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特斯拉来了,鲶鱼还是鲨鱼?

观察|特斯拉来了,鲶鱼还是鲨鱼?

迟到4年之后,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靴子终于落地。

7月10日,特斯拉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特斯拉将在上海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Gigafactory 3),该项目规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

与此同时,上海市政府和特斯拉也已签署合作备忘录,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和特斯拉(上海)电动汽车研发创新中心同步揭牌。

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正式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正式取消对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自2018年7月28日起实行。而在此之前,外资车企要想进入中国市场,只能通过合资形式存在,且持股比例最高不能超过50%。

而对于掌控欲极强的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来说,从计划在中国建厂开始,自始至终的目标就是谋求独资。

中国积极扩大开放的姿态,以及上海的综合优势,让马斯克终于等来了他想要的结果。自此,特斯拉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观察|特斯拉来了,鲶鱼还是鲨鱼?

马斯克的胜利

事实上,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消息,已经像电视连续剧一样上演近4年时间,而其与地方政府最主要的博弈就在于:独资or合资?

据媒体报道,上海浦东最早进入特斯拉视野。一位参与初期谈判的当事人透露,2014年马斯克就考虑过在上海浦东建厂,希望共建充电桩、拿造车资质、获得建厂土地优惠政策等,但不想和当地车企合资。结果当然是没有谈拢。

随后,特斯拉开始了漫长的全国“海选”,北京、深圳、广州等各地政府都和特斯拉有过接触,而“独资建厂”这一条件始终未变。上海金桥集团、上海电气、上海临港等上海本地企业,以及长安、江淮等车企都曾与特斯拉传过“绯闻”,但均被当事方否认。

2017年6月22日,一张带有上海市政府和特斯拉两方名牌的疑似现场签约照片流出,双方签署投资建厂协议的消息开始流传,最终结果仍是不了了之。知情人士透露,当时双方在独资建厂等问题上的博弈尚未结束,拉锯仍在继续。

转机出现在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宣布, 2018年将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今年5月,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获得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核发的营业执照,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股东为特斯拉香港有限公司。特斯拉入华进程终于启动。

之后的6月5日,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特斯拉将在中国建设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工厂,该工厂被命名为“Dreadnought”(无畏战舰),不仅生产电池,还组装汽车,可能在生产的车型包括Model 3和跨界车型Model Y。

6月28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发布,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正式取消。这一政策对特斯拉来说,无疑是巨大利好。

7月10日,特斯拉在华建厂的消息终于落实。

观察|特斯拉来了,鲶鱼还是鲨鱼?

上海市市长应勇(左)与特斯拉CEO马斯克握手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特斯拉的“中国梦”

可以看出,虽然过程颇为曲折,但特斯拉的“中国梦”始终坚定。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对特斯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为特斯拉2017年的总营收做出了大约17%的贡献,在华年销量估计为1.5万辆,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而对于特斯拉来说,中国的市场潜力还远没有被彻底挖掘。

观察|特斯拉来了,鲶鱼还是鲨鱼?

5月19日,Model 3亮相长沙 图片来源:@特斯拉官方微博

另一方面,特斯拉2017年第四季度净亏损为6.75亿美元,2018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7.85亿美元。愈发严重的亏损让特斯拉被投资人“千夫所指”,甚至“被破产”,这其中的关键则是产能问题,这也是其急于在华建厂的一大原因。

2017年7月初,第一台Model 3在特斯拉的美国弗里蒙特工厂下线。根据马斯克当时给出的产能时间表,首批30辆车交付后,特斯拉的生产将按照8月100辆,9月1500辆,再到12月实现每月2万辆的节奏指数级增长,直到2018年交付完毕。但此后,特斯拉推迟了Model 3的交付时间。

知名汽车评论员田永秋表示:

特斯拉一直在计划国产,因为Model 3面临产能问题,急需扩张。此外,特斯拉也需要在中国和欧洲的投资来维持股价。这一系列原因让其需要尽早在中国建厂。

环境越来越紧迫,加上产能也需要尽快释放,马斯克终于坐不住了。而且,攀上上海临港,也可能解决特斯拉国产对资金的渴求。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正对新能源汽车给予强力支持,“双积分”政策已正式落地。若特斯拉落地国产,还可通过出售积分来获得额外“收入”。此前在美国市场,特斯拉就曾靠此收获颇多。这都将有助于特斯拉早日实现盈利。

观察|特斯拉来了,鲶鱼还是鲨鱼?

我们能省多少钱?

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特斯拉汽车出口到我国需要缴纳关税,现在我国对美国进口车税率又进行了上调;入华后,特斯拉还需在仓储、物流等环节上花费大量资源,国产后可降低这些费用。”

那么,特斯拉国产后,中国消费者到底能省多少钱?

7月6日起,中国正式提高美国整车进口关税,上涨幅度由15%调整至40%。目前,特斯拉在华销售Model S和Model X两款产品,售价最低的Model S 75D价格由71.06万元,上涨至84.99万元,涨幅13.93万元。相比之下,Model X的高配版本涨幅最大,从131.56万元上涨至157.22万元,涨幅高达25.66万元。

尽管在自贸区独资建厂而非合资建厂,没有进口关税减免,但如果按照特斯拉的销售模式来看,特斯拉依然能获得很多价格上的优势,未来有望不再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

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特斯拉的定价模式:

特斯拉中国售价=美国售价 × 汇率 + 运输与装卸费 + 关税和其他税 + 增值税

在中国建厂,首先每辆车就能免掉 3600美元的运输费,这样车价先能降低两万多。

同时,随着政策调整,当特斯拉已经上线新国标充电接口并且在未来国产后,又能省下 10% 的购置税,这样百万级别的 Model S 又能省十多万元。

另外,再加上用国产零件和中国劳动力,特斯拉的生产成本还能下降不少。

“上海的汽车产业链完备,人才储备丰富,对汽车制造业很有吸引力。”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产业发展首席规划师顾长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上海,临港有足够的土地建设工厂,还邻近码头和港口,未来进口零部件等物流都非常方便,如果特斯拉建厂,将大大节省成本。

业内人士估算,特斯拉国产后,最终价格预计将降低1/3,而基础版Model 3的价格也有望进入30万元区间。这个价格无疑十分具有竞争力。

观察|特斯拉来了,鲶鱼还是鲨鱼?

不过,这艘“无畏战舰”的建设速度并不会很快。据接近项目的知情人士透露,签完协议之后还要大半年时间才能拿地,然后再建厂,“最快也要明年春节后才能开始动工”。

7月10日,在签署投资协议后,特斯拉发表声明称:

我们预期,在得到一切必要的批文和许可以后,将在不远的将来开始动工。将需要约两年时间才开始生产汽车,再过两到三年时间可为中国市场每年生产大约50万辆车。特斯拉对中国市场深度投入,期待在这里为客户生产更多汽车。

今天宣布(在上海建厂)不会影响我们在美国的制造业务,(在美业务)将继续增长。

狼真的来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截至去年1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47.6万台,同比增长幅度达到64.4 %。而在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第二大市场美国,同类车型去年前11月的累计销量仅为17.4万台,增长幅度为29.77%。

毋庸讳言,特斯拉以独资形式杀入中国市场,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不只是一条“鲇鱼”,更可能是一条杀伤力巨大的“鲨鱼”。

观察|特斯拉来了,鲶鱼还是鲨鱼?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曾表示:“特斯拉一直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对标的样本,相比于中国品牌纯电动车,特斯拉拥有品牌、做工和续航的优势。”背后的意思不言而喻:一旦特斯拉国产化,不仅将在价格上形成一定优势,技术层面也会对新兴造车势力形成压迫姿态。

目前,蔚来、威马、小鹏等等一大批国内新能源造车企业还在培育期,尚未跨过新产品交付的分水岭。但接下来,“与狼共舞”的时期即将来临。

不过,从更高层面来说,全球最优秀的新能源车企都向中国市场聚拢,这也有利于把中国市场变成全球新能源发展的真正主战场,倒逼本土车企在新技术和新产品上快速迭代。这或许也是危险之中,潜藏的最大机会。

每经实习记者 黄辛旭 每经记者 张韵 综合环球网、界面、北京商报、虎嗅网、36氪报道

观察|特斯拉来了,鲶鱼还是鲨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