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魚」浦發:發卡4116萬張,憑藉線上獲客成功逆襲

“鯰魚”浦發:髮卡4116萬張,憑藉線上獲客成功逆襲

文 | 米格

銀行界,都將浦發銀行稱為“鯰魚”。

浦發銀行最早嘗試純線上髮卡,聚焦年輕客群,併成功逆襲,躋身國內信用卡前列。

這些創新和特別的玩法,激活了整個銀行界,被後來者紛紛效仿。

但過於迅速的發展,也讓浦發銀行隱患初現,不良催收的單子明顯增加。

掌聲之後,隱患初現,作為銀行界的創新黑馬,浦發銀行吸引了所有的眼光,大家都在等待它的下一步棋……

01 鯰魚效應

對於浦發銀行來說,2018年這半年,簡直是多事之秋。

多位知情人士爆料:“浦發銀行的不良開始增多,並高出同行業。”

“鯰魚”浦發:髮卡4116萬張,憑藉線上獲客成功逆襲

浦發銀行的財報,確實印證了這一點。

財報顯示,浦發2018年第一季度不良貸款率,比去年年底下降了0.01%,但依然高達2.13%。

而銀行界都知道,爬上2%的壞賬率,在圈內已非常之高。

“大部分股份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都在1.3%-1.7%之間。”資深銀行從業者吳宣稱。

譬如,招商銀行2018年第一季度的不良貸款率,僅1.48%。

也就是說,同期相比,浦發的不良貸款率,比招商高了近一半。

但是,根據數據來看,浦發的信用卡不良一直維持在正常水平。

比如2017年的信用卡不良率是1.32%,比2016年年末只增加了0.11%。

有趣的是,多位知情人透露,最近浦發的信用卡催收,也在大幅度增加。

而一位浦發銀行的催收合作商稱,早在2016年,他接到的浦發銀行外包催收單子就開始增加,“而且2017年的整體單量比2016年高出數倍”。

“這說明,浦發通過不停地增量,做大了分母,拉低了壞賬。”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因為浦發的髮卡量在持續增大,儘管催收量增加,但總體的壞賬依然很低。

很多業內人士都表示,實際上,浦發銀行的催單量上漲,和它過去兩年創新又激進的髮卡政策有關。

截至2017年年末,浦發銀行已累計髮卡4116.52萬張。

就像一尾鯰魚,浦發銀行攪動著沉悶的銀行界,讓大家看到銀行創新的可能性和想象力。

“浦發銀行是近年信用卡領域跑出的一匹黑馬,超高的營收讓其他銀行都倍感壓力。”銀行從業者李雪陸表示。

但誰都沒有想到,如今讓人“側目”的浦發銀行,曾經和信用卡的黃金十年,失之交臂。

02 激情歲月

浦發是最早殺入信用卡領域的那批銀行之一,但卻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鯰魚”浦發:髮卡4116萬張,憑藉線上獲客成功逆襲

早在2002年,浦發銀行就與花旗銀行聯合發行信用卡。

知情人士劉涵透露,當時是浦發銀行先找到花旗:“實際上,它是希望從全球髮卡大行花旗那裡,學到信用卡經驗。”

而當時的外資銀行,樂於和中國的銀行牽手。

因為它們進入中國遇到困難,限制太多,就嘗試用持有中國銀行股份的方式,迂迴地進入。

當時,信用卡中心掛在了浦發銀行個人金融部下,而花旗持有浦發銀行5%的股份。

媒體報道,花旗銀行一直計劃提升在浦發的股份,從當時的5%提升到24.9%,甚至更多。

但花旗卻沒有實施,在浦發銀行融資下,其佔股不斷減少。

2012年3月,花旗轉讓了浦發銀行股份,至此全部退出。

而分手的原因,圈內推測,是因為外資銀行,已作為一個獨立的競爭方,進入國內信用卡市場,而花旗,也確實在中國獨立發行了信用卡。

正因為如此,浦發銀行錯過了中國信用卡的黃金十年。

此間的中國,信用卡市場甦醒,並開始全力猛衝。

大量銀行殺出重圍,扛著時代大旗的,是工行、建行、招行3家銀行,佔有率合計超過信用卡市場的50%。

央行數據顯示,2008年第一季度,中國信用卡髮卡量已超過1.47億張。

而浦發銀行的信用卡業務,仍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年末,浦發銀行信用卡累計髮卡611萬張,僅為招商銀行的15.4%。

但轉機出現了。脫離了花旗銀行的束縛後,浦發迎來了一位靈魂人物。

2014年,原北京分行副行長劉顯峰加入浦發。

很多浦發人,都將劉顯峰視為信用卡中心的領航者,而他,帶領團隊乘風破浪,殺出了重圍。

到來之後,他走了兩步重要的棋:

第一步,調整組織架構,提升效率。

而第二步,尤其重要,就是開始全力發力“線上獲客”。

他絕對是吃螃蟹的第一人,在此之前,銀行髮卡,都是通過“人肉掃樓”方式。

“請問您需要信用卡嗎?”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個穿著白襯衫的銀行工作人員,在各個寫字樓穿梭,被保安驅趕,活得拮据而狼狽。

而浦發嘗試了極為大膽的一步:完全放棄線下,轉為線上渠道。

浦發開始了爆發之路。

2017年,浦發發了1358.21萬張信用卡,比2002-2011年10年累計的髮卡量都多。

而這次逆襲,震懾了整個銀行界。

“他們發展太快了,所有的銀行都如臨大敵。”某銀行的信用卡負責人賀娟稱,他們曾經把浦發銀行的案例打印出來,專門開會研究。

“但我們要學,太難,相當於信用卡模式要完全變更。從下往上推,難度很大。”賀娟稱,他們曾在內部向浦發銀行學習,嘗試了一段時間,但發現阻力太大,“不可追,難以追”。

浦發的殺手鐧,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其他銀行難以企及?

03 掌聲與危機

5年的時間,浦發銀行把一個默默無聞的信用卡業務部,打造成王牌。

事實上,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浦發銀行的信用卡業務,能發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因為線上獲客。”

“鯰魚”浦發:髮卡4116萬張,憑藉線上獲客成功逆襲

而在此期間,浦發銀行也在不斷削減線下獲客的比重。

劉涵表示:“2016年,我們單一個卡部門,做線下的就有四五百人,而2017年就剩下了100多人。”

李雪陸也表示,在過去一年裡,他拜訪的數家線上流量平臺,都與浦發銀行合作過,“他們起碼已經洗過一遍了”。

“現在,我們主要依靠線上平臺的獲客,來撐髮卡的數量。”劉涵直言,“一個線上獲客的人員,可以頂100個線下的營銷人員。”

“在過去三年裡,浦發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發展得非常快,到2017年年底,信用卡網上獲客的新增客戶,達到了70%以上。”浦發銀行副行長潘衛東表示。

而李雪陸認為,營銷手段,是浦發銀行信用卡業務竄火的另一關鍵。

也可以說,浦發銀行的殺手鐧,是營銷手段與線上獲客雙管齊下。

譬如,浦發銀行多次公開表示,將年輕人作為重點客群。

而浦發銀行會先從信用卡的形象著手。

公開資料顯示,浦發信用卡的形象代言人都是當紅小生,深受年輕人喜愛,比如楊洋、張藝興。

此外,“他們就根據年輕人的喜好,與各類平臺合作,為其客戶提供優惠,如演唱會門票。”李雪陸稱。

劉涵表示:“我們在信用卡設計和客戶體驗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2016年,很多銀行也都開始嘗試線上髮卡,一些新的互聯網髮卡渠道也在崛起,如51信用卡、融360等。

整個銀行界,都開始擺脫傳統的線下方式,紛紛轉到線上。

不可否認的是,浦發銀行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高歌猛進的同時,浦發的危機也在隱隱出現。

潘衛東直言:“浦發銀行數字化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在數字化條件下加強風險控制。”

客群下沉過大,就意味著更多的不良。

李雪陸表示:“高的不良貸款率,不僅會影響銀行資本賺錢的效率,還會影響監管對銀行的考核。”

事實上,今年浦發銀行的風控,已經變得很嚴。

所有的線上獲客平臺,都要先報備總行信貸運營部、法律合規部、風險政策部和卡中心市場部。“審完之後,我們才知道是否准入這家互聯網公司。”劉涵說。

“鯰魚”浦發:髮卡4116萬張,憑藉線上獲客成功逆襲

從壓抑到爆發,從束縛到創新,浦發成了銀行界的一個標本。

創新,就需要揹負一定風險。

業內都在觀望,浦發要如何找到營銷和風控的平衡點。

(應受訪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