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清華北大」竟然是這兒

古代中國的“清華北大”竟然是這兒

來源丨喜馬拉雅FM餘秋雨的精品課《餘秋雨·中國文化必修課》

諸子百家中除了儒、道、墨三家之外,還有一家必須注意,那就是法家。法家的目光不似儒家的溫暖、道家的超越也不似墨家的熱烈,法家的目光是冷峻的,冷得讓人產生一陣寒意。

法家的三種看家本領

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學者,他們完全不講老子、孔子、墨子的情懷,只相信對實際利益的嚴格管理,並且把這種管理組織成一種絕對權力。在韓非看來,社會管理離不開法、術、勢這三種力量。法是法令如山,賞罰分明;術是運用謀術,控制群臣;勢是集中權勢,治服天下。

其實,仔細一想社會歷史還真的少不了法家。無論是老子、孔子還是墨子,其實都是理想主義者。但是法家是現實主義者,對於現實的社會政治,儒、道、墨三家的主張其實都很難有效地把整個社會管理起來。

古代中國的“清華北大”竟然是這兒

法家強硬地追求有效、追求力量,真正讓秦國強大起來,最後統一中國的就是法家。但是法家在通向效果的道路上,用了太多殘忍和陰謀,結果他們自己的生命也被殘忍和陰謀纏死了:被車裂的商鞅;死於同門李斯手中的韓非;而後又被腰斬滅族的李斯,都沒有一個好下場。

古代中國的“清華北大”竟然是這兒

可以說,在諸子百家中,法家最硬又最慘。他們以強力推動了社會改造,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早早統一的中國,這個貢獻實在太大了。但是從文化上說,人之為人還必須有溫馨、柔和、仗義的一面。就人性而言,除了鐵拳人生,更需要慈愛人生、詩化人生。

因此,法家思想家們其實是以自己的聲音和生命做出了最大的犧牲。人們容易忘記他們的貢獻,喜歡轉過身去欣賞那個白髮行走者、那個棕衣行走者和那個黑衣行走者。簡單說來,這些行走者更有詩畫魅力。

如果提到韓非子就要一定要提他的老師荀子。他後來很長時間主持著一個學術機構——稷下學宮,荀子被這個學宮說成是老師中的老師。

稷下學宮:諸子百家們的最高學府

稷下學宮在山東臨淄的稷門附近,臨淄是當時齊國的首都。

“稷下學宮”是諸子百家的搖籃,因為中國文化在那裡獲得了一種聚集和整合。不管以歷史的眼光,還是世界的眼光,都會讓人振奮。

在當時的信息傳播條件下,所謂的“爭鳴”,也可能是後人把不同的學說拼合在一起,因為他們不在一個地方,真的很難爭起來。出乎意料,他們卻擁有了一個近距離匯合的場所,讓百家爭鳴成了事實。

稷下學宮創辦於公元前四世紀的中葉,延續了大概130多年。從各種文獻來看,當時稷門附近實在是氣魄非凡。



齊國朝廷做事也總是大手筆,他們給各路學者很高的待遇。因此,諸子百家當中幾乎所有的代表人物都來過,他們身後總是跟著很多學生。所以,這裡成了當時中國最高的學府,人數常常是數百上千。

稷下學宮還解決了天下所有的高等學府都會遇到的兩大難題。



第一個難題,這個學宮是由齊國朝廷出資的,具有政府智庫的職能。那又如何保持對朝廷的獨立性呢?解決的方法是這樣的:學宮裡邊的諸子都不任官職,也就是說只問政不參政。正因為這樣,他們也不必對自己的觀點擔負任何行政責任。朝廷所需要的,就是他們這種身處行政體制之外的獨立思維。

稷下學宮還解決了第二個難題:稷下學宮主張百家爭鳴,那又怎麼不要讓這種爭鳴變成眾生喧譁,一片嘈雜呢?當時,稷下學宮除了歡迎各路來的學者之外,還會隆重聘請一些真正重量級的大師來壓艙,保持著清晰的學術等級評估。

同時根據各路學者的學問資歷和成就,稷下學宮還分別授予客卿、上大夫、列大夫以及稷下先生、稷下學士等不同的稱號,而且已經有了博士和學士的區別,這就避免了在百家爭鳴、言論自由的幌子下,魚龍混雜。

高等學府都要面臨的兩大難題都被稷下學宮解決了。

古代中國的“清華北大”竟然是這兒

關於主播:

餘秋雨,國際最具影響力的華文作家之一,文化學者。曾赴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講授“中國宏觀文化史”等課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他為“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餘秋雨用260堂中國文化課,從百家爭鳴的儒釋道講起,連接唐宋元明清的思想文化,涵蓋了古今文化大師,並將現代中國文化置於全球性視角考量。

關於喜馬拉雅:

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7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