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兩首送別詩,一首千古絕唱,一首無人問津,你更喜歡哪首?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被後人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是個少年奇才,六歲便能寫文章,十歲已飽覽六經。16歲時,他向劉祥道毛遂自薦,請求上表推薦自己。劉祥道欣然地將王勃表薦於朝廷,最終王勃獲任命為朝散郎。

也許是天嫉英才,王勃在探望父親後,經海路返程,當時正值夏季,南海風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驚悸而死,終年27歲。

王勃雖然年輕,但是藝術成就卻好高,一篇《滕王閣序》便足以令他名垂青史,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是讓他站在了送別詩的巔峰,1300多年來從未被超越,真正是詩人俱佳的天才。若不是英年早逝,相信會有更多好的作品留給我們。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的兩首送別詩,一首千古絕唱,一首無人問津,你更喜歡哪首?

今天跟大家分享他的另一首送別詩《別薛華》: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里道,悽斷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送了一程又一程,前路漫長,世途艱難,多想陪你走下去。可是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想著你獨自一人問路的情景,我心中也不禁無限悲涼。首聯用兩個疊字,增強了離別時悲傷惆悵的情緒。

在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顆悲涼失意的心作伴,這簡直會拖垮人生不過百年的孱弱身體。千里道既是說薛華此去路途遙遠,也是暗指人生命運的悲涼。在人生低谷時又與至交好友分別,是對人生的雙重打擊,這種荒涼以及淒厲,已經沒有什麼可以阻止。

王勃的兩首送別詩,一首千古絕唱,一首無人問津,你更喜歡哪首?

彼此的心事相同,彼此身世如雨打萍,彼此的生活都是那麼的悽苦辛酸。還有一個跟你一樣身世悽慘的人,你也就別太難過了。這一方面是同情與勸慰對方,一方面也是用以自慰。

離開的人,還是留下的人,彼此都會在對方的夢中出現。即明說自己懷友之誠,也告訴對方,我亦深知你對我相思之切,同時也暗喻命運如同夢境一般飄渺難測,彼此都如在夢中由不得自己。

同是寫送別,這首詩的色彩、風格、情感基調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大相徑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那是意氣風發時的豪邁之作。而在《別薛華》中,那種沖天的豪氣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痛徹肺腑的哀傷。一位曾經少年得志的英才在政治上如此坎坷,其人生際遇令人痛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