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公司華大基因,下一個騰訊還是樂視網?

深圳,這個中國最具活力的城市,匯聚了騰訊、華為、招商銀行、中國平安,比亞迪、萬科等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知名企業。

以及大疆、光啟、華訊方舟,怡亞通等創新型高科技企業,群星璀璨、光彩照人。

正是憑藉著一大批優秀的創新企業,深圳在福布斯發佈的《中國大陸城市創新力排行榜》中連續多年位居榜首。

可以說,創新是深圳的名片,同時也是深圳的靈魂。

“高科技”公司華大基因,下一個騰訊還是樂視網?

在深圳的科技圈中,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深圳有三寶——騰訊、華為、華大基因。

騰訊和華為,早已名滿天下、婦孺皆知;相比之下,號稱“生物界騰訊”的華大基因就低調、神秘了很多。

騰訊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生態佈局是非常良好的,主營業務收入依靠遊戲逐年增長,產業鏈逐漸擴張,市值達到3.6萬億港幣。

而華為作為通信領域的龍頭,雖然沒上市,但我知道其交換機在業界是數一數二的存在的,如果上市了,給出合理的溢價空間也是非常合理的。

這兩家公司無論在深圳,還是在全國,都圈了無數的程序員,眾多的年輕人都被其高薪所圈粉。

但還有一個默默無名的華大基因,自去年登陸深交所成為網紅後,在媒體領域一直成為被採訪的對象。

如今面對負面纏身的新聞,不知道其是下一個騰訊,還是下一個樂視網?

如果概括華大基因的話,我覺得用下邊的話最合適:估值過高,成長性不足,缺乏核心技術。

華大基因在上市之前,看不到一篇負面新聞。飛機上的文摘,報紙,電視都是誇他的。突然一下子這麼多負面消息湧出來,百思不得其解。

“舉報門”、“華大癌變”等負面事件不斷出現,對華大基因的股價當然會造成衝擊,但這跟萬億股本的解禁規模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7月11日,華大基因發佈《首次公開發行前已發行股份上市流通提示性公告》的公告。

公告稱,本次解除限售股份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已發行部分股份,本次解除限售股份的數量為2.06億股,佔公司股本總額的51.60%。

本次實際可流通的股份數量為2億股,佔公司股本總額的50.17%。本次解除限售股份可上市流通日期為2018年7月16日。

以上這段拗口的話,說白了就是,7月16日起,佔華大基因總股本一半的2億股限售股可以解禁流通了!

按照7月13日收盤價102.46元計算,此次解禁的市值突破了200億!

說到解禁,就不得不提“大小非”。

“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限售流通股佔總股本比例小於5%就是“小非”,大於5%就是“大非”。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小非解禁”被視為A股的最大空頭、最大殺器,而華大基因高達2億多股,佔總股本比例超過50%的限售流通股解禁,堪稱核彈級別的“大非”。

核彈,對所有生物都是毀滅性的。華大基因這筆規模超大規模的解禁,對股價的衝擊自然也是超乎尋常。

7月16日、17日,華大基因股價連續兩天一字跌停,今天才開板!

“高科技”公司華大基因,下一個騰訊還是樂視網?

今年以來,華大基因年內市值蒸發已經超過60%,而同期上證指數跌幅為16%。可以說,華大的股價已經徹底“涼涼”。

雖然跌的這麼慘,但大量持有原始股的股東依然賺得盆滿缽滿,即使按照現價出售,他們仍能獲得比招股價高4倍的收益。

解禁那麼多,歸結於華大基因的超高市值。

上市發行價16元,股價最高261元,而今天不在跌停後收盤價定在了82.98元,相較最高價仍然有三分之二的折價。市值也從原先的將近1000億人民幣到了332億人民幣。

如果說折價三分之二,覺得便宜了吧。但華大基因仍然享受著高估值的問題,目前市盈率82倍,市淨率7.8倍。

而整個生物醫藥板塊的市盈率在35倍,市淨率在4倍左右,也就是對於整個板塊,華大基因仍有1倍的溢價。

生物醫藥行業,向來以高技術含量著稱,而基因技術又是生物醫藥的“金字塔”。按理來說,技術理應成為華大基因的核心競爭力,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衡量一家公司是不是高科技公司,最明顯的標準就是研發費用。

2017年,華大基因實現營業收入20.96億元,同比增長22.4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98億元,同比增長19.66%。

表面來看,營收和淨利潤都有所增長,數據似乎還不錯。但再來看研發費用,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2017年,華大基因研發費用為1.74億元,佔總營收比例為8.3%,較2016年的1.76億元下滑1.13%。

而同期,營銷費用卻高達4.02億。銷售費用那麼高,說明主力用在了銷售上,而不是研發上。

結論我不總結,你們自己發掘。

得益於高成長性,生物醫藥板塊是美國股市最近幾十年來最牛的板塊之一。但是,高成長性放在華大基因身上似乎並不合適。

2015年,華大基因營收13.1億元,淨利潤2.72億;2016年,營收17.11億,淨利潤3.33億;2017年前三季度,營收14.76億,淨利潤5.03億。

而近期披露2018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依然平淡無奇。華大基因公告稱,預計合併口徑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5億元至2.1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6%至 12.53%。

“高科技”公司華大基因,下一個騰訊還是樂視網?

表面來看,華大每年都在增長,但是這個速度,在一個新技術就能讓利潤翻數倍、數十倍的生物醫藥領域,其實一點也不快。

此外,於是有人產生了質疑:

華大淨利率22%已經很高了,我甚至懷疑他們粉飾過份了。我前兩天質疑過:“2016年,illumina淨利率是19.1%,thermo fisher是10.9%,lab corp是7.6%,quest是9.2%,FMI是-92%(沒錯,是淨虧損1.12億美元),myriad是17.3%,perkin elmer是11.1%。華大居然是22%?!

賣儀器能比illumina賺得好?賣耗材能比thermo賺得好?賣服務能比myriad賺得好?欺負證監會不瞭解行情嗎?”

值得注意的是,在樂視造假事件曝出之後,證監會在IPO審核中已經把財務指標出現異常卻得不到合理解釋作為了否決IPO的一個重要參考。

最近,在回應華大基因是否“泡沫破裂”的疑問時,華大基因的掌門人汪健說:“華大的一切行為都是對生命負責。”

我們要記住民生就是從自我開始,不是為了商業目標。我們做的都是好事,股票不會下來的。

華大基因,一家沒有護城河的銷售公司,卻享受了不少補貼。

2017年年報顯示,華大基因曾以不同名義獲得過不少政府補貼,發放補貼的主體包括天津港保稅局財政局、南京新城科技園管委會、深圳市鹽田區財政局、武漢市財政局、廣州市財政局、重慶市科委等。

2017年,華大基因共獲得政府補助391.57萬元。2016年的數據更為可觀,華大基因獲得政府補助3441.25萬元。

華大基因看起來並不缺錢。

說到這裡,給大家列舉中國股市偽高科技公司的幾大特徵,歡迎補充:

1、主要收入來自政府補貼

2、博士僱員比例與傳統行業無異

3、研發費用低於營銷費用

4、老闆無學術背景

5、低學歷科研團隊高管

6、PPT做的好,吹牛功夫遠高於行業水平

7、特別在意股價

8、特別重視zf關係

9、供養水軍多,腦殘粉也多

10,、老闆是網紅,言論奇葩,常上頭條

以上具備4條,基本可以斷定這家公司就是偽高科技公司。

企業做不好,也搞不好科研,如今股價已經腰斬接近再腰斬。

面對負面纏身的消息,是逆轉還是沉淪?

是下一個騰訊,還是下一個樂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