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三天连出两张“瘦身版”负面清单,背后有何玄机?

观察|三天连出两张“瘦身版”负面清单,背后有何玄机?

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公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这张“全国版”的负面清单大幅度放宽了外商投资的市场准入。

紧接着,6月30日,两部委又发布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在全国版“负面清单”的基础上,自贸区版负面清单又进一步扩大了开放。

三天之内连出两张负面清单,背后有何深意?在这两张“负面清单”里,又暗藏着怎样的“玄机”?“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微信号:zmsyqbd)带您解读两张“负面清单”背后的中国开放逻辑。

观察|三天连出两张“瘦身版”负面清单,背后有何玄机?

两张负面清单皆大幅“瘦身”

2013年,上海自贸区实施了第一张负面清单(2013版),其中包含190项特别措施。一年之后的2014版,减少到139项,2015版再减少到122项。2017版负面清单则减少到95项特别管理措施,。今年,在2017版的基础上又减少50项,仅剩45条措施。

在自贸区版负面清单“年年瘦身”的同时,去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全文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这也是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作为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基本依据。

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自贸区暨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军杰认为,从去年发布全国版和自贸区版负面清单开始,到如今最新的两版外商准入负面清单的发布,标志着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双轨制”步入2.0阶段,并且与去年相比,两版负面清单均大幅“瘦身”。

在今年最新全国版的新负面清单中,项目由63条减至48条。包括银行、汽车、铁路干线网、电网、加油站在内的22个领域迎来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开放措施。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负面清单”则比全国版的负面清单更“瘦”,少了3项。

少的这3项主要体现在农业、采矿、文化领域试点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将小麦、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的外资股比从不超过49%放宽到不超过66%。

取消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取消禁止投资放射性矿产冶炼加工与核燃料生产的规定。

取消演出经纪机构的外资股比限制,将文艺表演团体由禁止投资放宽为中方控股。

王军杰认为,自贸区版“负面清单”中取消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限于合资、合作的限制以及取消禁止外商投资放射性矿产冶炼加工及核燃料生产的规定,实际上意义不大。“自贸区基本上位于沿海和长江经济带,并没有在石油、天然气和放射性矿产集中的省份,所以从自贸区本身的位置而言,这两项开放的意义不是很大。”

与此同时,由于很多自贸试验区都分布在对外开放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在王军杰看来,取消演出经纪机构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可能对自贸试验区更有意义。“对上海、广州、成都这些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城市来说,这将进一步促进这些城市的自贸区服务业和演出经纪的发展。”

三次产业全面放宽准入

从两张负面清单来看,此次开放领域涉及到了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上全面放宽了市场准入,涉及金融、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专业服务、制造、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农业等领域。

在服务业方面,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取消银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的外资股比放宽至51%。不仅是扩大了开放,此次负面清单还列出了汽车、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路线图时间表,给予相关行业一定过渡期,逐步放开,提高开放的可预期性。

对此,王军杰认为,对金融业的进一步的开放,将提升金融领域自由化程度。“但是,在当前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和外汇储备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资本项目下开放对于外汇储备和整个经济带来的压力比较大。所以,在这里制定了一个时间表,也是出于对我们的经济进行压力测试的考量。”

制造业是我国开放最早的领域,也是市场竞争最充分的领域。此次在汽车、船舶和飞机等行业进一步放开之后,我国基本放开了制造业。

在农业和能源资源领域,也降低了准入门槛。新版负面清单取消了小麦、玉米之外农作物种子生产外资限制、特殊稀缺煤类开采外资限制以及石墨开采、稀土冶炼分离、钨冶炼外资限制。

负面清单解决了准入的问题,那么,如何能够真正达到吸引外资的目的?对此,王军杰建议,要在准入过程中,尤其是外资企业的设立、核查等方面进一步便利化。“我们以前进行的多证合一、注册制变为备案制等改革,能不能也适用于外资企业。”

而从资本逐利的角度看,只有进入之后能够有盈利空间,企业才能有获得感,对企业才有吸引力,因此,王军杰建议降低自贸试验区内企业的税负,“不管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能不能全部降低他们的税负。”他说。

观察|三天连出两张“瘦身版”负面清单,背后有何玄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