寓,除了老年大学,其他文娱活动也非常丰富。比如带老年人出去春游,今年他们就去了东湖绿道,老人们都惊叹于大武汉的美丽。福利院隔周还有电影播放,不仅有最新的影片,还有一些老电影。

早在4年前,由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卫计委联合发文,决定在北京、湖北、云南组织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政策试点,江汉区社会福利院便是湖北的试点单位之一。现在,在江汉区社会福利院的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可以看到,院里的老年人以及周边社区的老年人,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就可看病,还可把全国知名专家请到老年人的床边问诊。

“江汉模式”成幸福养老全国样本

“线上,通过与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合作建立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让全国如北京三甲医院的医疗专家对福利院里的老年人进行远程会诊。”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党委书记熊承刚介绍说,远程会诊为老年人及其亲属减少了来回奔波的痛苦,节省了就医成本,得到了老人们极大的欢迎与认可。同时,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还通过网上医疗、护理等知识培训、讲座,开展远程医疗教育。

“江汉模式”成幸福养老全国样本

在“江汉模式”下,福利院老公寓保持公办养老机构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新公寓则按照民营机构的运行方式进行社会化运作,员工全部实行聘用制。新公寓管理团队对所有的国有设施设备,都只有使用权和管理权。

在服务对象上,福利院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入住的“老人”只要身体状况不发生改变,自己不提出调整级别和房间,就可以一直保持原来的收费价格;而入住新公寓的老年人,作为“新人”按照市场化方式收费。

“这样既能保证公办养老机构的‘兜底’保障功能,又能通过社会化运作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院长周春芳说。

“江汉模式”成幸福养老全国样本

在中国养老服务业,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是一张代表了武汉的名片。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冯晓丽说:“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在养老服务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方面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是全国养老机构的一面旗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