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浙江有許多方言,但是浙江人說普通話沒有特別濃的口音?

浦昕強


浙江人的普通話,不外以下三種情況:第一,完全不會說普通話;第二,說的普通話中帶有非常多的當地方言的特色(非吳語區的人一般聽不懂);第三,會說不帶兒化音(杭州人例外,因為當年趙構從北方逃到杭州建立南宋時給杭州方言帶來了兒綴)、不分前後鼻音(雖然吳語中鼻音很重,還有聲母ng,但是前後鼻音在吳語中算作一個音素)。

作為在杭州讀書的紹興人,即使在大學生中也會有很多同學說話會帶有浙江各個地方的口音,可能在粗略一聽會沒什麼感覺。

我就舉個例子,我們寢室有個同學是溫州人,他在發an和ang音的時候總是分不清,這也成了我經常開他玩笑的原因,我會故意把an和ang的音反過來讀,然後室友就都會引起一陣笑聲,也給我們寢室帶來了不少歡樂。當然,對於其他的前後鼻音我自己也不太在意,感覺讀起來差不多聲音,比如in和ing,en和eng,所以也就不去改正了。

有時候認識一些講不同類型的普通話的同學也是不錯的,畢竟相互之間模仿一下還是能帶來不少歡樂的。

至於為什麼會讓大家覺得浙江人說普通話沒有濃重的口音,可能是因為對於外地人來說,由於上述第二種情況和普通話相差太離譜,因此他們往往不會把它們算作“有口音的普通話”;而上述第三種情況和標準的普通話在全部元音、大部分輔音和音調上幾乎是一致的,於是便形成了類似於“雖然浙江那邊說的話我都聽不懂,但是那邊人要麼不會說普通話,一說起普通話都是沒有什麼口音的”的印象。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接受過良好教育的80後90後都已經結婚生子,他們在平時與孩子交流時更多的是使用普通話而不是當地方言,再加上孩子在學校裡的義務教育完全是普通話教育,所以如果是說年輕人的群體普通話水準,那肯定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


你該吃藥了qaz


其實我覺得浙江人總體來說還是有口音的,最明顯就是前後鼻音部分,平翹舌不分。浙江方言差距很大,杭嘉湖一帶以吳方言為主,溫州麗水的方言應該更接近潮粵。

但是浙江人當中杭州人說普通話確實更加容易一些,因為杭州曾經是南宋的首都,中原語音對杭州方言有很大的影響,杭州話在吳方言中也是比較特別的。

現在的年輕人說普通話比年長的人更準確是因為從小家裡父母就與孩子用普通話交流,反而把方言放到次要的位置上,使還是的母語環境改變了。儘管父母的普通話並不是非常標準,但對孩子影響是巨大的。九年義務教育完全是普通話教育,所以如果是說年輕人的群體普通話水準,那肯定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


京劇道場


不!我的接觸過來自不同地方的浙江同學,總得來說普通話真的沒有口音!杭嘉湖紹寧臺溫的同學非常標準,但是金華,衢州,麗水可能靠近江西,口音是有的,而且有那種調調的。可能是從小的老師普通話就好,所以我們才沒有口音吧!

(以上僅個人觀點)

補充:因為我是在江西上學的,所以我也接觸過很多很多的江西人,發現江西上饒的口音和衢州略微有些相似,和其他地區的江西人講話都不一樣。


文藝也是逗逼


個人感覺普通話推廣最好的地方就是江浙滬地區了。口音基本沒有,只是一些譬如平舌音翹舌音之類的分的不是很清楚。因為從小家裡和外面幾乎都是普通話交流。南方有非常強大的粵語(當然還有好多,客家話、閩南語之類),而北方基本都帶有口音,不管是東北還是四川還是中原的河南,山東,河北之類。當然,個人覺得最好聽的是承德話,而聽起來令我不舒服的是北京話和東北話(此處不是歧視和貶義哦,只是個人不喜歡而已,勿噴)。當然了,推廣普通話之後,全國交流方便啊


卡小賤


浙江人的普通話,除了前後鼻音分不太清,在南方總體算是好的,原因如下:

1,浙江面積不大,人口也不算太多,但方言應該是中國之最,所謂"十里不同音",在省內、地區內小範圍交流,也需要普通話作為媒質,這就好比歐洲小國,如荷比盧等,國民的英語都很好,德法等大國就要差一些了。

2,浙江經濟比較發達,且戀家傳統不是很濃郁,走出去,招進來,交往多了,普通話的重要性就凸顯了。

3,北宋南遷至杭州,杭州話就成了"官話",受北方影響較大。

可能還有其他原因,但以上幾點為主要原因。


洋楊大觀


我是浙江寧波慈溪的,從小就覺得我那從縣城(離我們那個鎮10里路)來的表哥說話怪怪的,軟綿綿的。工作後遇到一箇中年大姐,她說只要聽到一句話,她就能分辨出是慈溪或餘姚(比鄰的兩個縣)的哪個鎮的人。我就說了兩個字“是格”,她就準確說出了地名。有客人來我家,聽我一家人說話覺得很奇怪,說是有好幾種方言在隨意的和諧的轉換。之前自己從未注意過,後注意了一下,真有,慈溪話(還有2個鎮的區別),餘姚話,杭州普通話,普通話,那時候我也終於明白了,看西方的小說,西方人在聊天時會多國語言無縫連接的溝通是怎麼做到的。


雞汁線粉年糕


1、重視教育和普通話普及。雖然全國很多省份都非常重視教育,浙江也是排在前列的。而且浙江重視教育的文化傳統也比較濃厚。剛剛查閱了一下,浙江的普通話普及率在全國還是很靠前的,如果把帝都去掉,浙江排在第二,別問我為什麼要去掉帝都,全國人民都是以你為標準,你還進來排名有什麼意義。

2、浙江人是出了名的“東方猶太人”,全國各地跑,為了生存,必須要學會普通話。加上改革開放後浙江經濟發達,外來人員也多,交流一多,普通話的使用頻率也變高了,自然就普通話說得好了。

其實浙江人的普通話是有口音的,只是北方人很難聽出來罷了。我們自己還是比較容易聽得出來的,特別是中年人及以上,一開口八九不離十能聽出是浙南還是浙北。我在重慶工作的時候,他們說我的方言像粵語,實際上我們跟粵語差別很大。而且浙江的方言大體上可以分為三派,南派方言靠近閩南語、粵語、甚至日語;北派方言則更靠近上海江蘇那邊的口音,畢竟屬於吳音嘛;還有一個就是金華的西部、衢州等地,因為靠近江西,無論是飲食習慣還是方言,都比較接近江西。


Mr四不先生


我就是浙江溫州的,我們溫州的方言大家都知道,被評為最難懂的方言,我上的學是在濟南,認識了一個東北的,五個山東的,一個河南的!要說口言啊,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帶了口音,那就沒有人聽的懂了,我在寢室打電話,所有人都停下來看我說話,但是都聽不懂啊!

其實說,雖然沒有口音,但是啊,我n l 不分啊!

雖然我的普通話差不多要被東北的同學給帶跑了 !


我老大最帥1你們知道


浙江雖屬吳語區可方言差距特大,就拿我們金華與麗水地區屬下的縣市吧,一個縣基本一種方言,我是永康人,永康方言讓久居當地的外來者實是難學的一種方言,永康周邊縣市也如此,有些地方十里不同音只知道他說的是那個縣方言卻聽不懂對方說啥東東,而有些縣因歷史願因一縣有三種方言或幾種方言比如武義縣它有永康話、武義話、宣平話,如盤安縣有永康話、縉雲話、東陽話、仙居話,如縉雲有永康話、縉雲話等!我們這邊每個縣方言特重說起普通話都帶有嚴重當地方言口音也聽起來硬邦邦


萬蒸巖


浙江話屬吳語,吳語與北方話差異相當大。因此,在有普通話之前,就已有了“官話” ,確實和當官、經商有關,這種話的形成,至少可以上溯到清代。既然這種官話是要與北方話溝通的,所以南方特有的讀法就改掉了。這樣一改,各地讀起來儘管有口音,差異已經不明顯了。普通話推廣60年,成績巨大,在吳語區特別明顯,就是小孩子都講不來家鄉話了。有點掃興的是,現在普通話語音中規中矩的,除了職業要求講普通話的人員以外,就是讀書讀得比較好的學生了,其餘的其實講的都是當地的官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