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证责、权、利平衡的情况下,怎样给人才分配股权?


在保证责、权、利平衡的情况下,怎样给人才分配股权?

股权分配问题是困扰创业公司的诸多问题之一,已经完成股权分配的公司,又有新的成员加入,这时应该如何分配股权,才能既保证了原始股东的利益,又保证了新入者的权益呢?

匿名用户

已经分配完股权的创业团队,有新的人加入到核心团队,怎样处理?

在保证责、权、利平衡的情况下,怎样给人才分配股权?

答1:股份有限公司更多强调人合性

股份有限公司更多强调人合性。所以肯定是要整个团队同意的。同意可以以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从初期股份中增减。但是考虑到团队人多的时候从每个人手里拿一点手续上比较繁琐,如果要真正去办理工商变更登记那种,考虑一下增资吧。

如果不是非要去工商登记的话,方案就比较灵活。甚至可以通过重新签署合作协议的方式来达成差不多的效果。缺点是这样风险就比较高。当然,主要风险在隐名股东。

答2:新投资者要付出大于原有投资者的出资额,才能取得与原投资者相同的投资比例。

虽然只是普通的创业团队,但是还是要 考虑资本溢价,在企业创立时,出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叫做实收资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企业重组并有新的投资者加入时,相同数量的出资额,由于出资时间不同,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在创立时投资,不但投资风险性很大,而且资本利润率很低,而新加入的投资者既避开了产品试生产,开辟市场的风险,又享受了企业经营过程中业已形成的留在收益。所以,为了维护原有投资者的权益,新加入的投资者要付出大于原有投资者的出资额,才能取得与原投资者相同的投资比例。

不过这只是参看,具体溢价,股权分配大家没有意见就好。回答这个问题我才想起来我是学会计学的。。呵呵

答3:最公平的方式就是由新的激励员工向创业公司增资

意思就是没有预留期权池或者股权。

(1)最公平的方式就是由新的激励员工向创业公司增资,考虑到激励性质,增资价格可以按照面值1块钱或者公司净资产(互联网公司就算了)或者其他较低的价格定价。优点是税负低。

(2)创业公司现有股东等比例向新激励员工转让股权。在定好了给激励员工股权的股权比例,大家等比例转,价格一样比较低。缺点是有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如果是初创公司,没怎么赚钱的,税也不是问题。

(3)大股东向激励员工转。大股东股份多,拿点出来搞激励很正常,也比较常见。

(4)就搞点虚拟股份吧。参考上述三种方式,不做工商登记。给员工一定的股份,到时候分红,缺点是隐名的,有道德风险。

(5)实在不行。给现金。

答4:首选增值,其次期权过度

首选增值,这样保护了前入者的利益。

其次,要是还不稳定,那就先做期权过度。等待发展好了再做股权分配。

第三种,别把留在核心人员都和股份捆绑一起。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需要去考核和丈量。

如何方向目标默契都不是很吻合,那给再多的股权都没有意义,反而会带来麻烦。所以还是平稳过渡一下,在做定夺。

答5:没有设定期权池,只能通过稀释股份来解决

如果原来没有设定期权池,需要对新加入的核心团队给以股权时,就只能从全部或者部分股东那里分出了,即各股东可以等比例稀出股份给新员工,也可以按照约定从个别股东那里稀出股份给新员工。

股权激励不是让公司所有人成为股东,而是让公司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股东。股权激励的核心目的并非仅仅在于培养了多少个股东,而更在于打造了多少个像老板一样思考和行动的小老板、合伙人。

如果说公司是船,那在这船上,员工也要自主当主人,而不是一个乘客!因为如果把自己当乘客,那么,对待公司的态度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旦这条船出现问题,员工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如何逃生,而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度过危机。

在现在的企业团队里,工作范围的界定,其实只是每个人所该做的最小范围。对工作有着雄心和热情的员工,决不会将自己局限在固有的工作范围之内,他们知道要想在工作上有一番成就,就必须不断寻找学习的机会,扩大自己对公司的贡献。

股权激励的核心目的并非仅仅在于培养了多少个股东,而更在于打造了多少个像老板一样思考和行动的小老板、合伙人。

懂股权的老板

任正非1.4%股权,掌握3000亿华为!

刘强东16.2%股权却掌握80%话语权!

柳传志0.28%股权,联想还是他的!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 ...

人员激励的动力,股权是核心。

商业模式的创新,股权是桥梁。

资本市场的博弈,股权是货币。

在保证责、权、利平衡的情况下,怎样给人才分配股权?

什么是合伙人?

公司股权的持有人,主要包括合伙人团队(创始人与联合创始人)、员工与外部顾问(期权池)与投资方。其中,合伙人是公司最大的贡献者与股权持有者。合伙人必须要设定进退出机制,合伙人是要陪企业走一辈子的人

如何设计股权绑定期?

创业公司股权真实的价值是所有合伙人与公司长期绑定,通过长期服务公司去赚取股权,就是说,股权按照创始团队成员在公司工作的年数,逐步兑现。

不拿工资,该多给股份?

建议采用的一种方式是创始人是给不拿工资的合伙人记工资欠条,等公司的财务比较宽松时,再根据欠条补发工资。如果有的合伙人为公司提供设备或其它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专利、知识产权等,最好的方式也是通过溢价的方式给他们开欠条,公司有钱后再补偿。

合伙相关事宜都必须以协议呈现

中途退出的股东,如何处理股份?

1、提前约定退出机制,管理好合伙人预期

2、股东中途退出,股权溢价回购

3、设定高额违约金条款

如何确定退出价格?

股权回购实际上就是“买断”,建议公司创始人考虑“一个原则,一个方法”。

“一个原则”,是他们通常建议公司创始人,对于退出的合伙人,一方面,可以全部或部分收回股权;另一方面,必须承认合伙人的历史贡献,按照一定溢价/或折价回购股权。

“一个方法”,即对于如何确定具体的退出价格,建议公司创始人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退出价格基数,一个是溢价/或折价倍数。

合伙人股权与贡献不匹配怎么办?

(1)合伙人之间经过磨合期,是对双方负责。因此,可以先恋爱,再结婚;

(2)在创业初期,预留较大期权池,给后期股权调整预留空间;

(3)股权分期成熟与回购的机制,本身也可以对冲这种不确定性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