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包里丢了钱,小学生说,偷了,又放回去了,是这样吗?

【教育现象分析,一起探讨教育难题,请点击“关注”:红教师说教】

张老师中午住校,把包放办公室,人到宿舍午休。

预备铃响,张老师来到办公室,发现,包里的钱丢了一百。三百变成了二百。且,仔细看,这二百有了折痕——一定有人动过!

门是锁着的。

调查——

有小学生说看见有人跳窗户进去了。

再细问。

有学生说看到五年级大超和小磊俩人跳窗进去了

有学生却说,看见的是:小磊在外面,大超跳窗进去的

到底怎么回事?

办公室,包里丢了钱,小学生说,偷了,又放回去了,是这样吗?

班主任陈老师处理此事。

叫来他俩,问,中午跳老师的窗户了?

答,是。

问,拿老师的钱了吧?

答,拿了,但是,又后悔了,放回去了。

问,你俩谁拿的?

大超说,我拿了,我后来又放回去了,你问小磊,他看着我放回去的。

小磊说,恩,是,看见他放回去了。

陈老师问,小磊,你拿钱了吗?

小磊说,没有。

陈老师问小磊,你看见大超拿了几百?

小磊说,300。他叫我看来着。

陈老师问,他放回去了?你看到了?

小磊说,是的,我看到着他放进去的。

看到两人,都信誓旦旦,偷了,又放回去了。可是就是少了一百。怎么办?

此时,在陈老师念头里,闪过了三种可能:

一、大超没全放回去。那么,那一百会放哪呢?

二、小磊或大超再次跳入又偷了一百。是谁?

三、可能另有其人,也就是说大超确实偷了送回了,再丢——不关他俩的事。

到底是哪种可能呢?

结合他俩的性格——陈老师想到了一个办法。

办公室,包里丢了钱,小学生说,偷了,又放回去了,是这样吗?

分开审问。

把小磊带到另一办公室。

陈老师对小磊说,你说说经过,每个细节都说。你们怎么进去的,怎么拿钱,又怎么放回去的。说吧!

小磊说,大超到校后,我们在楼道里一起瞎转,转到老师办公室时,他说进去看看,就从外边把窗户推开,很快就跳进去了,我挺怕,不敢,他催我,我也就跳进去了。

一进去,他看那包,说,里面有钱,就拿了,然后,跳出来。

出来后,我一直害怕,说,你送回去吧,咱们跳窗户,好多学生看到了,他们认得咱们。送回去吧。

大超说,好吧,等会,我先去趟厕所,再送回去。

于是,小磊说,我便跟他一起去厕所。

厕所出来后,我们一起又来到张老师的办公室窗口前。

大超对我说,你在外边等,我跳进去,把这钱放回去。

我看到他放回去了。他从自己裤兜里取出直接就搁里边了。

陈老师问:你看到放回去是几张一百的了吗?

小磊说,没看清。动作挺快。钱是从他裤兜里拿出来的,是卷着的。

问,放进去以后呢?

小磊说,他两手又都进去,像是在里面展开、抹平了下。

陈老师问,那他两手进去包里,再出来,你看到两手里有钱吗?

小磊说,没有的。

陈老师问,你这么肯定?

小磊说,肯定,我看着他两手出来就面向我走来,两手直接扶窗台跳出来的,手里没东西的。

陈老师问,那按你这么说,大超就没有拿钱了,那么怎么又少了一百呢?你拿了?

小磊说,我没有,我从来没碰那钱。我还劝他送回去的。

小磊挺着急。

陈老师说,那你再想想,每个细节。就从他拿出那三百块钱以后,再想想。认真想每个——他的动作。

小磊思考。

办公室,包里丢了钱,小学生说,偷了,又放回去了,是这样吗?

让小磊思考时,陈老师去另一个办公室找大超问话。

陈老师说:说说经过。

大超说,我在楼道玩,看到老师的窗户能进去,就去跳进去了。看到有个包,一翻有钱,我就拿了,跳出来后,小磊说让我放回去,说好多学生看到了。我也后悔了,后来,就放进去了。

陈老师说:直接放回去了?

大超说,嗯。

陈老师说,你们没去趟厕所?

大超有些小紧张,说,对了,去了趟厕所……回来后,我就放回去了。

陈老师又另一个办公室,找小磊问话。

陈老师说:小磊,想到了吗?还有哪个细节?从大超拿到钱以后,他都做了什么?

小磊说,没做什么,

陈老师说,你俩谁先出来的厕所?

小磊说:我先出来的,对了,我想起有一点不对劲了,老师,他系腰带时系得挺慢。还背对着我。以前他都挺快的。

办公室,包里丢了钱,小学生说,偷了,又放回去了,是这样吗?

陈老师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又来到大超所在的办公室。

这次,陈老师,作为班主任,她用惯用的眼神盯着他。

在老师的注视下,大超眼神乱起来。

陈老师说,你拿着钱去了趟——厕所……对吧?

大超说,嗯。

陈老师又说,厕所里,你动作挺慢是吧?

大超低下了头。

陈老师说,知错就改,你还是个好孩子!快点,别藏着了,拿出来!(此时,陈老师并不知道在哪里)

大超抬手,把裤腰带露出来,腰带是棉麻的,双层中空,有破损,所以成了一个可以塞钱的夹层。他手往夹层里抽了一会,才从腰带的破口处,拉出那个被卷得窄窄地——百元钞票。

办公室,包里丢了钱,小学生说,偷了,又放回去了,是这样吗?

陈老师松了口气,没有打,没有骂,说,知道错了吗?

大超说,知道了!

陈老师说,拿别人的钱,自己心里不舒服吧?不是自己的,拿到手里,你也不会快乐!是不是?假如,这一百,你吃了喝了,玩了,也就是乐一会儿的事,可是,你一辈子都抹不掉这个事实了——你曾是一个小偷。对不对?

大超流泪着点头。

陈老师说,还好,现在,你自己拿出了这一百元,你就不是小偷,你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这事就过去了,以后,不要再有下次了,能做到吗?

大超流着泪说,能。

然后,作为班主任,陈老师又对全班做了“慎独”教育并对他俩做出了批评与表扬……


五年级的小学生,心智并未成熟,在有些孩子的心里,善与恶,正在交织。这个阶段,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你身边有这样的小学生吗?

【教育现象分析,一起探讨教育难题,请点击“关注”:红教师说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