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稻花香的新型大米來了

堪比稻花香的新型大米來了

1月18日,優質水稻分子育種新成果轉化促進會在合肥科技島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合肥材料科學研究所技術生物學與農業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技術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向參觀者介紹了科輻粳9號:一種新型水稻。

據悉,技術生物所研究員吳躍進團隊與中科院遺傳發育所長期合作開展水稻種質創新和應用研究。雙方通過近5年合作,利用分子設計育種技術,將選出的高產與優質的控制基因"組裝"在一起,選育出科輻粳9號這一優良水稻品種,破解了水稻"高產不好吃、好吃不高產"的難題。

"稻米可分為粳米、秈米和糯米,粳米外觀短粗口感好,秈米外觀細長口感相對較差,科輻粳9號在保持細長外觀的基礎上形成良好口感。"團隊成員、副研究員劉斌美說,"該品種既有秈稻外觀(粒型長,長寬比2.9),又有粳稻口感,屬於晚粳稻類型,因為具有感光性抽穗灌漿,在光照強、溫差大的秋天,有利於優良品質形成。"

我國米質檢測權威機構對科輻粳9號大米檢測數據顯示:鹼消值(糊化溫度)為7.0級,膠稠度為68毫米,直鏈澱粉含量為15.5%,與公開的稻花香2號數據相當,而稻穀長寬比優於稻花香,表現出更好的外觀。另外,科輻粳9號的蛋白質含量為8.9%,高於稻花香的7.3%。

作為黑龍江省五常大米品牌的主導大米品種,稻花香2號其優越的口感和品質需要與武昌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相匹配才能顯現,其他地區的大米稻花香生產沒有優勢,因此極大地限制了其應用範圍。

經過3年多的栽培適應性試驗和市場推廣,科輻粳9號適宜單季或雙季晚稻生產,應用範圍廣,可在皖南淮河、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區種植。

在推介會上,中國科學院合肥材料科學研究所與企業聯合成立了安徽中科中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旨在通過科技企業的合作,加快成果轉化。研究人員希望儘快將該品種推向市場,以解決該品種的大規模生產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