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这座城市真是“全省瘦而独合肥”?

叶宗琪


我们先聊一下安徽的地理位置,北接江苏,东临浙江,长三角2大主力军,经济实力比安徽强盛得不是一个档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安徽人选择了背井离乡,希望能够有所回报,充实自己的家庭。



2016年人口流出量排全国第二,第一是河南。而流出比例安徽确实第一。如果安徽没有老大哥站出来,只会导致贫富差异更大,安徽人流出更大,更加受人瞧不起。如今合肥有些起色,人口流出已有回暖。当然这不是合肥一个城市带动的,安徽省内各个城市都有起色。合肥带头站起来,才会不让更多人背井离乡。我们来个假设:如果合肥没有站起来。安徽加入长三角只会导致更多人才去向浙江江苏上海,安徽只会变成一个人力资源城市,变成长三角资源共享城市。

只有让合肥带头站起来与那些长三角城市竞争,发展自己,才能够带动安徽更好的发展。军队不能没有将才,安徽的合肥必须成为老大,否则只会在长三角中败得一塌糊涂。

我相信很多人对安徽部分城市加入长三角抱有期望,这的确可以带动安徽发展,但是这也是个挑战,如果安徽不能够留住安徽的企业,人才和资源,那么这就是一场失败的加入。

我想政府部门对此做了很多工作,他们发展合肥为进入长三角做准备,从而让安徽的发展变得更好。

合肥的确吸了安徽很多资源,但是能给其他地区带去多少发展,就让时间来给我们答案吧。但是我认为先发展合肥的战略是对的,是对安徽发展非常好的一个选择。


琅琊山下书生


最近,说合肥是“集全省之力发展起来”和“全省瘦而独合肥”的声音很多。

也算是让合肥当了好一段时间的网红了。

然而也就是这些声音,在十几年前却是各种数落合肥经济不行、发展不行,不配当安徽省的省会,拉了整个安徽省的后腿之类。

现在听起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讽刺感觉。

遥想当年,合肥经济在全国省会城市内靠后,甚至面对全省内的芜湖、蚌埠和安庆等小兄弟也没有太大的优势。

而现在经过十几年翻天覆地的发展之后,合肥是彻底大变样了。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家电、汽车、机械制造业蓬勃发展,地铁建设热火朝天,坐稳中部高铁枢纽城市,因此各种酸溜溜的声音就出来了。

尤其是合肥的房价在2011年之前一直波澜不惊,在中部省会中并不起眼,却在去年的一轮暴涨之后成为全球房价涨幅第二的城市。

让那些看衰合肥的人始料未及,在暴涨的房价下高攀不起,因此各种话都出来了。

然而在这一年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下,暴涨的合肥房价并没有出现雪崩的迹象(甚至是在之前的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1年房价调控下,合肥的房价也始终比较稳定)。

因此,给合肥挑刺儿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交通拥堵、收入低、环境不好等等都成为了他们最爱的口潭……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

不断涌入合肥的外来人群、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事业配套等等,都证明了合肥发展的潜力。

同时,在合肥经济圈的带动下,安徽经济也有了显著的增长。

根据2016年的统计,安徽省的GDP位于第14位,属于中等偏上。GDP增速水平也排在前列。

同时在看一下下表,省会城市中占全省GDP的比重,所谓肥合肥而瘦全省的说法站得住么?


十项全能斜杠青年


合肥贵为安徽省内老大,却不幸地成为省内甚至国内被喷被黑最多的城市——至少,估计国内也没有第二座城市能够享有合肥这种待遇了!

历史上,曾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说法,其实还有下句句:司农常熟世间荒——此为清末流行于民间的一副著名对联。

上联写李鸿章,李乃安徽合肥人,曾任宰相这是因为当年李鸿章做中堂“宰相”,有权掌管很多赚钱的行业 ,像什么煤啊,铁啊,赚了很多,李府半条街就是形容他鼎盛时李家的府第的,现在的故居只是当年的小姐楼。他赚了很多,但是当时的百姓因为要承担战争的赔款,几乎倾尽所有,日益贫困。

下联写翁同和,翁乃江苏常熟人,曾任司农(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长)。翁同龢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不错,是个状元,又是个翰林老爷,做过学政,两任帝师。都是清贵的官,不亲民不临政。后来做到户部尚书、吏部尚书。这种人光绪帝很信任他,他也在维新变法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是朝野最有力的支持者。但是这种人呢,往往就是绕不开程朱理学,认死理,改变力度实在不大,后期成为维新变法的消极力量。在甲午战争之前,翁同龢这种人就是朝野保守派的代表,不懂得世界已经变化,以天朝上国自居,斥责武器是奇技淫巧,反对增加北洋军费,对李鸿章等人就是采取不合作,瞧不起的态度。

在甲午海战中,力主作战,又不给军费,每天就喊喊口号,最终呢,海战失败,没有责任还落下个爱国的名声。这就是不做事的骂做事的了,如此下去谁敢做事?其实,这个人就是黄子澄,还好慈禧掌权,要是光绪掌权, 依照光绪对他的信任,近代中国只会更惨。

此联一语双关,充分流露出当时老百姓对吸食民脂民膏的狗官的憎愤之情!

这算是题外话。

今天,安徽重点发展合肥,试图把合肥先发展起来,然后带动全省发展!作为内陆不沿海的省份,安徽既没有赶上东部开发的历史机遇,又没有赶上西部开发的历史机遇。好不容易国家重视中部开发,安徽却又被划入东部!

其实,当初芜湖被国家定为沿江开放城市后,全省都支援芜湖发展,怎奈芜湖体量太小,不足以堪当带动安徽整体发展的大任。万般无奈之下,安徽才把合肥作为全省发展的重点城市。

今天的事实证明,如果安徽早把合肥作为全省重点,安徽今天发展应该会更好!当初,由于照顾作为省内唯一开放的城市芜湖的发展,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直到2004年,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仅仅排在第75名!

环顾安徽全省,合肥虽然不沿江,但是也就合肥高校云集,科教发达,各项基础条件综合起来是省内最好的城市,而且“居皖之中”,兼并巢湖市和庐江县以后,体量也足够大,等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完全能够安徽的整体发展!

事实上,就全国范围内的内陆省份,有哪一个不是优先发展省会经济哥建设?四川优先发展成都,贵州优先发展贵阳,湖南优先发展长沙,湖北优先发展武汉,江西优先发展南昌,河南优先发展郑州,陕西优先发展西安,甘肃优先发展兰州,宁夏优先发展银川,山西优先发展太原等等不都是这样的吗?

即使从国家层面来说,不也是优先发展区位最好的几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然后带动全国发展?所以,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在这些城市中,为什么只有合肥不仅在全国被喷,在省内更是被喷得体无完肤?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合肥曾经太弱了,太微不足道,太默默无闻了,现在却成了中国发展最快的大城市,很多历史条件比合肥优越得多的城市心理失衡——一个曾经只有五万多人工业基础为零的小城市,却在在短短的几十年——准确地说,只在短短的十多年发展成为全国排名第26位,省会城市排名第10位,你让那些比合肥历史基础好的城市情何以堪?

所以,各种看不起,各种喷,各种黑就如约而至!我们来看看我国省会城市2016年在省内经济首位度排名!


在这张图表中,合肥市在省内经济中首位度仅仅排在第13位!而排在合肥后面的大多要么是沿海省份,要么是省内城市众多——例如河南,不仅辖区面积远超安徽,省内地级市众多,且每个地级市辖区面积和人口相比于安徽都拥有优势!

至于呼和浩特和哈尔滨,这两个省级行政单位,辖区内拥有战略资源的城市和通商口岸分庭抗礼。例如,内蒙古的包头——拥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鄂尔多斯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优质煤。黑龙江省内拥有我国第一个石油城市大庆,满洲里还是边境通商口岸。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就是南昌,却是国内经济倒数的省份!这种情况更应该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反面教材!

其实,安徽省内其它城市的经济远远落后于合肥的经济,固然有省内重点发展合肥的因素,最主要与各自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约束是分不开的!

例如,阜阳虽然人口众多,农业发达,但是历史上就缺乏工业基础,而且,长期交通落后——这个原因在国家,而不是在安徽省内!芜湖地理位置好,历史基础也不错,但是辖区面积太小,人口规模也偏小。这其实也是国家层面的规划导致的,与湖东面的马鞍山市是我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为了管理方便,不可能划给芜湖市;西面的铜陵历史上就是我国的铜都,同样也不可能划给芜湖;南面的宣州市,历史上就是府治所在,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当然也不可能划给芜湖!

所以,那些喷合肥吸全省之血的人,可以闭上嘴了!


郑瑞文2015


先强调一个问题,在合肥这么多年大跃进式发展的基础上,整个安徽省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每年发展速度在合肥之前的地级市也大有人在。

合肥也好,芜湖,马鞍山,安庆发展速度放在全国都不慢,当然皖北很多发展比较慢,毕竟曾经属于能源型城市,现在面临转型,所以也在情理之中。

然后对于人口的吸引力而言,不仅仅是合肥对全省有吸引力,实际上江浙沪大型城市对于安徽吸引力不比合肥小,意思就是,安徽的人口红利落在合肥上的也比较少。

要说合肥所占据的优势,我所理解的有,安徽全省比较厉害的企业研发中心大部分都放在合肥的,这是组成合肥科研实力的一个部分,但是也是因为合肥本身科研实力比较强,才放过来的。

我自己是安庆的,现在在合肥,越来越觉得安庆不行是自己的原因,其实安庆的政策很不错的,资源也多,底子也比合肥好,兄弟城市芜湖比安庆发展都好了很多。

另外的原因就是,吸血和带动本来就是相对的,除了成都武汉之类的真的大到整个省里面一大半的情况,合肥的发展还是有所带动的,比如说六安就闷声发大财不说话。





动漫碎碎念


感谢芜湖网友信任暨邀请回答本话题!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很难解释出一套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但可以明确的有以下个人观点:

①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我认为合肥这些年的发展让人非常震惊,出乎意料式的惊讶,短短几年建成了可与南京相媲美的大都市范儿,这说明合肥真的努力了,号称建设国际化城市并非空穴来风。

但是,其他重点城市发展缓慢,建设机会减少,因此把责任推卸给了合肥。


②合肥本为中部崛起战略区成员,如今已转入长三角经济区并成为副中心城市,这是非常完美的跳槽。

从中部地区重要的城市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身份的转变意味着成功。能够与南京、杭州平起平坐,共为副中心,也算是可喜可贺。

于是,来自发达地区的网友开启了调侃合肥之旅。尽管当作玩笑,却也引起安徽省兄弟城市网友的不安和重视,因此出现这句幽默诙谐的标题评论。


民间查访专员


之前也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初听到的时候,还觉得创造这句话的人还挺有才的,全省瘦而独合肥,以前还听过一句话叫“宰相合肥天下瘦”,深觉中国网友的创造能力真是杠杠的呀,文采也是世间难得一寻啊。哈哈。

整个安徽省的经济目前都比较一般,合肥算是发展的比较可以的。整个安徽省的经济、科技、教育以及其他各项基础软硬件条件,也都比较集中在合肥,加上合肥起来之后,还兼并了周边的几个城市,所以目前其体量和发展都跟得上,但近几年,确实合肥也是屡屡被黑,可能正是因为其发展的程度和经济状况和省内的其他城市差距太大,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合肥被黑?是不是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也内陆城市,合肥能够有现在的发展,其实也是相当不容易了,赶上了国家的中部开发政策,如今安徽省重点县发展合肥,目的是希望先让合肥发展起来,以带动周边的其他城市。


其实,这样的政策套路,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很正常的,基本上很多省都是优先发展省会城市,用省会城市带动下面的城市发展。省会城市都不发达,这个城市的脸面何在?像湖北,不也是先发展武汉,像浙江省,也是杭州最发展,还有贵州,目前最发达的也是贵阳,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稍微关注一下就能知道。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合肥在安徽省内被优先发展是很正常的,它的强大,对安徽省的未来发展,有一个良好的释放作用,也是安徽发展的一个示范城市。我想,这也是政府有限发展合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以合肥带动周边城市,实现安徽的整体繁荣。

所以吧,合肥被喷,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可以套用人性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它以前实在太穷了,现在一下子起来了。有了强烈的对比,就会让其他人不舒服了。觉得其来路不正,觉得不太公平,典型的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原理。合肥以前就是一个小县城,即使其在设立省会以后,也是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才慢慢发展起来,赶上了安庆和芜湖。


千帆远澋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是典型的人类心态,我们遇到不平的事我们常常想到的是凭什么,而不是为什么或者怎么办,合肥这些年成为众矢之的,其实按照逻辑是完全不合理的,怎么几十年前合肥也是安徽省会啊,排名全国一百的时候没人喷,现在高歌猛进即将跨入前二十反而那么多人开始喷了呢,这难道不是典型的酸葡萄心态?说不是您自己相信吗?

说合肥集全省之力的以芜湖,安庆和蚌埠人居多,为什么?太容易分析了吧,因为这三个市以前比合肥强,现在比合肥差,而且被甩的连影都看不见了。在他们心中好像强者恒强就是天理一样,弱者就该不能翻身,孰不知朝代更迭,历史变换,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城市的强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深圳才发展多少年?人家的发展怎么都是赞赏?人家“吸了全国血”怎么全国人民反而祝福它?泉州以前很强吧?洛阳以前很强吧?怎么当地人就很少喷自己的省会呢?何况,你芜湖,安庆,蚌埠以前真的是强市吗?安庆自称长江五虎可是你就算在最辉煌的民国达到过隔壁武汉的十分之一吗?芜湖自古四大米市之首可你最繁华的时候有隔壁南京的十分之一吗?蚌埠自称铁路枢纽可在你最骄傲的普铁时代你有上面郑州十分之一的产业聚集力吗?那时候合肥可不吸血,现在合肥早已超越了武汉南京的二分之一,足以和郑州平起平坐,甚至在基础科研等领域吊打南京,武汉,郑州,不应该鼓掌喝彩吗?

安庆,芜湖,蚌埠这三个市还喜欢吹嘘如果自己是省会怎么怎么样,你比以前的领导高明?你比毛主席高明?你以前就不如南京,武汉,还想在人家包夹下发展的如何?然后带动全省?算了吧,你们这是典型的韩国人心态自以为是,你怎么不问问江苏的无锡苏州,人家也就是普通地级市,人家全省的教育,公司企业等资源也在人家省会南京,人家也不是交通枢纽,人家就凭着自己强大的民营企业,凭借着招商引资的能力吸引外企进驻,人家gdp可都双双破万了,你们三中最好的芜湖也才三千,哪来的自信,抱怨别人只能是怨妇。

合肥现在的确首位度高,可这是正常现象,你既然没有能力取代就别逼逼,共同发展才是王道,合肥的历史的确不光鲜,可人家美国历史也不光鲜,人家没有灿烂的文明,人家依然在那里。这山望着那山高,安庆们,芜湖们,蚌埠们,你们那不缺有能力的人,人家嘴里可没什么抱怨,人家会顺应潮流,甚至来合肥发展,闯出自己的一片天才是王道!识时务者方为俊杰。


踱客


这个问题要历史地看,发展地看。

安徽省本来就是个地域差别极大的省份,北与山东河南接壤,南到黄山鄱阳湖附近,南北极大的差异带来的是省内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极大差异。



历史上的安徽,存在时间并不长,安徽一直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合肥成为安徽省的省会也就短短几十年时间,在这个差异极大的省份中获得认可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合肥成为省会,几十年来一直饱受质疑。

二、从安徽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态势来看。

安徽地处长三角,与江苏,山东,浙江这些经济强省交界。给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江苏浙江这些强省,源源不断的吸引着安徽的人才、经济乃至其他资源,这也是大家常说的,安徽不缺乏人才,但是安徽就是发展不好的原因之一。

今天的安徽省政府,加强了对合肥的扶持和发展力度,做大省会,加强在省内人才和经济资金等资源的吸引力,是安徽这个中部省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已经初见成效,合肥犹如一块海绵,强烈的吸引着周边各项资源,发展迅猛的合肥,即将跻身全国城市第一方阵,这是第一个阶段。



下一个阶段就是做大的合肥,带动的省内其他城市快速发展。

所谓全省瘦而独合肥,有点片面,但并无道理。全国现在好多省会城市都提出增强省会城市首位度,



这样一种城市发展策略,这是当前全国各省竞争发展当中的一个必然产物,从上图可以看出,合肥在省会首位度中排名并不靠前,成都、武汉等中西部省份的发达省会完全占据了省内绝对老大地位,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省份与经济强省竞争的有力策略。


冷观察的热心肠


其实,我个人认为,吸血之词有些扯淡。合肥近几年的发展确实有些大踏步的往前,领先全省其他城市,那我们就来看看全国其他城市;黑龙江省,除了大庆有油田,那就是哈尔滨经济最强,而且是特别强,其他城市可以基本忽略。四川省除了成都,也就没什么了,四川盆地一大半都是成都的。湖南除了长沙,又有几人知单湖南的第二大城市是谁呢?这是为什么呢?经济不行的地方,总得先拿出一个城市重点发展,那咱就看看省内。在高铁之前,省内算得上枢纽城市的蚌埠和阜阳扼守着京九线和京沪线那么多年,仍不及其他交通枢纽城市。能源型城市的淮南,守着华东最大煤矿,居然经济一般,安庆做了几本年的省会,仍不及其他的老省会,这难道也怪合肥吸血,不吸血你也没有怎么样的发展。咱们再来谈谈历史,自古江浙地区就是江南富地,玉米之乡,自古富裕,这没法比,可更可笑的事,历史上有较长一段时间安徽的省会居然在江苏南京,实在可笑。安徽自古不乏能人,徽商下南洋,富了除了在老家盖房子盖祠堂,其他的基本没有什么贡献,并使办公经商也不在安徽。这是为什么?我想很少有人深刻研究。现在,一个城市发展起来了,就谈吸血,实在有些搞笑。美国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最有钱,为什么呢?那里没资源,没港口,地理位置没优势,四周都是戈壁,但是有政策,美国全国禁赌,只有那里可以。


觅118033170


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无论哪个城市的发展大部分都是政治因素,国家说发展哪里,基本上这个地方就会很快发展起来!要说合肥这座城市是,全省瘦而独合肥,是不准确的!

合肥建国五万人小县城,底子太薄了,将一个底子如此薄的小县城发育成现在三百多万上的大城市,需要的心血,占用的资源远远超过湖北培养武汉,四川培养成都。




安徽省多少人才外流到了长三角,多少资源为它省做得嫁衣。最后得到只是很多地方都看不起安徽。省份的发展和国家一样,经济与科技不行没有人能看得起你,与其这样,不如先让合肥发展起来保住人才,再想办法发展整个安徽,这是策略也是唯一的能赶上来的可能性。



安徽地处长江咽喉地带的战略要冲,把省会放在一个长江边上的城市有着很大的战略安全隐患。而合肥周边三百公里的方圆内,东,南,西都是山区,向北是平原地带,也就是说,如果军队东进,西进,南下设置集结点,合肥是最理想的地区,它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地形能够缓冲敌军的进攻,容易展开反攻和推进前的物资和人员的准备。合肥是作为军事 价值存在的, 把省级机关和企业设在合肥,把其它地方的资源向合肥集中并在周边县市发展军工基础企业都是为了这个军事 上的目的,安徽整个省就如同是一个军事泄洪区和军事缓冲区。所以合肥当初定为省会更多的是出于战略考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