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風靡一時的法國女裝品牌艾格退出中國成衣業務 香港投資商接盤

在國內,曾經是“知名女裝”代名詞的艾格,如今卻迫不及待要甩掉成衣業務這個“包袱”。

艾格近日宣佈,集團已將旗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成衣業務出售給一家香港投資商,僅在中國市場保留內衣業務。

艾格此次出售的是旗下Etam Weekend、ES和E&JOY品牌在中國的成衣業務。艾格將僅保留集團內衣業務,並將已經出售的成衣業務全部交由此次交易牽線人周進國負責。

公開資料顯示,周進國為東莞喬帛國際時尚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喬帛服飾有限公司於2009年成立。公司官網顯示,公司目前擁有“喬帛-JAOBOO,安姬曼-AN&ANMAN,姬芬-JINFEN,音非-YINFEI,芮色-RUISE,MEXMAXIXE六個自有品牌。

說起艾格,應該是不少八零後讀書時很喜歡買的牌子,跟Mango和Esprit一樣,是最早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一批品牌。

誕生於1916年的艾格早在1995年就在上海開設了其在中國內地的第一家門店。剛進入中國的艾格開始了快速發展之路,曾經在僅僅兩年就開設了723家門店,年銷售額超過9億元。2000年,中國商業地產開始進入爆發期,艾格以加盟的形式繼續擴張。艾格也一度成為跨國零售商進入中國學習的榜樣。

但是好景不長。幾年後,隨著Zara、H&M及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後,艾格遇到了強大的對手,逐漸失去了存在感。到2014年,艾格逐漸萎縮,當年在中國市場關閉了88家門店。

然而有點諷刺的是,艾格正是在歐洲市場與Zara、H&M們PK後逐漸失寵的背景下才選擇轉戰中國市場的。可見快時尚是潮流所趨,不是一個艾格可以阻擋的。 

 

面對這樣的局面,艾格開始了去成衣之路,重新迴歸自己專長的內衣業務。因為在品牌創立之初,艾格就是做內衣和襪子的,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後,品牌的版圖才從內衣擴展到成衣市場。

從2013年開始,艾格每年都會舉辦內衣大秀,每年時裝週期間還會邀請Breakbot、Kavinsky等音樂人帶來特別演出。2015年11月,艾格在上海正大廣場開了一家面積100多平米、只銷售內衣的艾格門店。這也是艾格在中國第一家百分之百隻做內衣生意的門店。

艾格的轉型似乎在歐洲市場取得了效果,但是其在中國的業務仍舊低迷。

2017年8月,艾格集團在大股東的要求下宣佈在巴黎證券交易所退市。退市前發佈的最後一份年報顯示,2016年全年,集團銷售額12.921億歐元,較2015年的12.966億歐元下降0.3%,可比銷售下降1.0%。銷售下滑主要由於中國市場的低迷導致,全年中國銷售大跌12.3%,由4.173億歐元跌至3.659億歐元,其中二、三季度尤差;歐洲市場全年銷售反倒有5.3%的增幅至9.262億歐元,2015年為8.792億歐元,可比增幅1.7%。

集團首席執行官Laurent Milchior表示,交易意味著集團將聚焦核心內衣業務。

據悉,此次交易後香港投資商除了擁有艾格集團Etam Weekend、ES和E&JOY在中國市場的使用權,還將獲得艾格集團相關品牌在大中華區的全平臺網絡銷售渠道。該筆交易預計將於今年5月31日前完成,但金額暫未對外公佈。

有消息稱,未來周進國將接手全面負責艾格日後在中國市場的成衣業務。不管誰接手運營,可以肯定的是,如今已經失去在中國市場的優勢地位的艾格,想要再次翻身難度不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