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首腦會晤恰逢「通俄門」發酵,比特幣再添新「罪名」

據新華社,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16日下午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會晤。這是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美俄兩國總統首次舉行正式會晤。

然而“通俄門”卻成了此次會晤主旋律下的插曲。幾天前,俄羅斯涉嫌干預2016年美國大選一事持續發酵,多名俄羅斯人遭到起訴。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比特幣也被捲了進來。

7月13日,美國特別檢察官辦公室向12名俄羅斯人提起訴訟,稱其涉嫌在2016年干預美國總統選舉。有11名被控者涉嫌入侵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系統,盜取當時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和黨內官員之間的通訊信息;另有一人涉嫌入侵州級選舉管理機構電腦系統,向州級選舉管理官員發送“釣魚”郵件等。

根據起訴書,這夥俄羅斯人為了避免資金來源被調查,使用了加密貨幣作為行動的資金支持。這些比特幣的中的一部分是這夥人自己挖礦所得。他們使用加密貨幣購買賬戶、服務器、域名等,這些賬戶和服務器可以讓他們通過魚叉式網絡釣魚(spearphishing)活動,來非法訪問相關網絡。起訴書中共有11項罪名,其中還包括利用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洗錢9.5萬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起訴書中並沒有說,被告改變了2016年大選中的票數或者結果。

美俄首脑会晤恰逢“通俄门”发酵,比特币再添新“罪名”

(美國民主黨國家委員會的地下室裡,擺放著1972年“水門事件”中被闖入者撬開的文件櫃,和2016年總統大選中被俄羅斯黑客入侵的服務器,圖片來源: JUSTIN T. GELLERSON,紐約時報

加密貨幣捲入“通俄門”,網絡觀點不一

加密貨幣設計的初衷是“去中心化”,匿名性用來保護用戶隱私,但是卻總被用來從事非法勾當,這些非法勾當包括:洗錢、欺詐、逃稅、金融犯罪、黑幫/恐怖組織融資等。如今,連涉嫌干預總統選舉這種行為也使用了比特幣,加密貨幣真可謂“躺著也中槍”。

比特幣的“廣泛用途”引起了很多權威人士的批評。針對比特幣捲入“通俄門”一事,美國美國眾議院議員Emanuel Cleaver發表推特:

我早就提醒過大家,比特幣可能會被不法分子所使用。現在,俄羅斯用加密貨幣作為資金操縱2016美國大選已經是眾所周知。加密貨幣行業真的需要改進。

美俄首脑会晤恰逢“通俄门”发酵,比特币再添新“罪名”

議員Cleaver的評論隨即遭到了一些加密貨幣支持者的抨擊:

黑客不過是揭露了他所處政黨內的一些黑幕,有些腐敗政客就坐不住了。明明是他們自己操縱了大選,現在卻成了比特幣的錯。……

美俄首脑会晤恰逢“通俄门”发酵,比特币再添新“罪名”

一位叫做Simon Mikhailovich的投資人則從一系列事件中看出,區塊鏈交易或許並非絕對匿名,是可追溯的:

這件事的曝光證明:網上沒有任何事是絕對匿名的,即便是加密貨幣交易。如果格魯烏(俄羅斯軍事情報機構)都沒能成功掩蓋他們的身份、行動和交易,平民更不可能做到了。要遵紀守法!

美俄首脑会晤恰逢“通俄门”发酵,比特币再添新“罪名”

加密貨幣的“加密”二字,對警方來說似乎不起作用

比特幣交易的匿名性向來是其被犯罪分子“青睞”的最主要原因。然而近年來,執法機關卻真的偵破了多起牽涉比特幣的國際大案。2013年,名叫“絲綢之路”、利用比特幣進行非法買賣的匿名黑市被美國多個執法部門聯合搗毀,運營人也被逮捕。2014年,涉嫌洗錢40億美元的BTC-e平臺也被查封,近日,創始人正被引渡回法國受審。

儘管警方對於偵查手段詳情諱莫如深,但從結果就可以看出,在區塊鏈網絡這樣充滿浩如煙海的匿名人士的網絡中,警方還是可以摸出蛛絲馬跡的。這些案件的偵破似乎是在向世人宣告:再狡猾的犯罪分子也終有落網的那一天,哪怕擁有再高超的技術,也逃不脫法律的制裁。

(更多精彩股票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