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用您3分鐘,輕鬆掌握頂尖公衆號、自媒體高手的原創寫作祕籍

學習微信公眾號、自媒體運營最快的辦法,就是聽了課之後,用講的那些運營技巧去拆解別人的賬號,看看他們具體是怎麼用的。這也是boy一貫以來的學習觀念,用理論知識去拆解案例,是最好最快的學習方法。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如何去拆解一篇文章。

佔用您3分鐘,輕鬆掌握頂尖公眾號、自媒體高手的原創寫作秘籍

如何拆解學習一篇文章?

想要完全吃透一篇文章,要從6個方向進行拆解。

1、這篇文章屬於哪一類?這類文章有什麼特性?(文章類型)

拆解別人文章,最後目的肯定都是拿來自己用。但得首先判斷,這篇文章的風格適不適合你。

同樣是文章,咪蒙和六神磊磊、新世相和GQ,雖然都是公眾號,但文章完全不是一種類型。

有些文案,是銷售型導向的,就要以最終的成交效果來判斷這篇文章好不好。有些是傳播導向的,就要以閱讀量,傳播效果來考察。還有些則是為了樹立專業性、提供價值感的,那就要看收藏量,評論反饋怎麼樣。

不同類型的文章有不同的目的,這決定了行文側重有所不同。所以弄清楚拆解的文章是哪種類型,有什麼共同特點,這是第一步。

佔用您3分鐘,輕鬆掌握頂尖公眾號、自媒體高手的原創寫作秘籍

2、文章裡有沒有哪些特別有意思,別人不常用的詞語(詞語)

在著名的反烏托邦小說《XXXX》中,極權政府為了牢牢的控制人民,給人民洗腦,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消滅詞彙。

詞彙量幾乎就等於知識量。很多時候,如果你不知道一個詞語,一個概念,那麼這個東西在你的生活中彷彿就根本不存在一樣。

對於寫東西的人來說,也是這樣。就像那個段子說的“如果你沒有學過詩歌,面對再壯美的景色也只能說,臥槽!真美!”

很多編劇、小說家初學寫作,做的第一件事買個筆記本,去積累詞彙。但是具體到新媒體寫作上,堅持這樣做的人卻並不多。

所以拆解文章的第二招,就是建立一個筆記本,把文章中好的詞彙積累下來。

佔用您3分鐘,輕鬆掌握頂尖公眾號、自媒體高手的原創寫作秘籍

3、文章裡有哪些金句,句子的寫作手法有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句子)

積累完詞彙,下來就是拆解句子了。

收集金句是肯定的,收集金句之外,文章中有一些句子很吸引你,或者讓你笑了,你就可以去研究一些這些句子的寫作手法,有沒有一些技巧規律。

舉一個風格非常鮮明的例子,王家衛的電影臺詞,就比如下面這段:

我們最接近的時候,我跟她之間的距離只有0.01公分,57個小時之後,我愛上了這個女人。6個鐘頭後,她喜歡了另個男人。

網友總結了他的臺詞套路就是:一個事件+一個繞口的時間+一個無聊事件。用這個套路試寫一下:

發生車禍之後的三天零五小時八分鐘,我又去吃了甜筒,不過這次,我沒要香芋味。

我站在屋簷下躲雨,手錶分針轉到一百三十七圈時,我突然很難過。因為我覺得站在這裡的應該是兩個人。

所以,面對一個優秀的作品,也可以試著去總結這樣的套路,拆解他的金句。

佔用您3分鐘,輕鬆掌握頂尖公眾號、自媒體高手的原創寫作秘籍

4、文章好在哪裡?壞在哪裡?(鑑賞)

特別要注意你看文章的時候,有哪些部分是跳讀的(略過不想看),有哪些語句或者段落,你覺得很精彩,看了好幾遍的。這個時候就要進行分析,為什麼讀到這裡的時候,我讀不下去了,怎麼修改會好一點。

我的朋友關健明在寫文案的時候,第一稿篇幅都會寫的比較長,把重要的東西都寫上。然後就去進行讀者調研,問讀者讀到哪裡的時候略過不看,讀到哪裡的時候有購買慾望。

這麼調研幾十個人之後,你就知道這篇文案重點該突出什麼,那不重要的就統統刪減。文案一下就精煉起來。

佔用您3分鐘,輕鬆掌握頂尖公眾號、自媒體高手的原創寫作秘籍

5、這篇文章和別人寫的有什麼不同?你讀了起什麼感覺?(風格)

總感覺有一些文章,好像每個號都發過似的,比如《擺脫XXXXX陷阱》。

其實各個公眾號看下來,你發現大家的觀點基本都差不多,沒什麼新意,無非是舉的例子不同,給的金句不一樣。那這些觀點相似的文章中,每個作者又是如何寫出自己風格的呢?

比如說同樣是“無效社交”,李笑來和馮侖寫出來的文章,感覺就完全不一樣。

李笑來是典型的演繹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從“我們願意和什麼樣的人成為朋友”開始,舉了很多例子,講到最後應該追求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而不是四處積累人脈的人。

馮侖就是並列了3個小故事,講了一個100人社交極限的社會實驗,然後講了自己的兩個小故事,從自己出發來論證這個觀點。感覺論證的普遍性不是很高。

兩篇文章比較下來,發現李笑來的文章說服力就比馮侖要高很多。

佔用您3分鐘,輕鬆掌握頂尖公眾號、自媒體高手的原創寫作秘籍

6、從開端到結尾有什麼脈絡可尋?哪些是主幹?哪些是旁技?(章法)

這篇文章的結構是怎樣的,怎麼一步一步推進主題的。比如說電影《XXXXXXXX》,就是很典型的雙時間線。

一條時間線是男主在參加智力闖關遊戲,一條時間線是男主角從小到大的人生遭遇。第一條時間線裡,每問一個問題,就閃回到第二條時間線裡,而他的那一段人生遭遇,剛好就是問題的答案。實際上這種雙時間線在影視作品中,在很多文章裡面都是很常用的。

比如說何瑫的特稿《XXXX》,也是用了雙時間線。表面上的一條時間線是採訪對象在帝吧出征FB那天的活動,另一條時間線是帝吧十年的腥風血雨。用採訪對象這一天的活動,引出了帝吧的塵封往事。

距離聖戰打響還有六個小時,陸子洋興奮得渾身顫抖。女友開始早早準備飯菜,為晚間的高強度戰役做好儲備。QQ 群裡有人按捺不住亢奮的心情,連發了十幾遍相同的信息:“我們是祖國的腦殘粉!”

李毅是誰?陸子洋既不清楚也不在意:“只知道是個挺搞笑的國腳。”李毅吧兩千多萬用戶以95後乃至00後為主,已近不惑之年的李毅對他們而言只是個遙遠模糊的符號。

四月中旬,我在北京見到李毅本人……

通過跟主人公陸子洋的問答,很自然的引出了李毅,進而就開始介紹李毅跟帝吧的前後淵源。兩條線巧妙的交織在一起。

佔用您3分鐘,輕鬆掌握頂尖公眾號、自媒體高手的原創寫作秘籍

最後說兩句

總結一下文章的拆解公式:

1、這篇文章屬於哪一類?這類文章有什麼特性?(文章類型)

2、文章裡有沒有哪些特別有意思,別人不常用的詞語(詞語)

3、文章裡有哪些金句,句子的寫作手法有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句子)

4、文章裡有什麼好的部分?好在哪一點?有什麼壞的部分?壞在哪一點?(鑑賞)

5、這篇文章和別人所寫的同類的東西有什麼不同?你讀了起什麼感覺?(風格)

6、從開端到結尾有什麼脈絡可尋?有否前後相關聯的部分?哪一部分是主幹?哪些部分是旁技?(章法佈局)

BOY:用這個公式去拆解那些好的文章,相信你的寫作能力與一定能很快提升,所以,趕快關注,別遲到了。

佔用您3分鐘,輕鬆掌握頂尖公眾號、自媒體高手的原創寫作秘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