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展形势解读 为何要做大做强省会济南

济南强则山东强的观点并不是妄自尊大、自作多情,我对此有以下理解:

山东发展形势解读 为何要做大做强省会济南

1.山东省发展沿海城市战略导致的现状:

在改革开放30年,山东省在胶东籍领导的带领下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城市,最终的结果是:

(1)山东半岛经济比不过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和苏锡常,在全国东南沿海的经济群当中排名末席,甚至三市总和比不过以上经济城市群当中的一个城市

(2)山东虽然是GDP大省,列全国第三,但是山东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全国第九,在东部7省3市中位列倒数第二仅仅高于河北省。换句话说就是,山东人干的活很多但没赚到钱。

(3)胶东三市虽然GDP在全省位居前列,但除以固投资金之后,即便在省内也是全部垫底。可见所谓的省内领先的GDP都是用政策砸出来的,实际的投入产出比相当之低。

山东发展形势解读 为何要做大做强省会济南

2.胶东半岛乃至整个山东省难以崛起的原因:

(1)山东的领导班子在过去很久的一段时间呈现出近亲繁殖、基因退化的现象,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的工作能力有限是最宏观的短板。

(2)胶东半岛并不适合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从两个方面我们可以展开论述:首先,山东半岛的三个城市优势重叠,青岛的优势是海洋资源,而烟台威海的优势也是海洋资源,青岛强了烟台威海势必就弱,而现状则是,为了让三个城市都强,三个城市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其次,山东半岛的海拔是随着与海岸线距离的增加而升高的,简言之就是周边低,中间高,三个城市的主城区都在海边,而青岛和烟台威海中间隔着山,青岛与烟台威海很难形成呼应而且交通成本非常之高,即便是烟台和威海之间,也只有一个牟平、初村连接而成的狭长带,向南是山向北是海,很难形成放射形的发展。事实胜于雄辩,三市交界的几个县都是本市最穷的经济洼地,比如莱阳、海阳、平度、莱西、乳山。从2016年山东省重新规划的城市群不难看出,青岛已经和潍坊以及烟台胶河以西的几个县划入同一城市群,而烟台威海以两市主城区为中心单独列为一个城市群。

(3)沿海城市并不适合作为中心城市来发展经济。放眼全国,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成都、南京、武汉、杭州、沈阳、济南再加5个单列市。首先我们要承认单列市在省内的重要作用,他们均为主城区沿海的大型港口城市(除了宁波),为沿海省份对外开放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但是,国内真正的超大、特大型城市绝大多数都是距离海岸线50-500公里的内陆城市,即便是天津和上海,也是主城区距离海边有五十公里左右。为什么?因为陆路交通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海运最终是要落地的,按照米字形八个方向来拆解的话,上海的城市周长只有东面和东南面沿海且距离主城区较远,其他六个方向均面向内陆城市,而且上海市整个辖区内几乎没有山,道路资源丰富建设成本低。而天津更是只有东部很短的一部分沿海。反观胶东半岛,不论是整个半岛还是单个城市,都被海岸线大比例的包围,尤其是烟台威海,冬天大雪封路交通瘫痪,根本无法实现海运转内陆枢纽的功能。

山东发展形势解读 为何要做大做强省会济南

3.山东经济发展的战略阵地在哪?

(1)同类省份的发展模式。不难看出,山东的沿海城市想作为战略重心,显然难以担当。从其他沿海省份的发展战略也不难看出,辽宁的沈阳、江苏的南京、浙江的杭州、广东的广州以及河北的石家庄无疑都是各省的战略中心城市,把单列市(或苏州、唐山)作为辅助全省发展的一个支点配合省会形成双核发展模式。

(2)同类省份的模式是否适合山东。回答是肯定的。济南作为山东500年的政治中心,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厚的政治底蕴和基础建设。济南周边的兄弟城市,距离济南最近的县基本都是当地最富的县,比如滨州的邹平,德州的齐河禹城,聊城的东阿茌平,淄博的周村,泰安的肥城。然而近5年,济南一直在为青岛的发展让步,例如黄河新区的申请让给了青岛黄岛新区,随之黄河隧道的工程让给了青岛跨海大桥,济南地铁的规划早于青岛但项目落地的政策也让给了青岛,济南在政策落后的恶劣环境下,依然展现出明显好于沿海城市的辐射能力,可见如果举全省之力发展省会的话,全省的发展速度将会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