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春天了解一下

南京春天瞭解一下

又!下!雨!了!

南京人心情複雜,自問自答:冬天就要過去,春天還會遠嗎?

會啊。

1

這個星期,南京天氣在跌宕起伏中,再一次刷新了人們對它的認知。

週六的豔陽眼前依舊,週日的暴雨耳畔猶存。當酷熱和驚雷在前後腳抵達了南京之後,總能引起人們對南京天氣的無限遐想。

在驚蟄的前兩天,南京溫度達到了2018年的巔峰。

當然,巔峰只是相對於它的前後兩天。如果製作一張曲線溫度圖,你會發現這根曲線,像一座奇陡無比的山峰。

天氣預報說,這山峰將突破24℃。

24℃?南京人微微一笑:多大得四啊,還怕冬天跑了不成?然後依舊穿上了毛衣和棉毛褲,披上了大衣。

是的,大衣還是那件大衣,毛衣也還是那件毛衣,天氣預報還是那個天氣預報。但溫度就這麼晃晃悠悠地晃到了24℃。

在南京,天氣預報有雨,可以不用相信一整天都下著雨。

相反,天氣預報說24℃,至少有一個時間點是一定會達到24℃的。

習慣就好。

午後的南京,放眼望去,滿大街的生人都變成熟人。熟人們把大衣長袍對疊,抱在手上,像陳偉霆抱著小孩。

一看溫度,乖乖都25℃了。熟人們相視一笑,剛準備迎接2018的夏,卻突發變故。

Rua!一場暴雨,起風了。

Rua!一陣驚雷,降溫了。

次日的大降溫將每一個南京人停留在了25℃的溫存之中,徹底變成250。

2

但好在,南京人是不會相信冬天會跑的,不然看到天氣預報後也不可能依舊穿著大衣和棉毛褲。

只是個別人會像舒淇一樣,把脫下的衣服一件一件穿回去。

在冷熱交替中,被歷年天氣所磨鍊過的南京人早已習慣了這本應該是春天的季節——Spriwinautummer。

在南京,夏天到冬天可以稱得上是無縫對接。而冬天迴歸到夏天的那段時間,總是上演著24小時無停歇季節大混亂。

來科普一下,南京夏天大約在4月底到10月,冬天在11到3月初。3月不安生,4月很興奮,便形成了Spriwinautummer,南京式的季節。

你永遠不知道,大街上哪個人的穿著是對的。

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早上起來,是什麼季節。

你永遠不知道,十分鐘後是夏天,還是冬天。

是的,大街上穿羽絨服和短袖擦肩而過的情景大有人在。可他們的心境已從很久以前的互嘲階段進化到了自嘲模式。

穿短袖的擔心一分鐘後就刮冷風了,穿羽絨服的害怕再不降溫自己就中暑了。

這是一種對南京天氣的極端不信任啊!

在一個星期中,熬過了高溫、雷雨、陰晴不定、暴雨,南京人放下了故事和酒,眺望著詩和遠方:能不能給我一個草長鶯飛的春色滿園?

3

24節氣,中國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無論地球怎麼轉,在古老的中國農曆文明面前都遵循著被摸透的規律。華夏大地上的人們,在每一個節氣裡最直觀地感受著祖宗超前的假說。

驚蟄,打雷的日子。

在被窩裡瑟瑟發抖、在對象懷裡哭爹喊娘、在朋友圈裡被驚雷瘋狂刷屏的南京人,內心卻十分淡定:

不作比倒怪,那還叫南京的春天嗎?

前不久的風很輕柔舒爽,讓傍晚躺在玄武湖邊的南京人有了一種假象:春天來了。

可是Spriwinautummer特殊的性質,把南京人冬夏交替抽打了一頓,使他們發出一聲聲抨擊靈魂的質問:南京春天,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望著紫金山上的雲霧詭譎,南京人陷入沉思。

然後腦海裡慢慢浮現出幾個字,可以脫口而出,也可以忽悠外馬來南京的幾個字。

依壁雕鑿。

是的,依壁雕鑿。

「依壁雕鑿」這個四個字,絕對不僅僅是形容南京城的雄偉壯麗。經歷了六朝的洗禮、十二朝的磨練,南京所呈現的波瀾壯闊可不僅僅是一座鐘山就能寫的完的。

「依壁雕鑿」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南京精神。

這種精神神如其名。是在紫金山邊建城的南京一股與生而來的精神,是集中甩中帶穩、口嫌體正直、胎氣的大蘿蔔精神。

這種精神貫徹古今,連橫江淮,以紫金山下和夫子廟旁為中心點揮散而出。西起徽皖,東至鎮江,都因為這種精神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年之計在於春。作為每一年的開頭,南京春天和南京早已心心相印,都有著極為相同的精神——依壁雕鑿。

南京春天和南京人,形成了血濃於水的關係。

4

偶爾,南京人會笑著說:

其他地方的人出去上大學,說故鄉從此只有冬夏,再無春秋。

而南京人無論去哪上大學,故鄉永遠是隻有冬夏,麼的春秋。

但也只有南京的春天,是南京人最愛恨交織的。

今天起來伸一個懶腰,看著陰晴不定的天氣,拎起肥大的棉毛褲,抱起大衣出了門,做好了2018年南京春天的迎接禮。

咋又下雨了?

一看天氣預報,下週又要高溫。

Fi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