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抗倭传说丨戚公亭新考-小坐听松涛万斛 闲谈看倭塚千堆

接上篇“戚继光抗倭传说-东门岭头三冲炮

”,此篇文章是由三个故事组成,分别是“戚公亭”、“狼筅破倭刀”和“戚公亭纪念碑”三个故事。

戚继光抗倭传说丨戚公亭新考-小坐听松涛万斛 闲谈看倭塚千堆

▲小坐听松涛万斛

戚继光抗倭传说丨戚公亭新考-小坐听松涛万斛 闲谈看倭塚千堆

▲闲行看倭塚千堆

一、戚公亭

此故事发表在1985年12月的《椒江文史资料》第二辑的第46页,作者:陈梦赉。

全文如下:

界牌乡自沙王至沙门一带,约十余里之大道旁,昔日满眼荒坟,高低大小不一,连亘不断,均载有松树,不下千株,相传此为明嘉靖年间戚继光歼倭遗迹。

抗日战争初期,当地人士在坦头与洪家之间建立戚公亭,亭以石柱构筑,其内建有纪念碑,亭柱刻有楹联云:小坐听松涛万斛,闲行看倭坟(结合实物,此处应为”塚“字)千堆。碑文叙戚公继光历史功绩。文革期间,亭毁碑倒,松树被砍代无存,倭坟亦被平为农田。

戚继光抗倭传说丨戚公亭新考-小坐听松涛万斛 闲谈看倭塚千堆

▲狼筅兵(图片来自网络)

戚继光抗倭传说丨戚公亭新考-小坐听松涛万斛 闲谈看倭塚千堆

▲鸳鸯阵(图片来自网络)

二、狼筅破倭刀

此故事发表在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台州地区椒江市卷(精装本)第43-44页。讲述者:陈梦赉,记录整理者:罗启江(释逸云)

全文如下:

海门以南十多里的界牌乡沙王村公路边,早先有一座抗倭纪念亭,亭中立有碑,刻有“戚继光平倭纪念亭”几个字,亭柱上还有一付对联:“小坐听松涛万斛,闲谈看倭塚千堆。”这里就是戚继光的兵将用狼筅①破了倭寇大刀获得全胜的地方。

戚继光抗倭传说丨戚公亭新考-小坐听松涛万斛 闲谈看倭塚千堆

▲倭刀(图片来自网络)

当年倭寇打仗,常赤膊,使一口倭刀,劈起人来,挺是厉害。戚继光召集了将士们商量破敌的计策,一个老军提了这样的建议:用民间老百姓晒衣服用的撑榔②对付倭寇的大刀最妙。

为什么?因为老的撑榔竹柄长叉多,即可抗敌在六、七步之外,敌人怕它七枝八叉刺伤眼睛和皮肉,不敢逼近;如倭寇举刀劈来,即用它抵挡,砍刀即嵌进竹中,一时间嵌入拔不出来,这时候我方利用叉头尖利的优势乘势直刺过去,敌人必定惨败。

戚继光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就采纳了这个办法,并进一步设计了一种叫狼筅的兵器-就是在撑榔竹的顶端装上利刃,配合鸳鸯阵③的打法,长短兵器互相结合,终于在沙王与倭寇的决战中大败倭寇。后来倭寇一看到戚家军的这种武器阵势即闻风丧胆,不敢再来窜犯了。

①狼筅:戚继光《武艺篇》:狼筅,用大毛竹上截,连旁附枝节,长一丈五六尺,利刃在顶,长一尺。“此兵器为戚继光首创。

②撑榔:浙东民间支撑晒衣竿用的竹子,竹节间有丫叉。

③鸳鸯阵:此阵以十二人组成一队,中有队长,执牌手和长枪短兵,其中二人执狼筅,掩护执牌手和短兵冲杀。此陈可根据临战情况灵活变化。

戚继光抗倭传说丨戚公亭新考-小坐听松涛万斛 闲谈看倭塚千堆

▲戚公继光平倭纪念碑

三、戚公继光平倭纪念碑

此文发表在1985年12月的《椒江文史资料》第二辑的第47页,作者:建明、一丹。

1995年春季,戚继光在椒江北岸章安江滨大败倭寇之后,接着于夏季又在海门痛歼一股窜扰之敌,其后又在洪家至沙门一带数次把倭寇打得溃不成军,弃尸遍野。战后,我军民把这一批遗尸丛葬于坦头南北地段,倭坟长达数里。

1946年,杨士宜、杨群(此处应是“尹”字)民、徐啸风、徐绍定、徐正善、徐惠民、张崇茂等于坦头至洪家之间的倭坟前建成戚公亭,亭内竖立戚公继光平倭纪念碑。碑文曰:

戚公继光,字元敬,大明蓬莱(此处应为“定远”两字)人也。善治兵,娴将略。嘉靖中以参将分守台州,适倭贼大至,梦掠流窜,境内骚然。公驰驱兜剿,大小数十战,斩获无数(此处应为“算”字)。倭震其威名,自是不敢犯台。今亭畔之倭坟(此处应为“塚”字)累累亘数里者,即当日戚公杀敌致果之遗迹也。

去夏倭寇流窜过境,势尚不弱,未旬日遽告投降,冥冥中若有神助。乡人缅怀前事,筑亭立碑以记业(此处应为“丰”字)功,而彰古迹,且藉以发扬民族精神焉!

杨士宜、杨尹民、徐啸风、王秩芳、张崇茂、徐绍文、刘文波、徐正书、徐惠民、刘显民仝募立。

陈弼敬撰,李洛逊敬书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岁舍丙戊清和月

戚继光抗倭传说丨戚公亭新考-小坐听松涛万斛 闲谈看倭塚千堆

▲戚继光平倭处文保点

戚继光抗倭传说丨戚公亭新考-小坐听松涛万斛 闲谈看倭塚千堆

▲坦头嶽庙正大门

四:后记

这三篇文章都是成文于1985-1991年,陈梦赉、罗启江、建明、一丹等文史工作者为椒江戚继光抗倭传说留下了不少文字资料,但时光一晃已经过去30多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戚公亭当年旧址在那呢?戚公亭拆了之后还有没有遗物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和金勇、沙鸥利用午间休息时间,驱车到实地一行。

此行非常幸运的碰到沈三玉老师,他今年83岁了,很健康、并有文化。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我们得了四点重要的信息。

一、戚公亭旧址是在坦头东嶽庙南门正对出近几百米外的房子处,在1957年左右,当时沈老师20岁上下时拆除了,此处的松树也被一砍而光。

二、东嶽庙的南大门右侧转弯处,竖立着一块由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政府颁发的椒江区文物保护点-戚继光平倭处,时间2012年10月。

戚继光抗倭传说丨戚公亭新考-小坐听松涛万斛 闲谈看倭塚千堆

▲里长、沈三玉、金勇

三、戚公亭拆了之后,这两块楹联就放在东嶽庙正大门右侧,保护措施不够好,幸好文字依旧非常清晰、完整,据彭连生先生考证,此楹联的字是由黄岩书法家任重先生所写,即著名书法家任政的叔叔。

四、戚公继光平倭纪念碑是移到东嶽庙里面,保管措施相当不错,可惜有几个字大概在搬移的过程中毁坏,幸好借估测和联想的方法,结合金勇、沙鸥等猜出来,这些名字都是沙王、坦头本地人,沈三玉老师基本上都熟悉这些名字,才得已确认。

沈三玉老师告之笔者,他们当地人也想重建戚公亭,因为恰若纪念碑上的前人所记“乡人缅怀前事,筑亭立碑以记丰功,而彰古迹,且藉以发扬民族精神焉“!

莫道本土无文化,用心发掘鸣天下!

【“台州市本土文化研究会(筹)”招会员】

---END---

【文字:陈梦赉、罗启江、建明、一丹、里长、金勇】

【感谢:政协文史委 椒江民间文艺家协会 罗三玉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