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ECMO做了15天的「無肺」人,肺移植讓他跑贏死神

用ECMO做了15天的「無肺」人,肺移植讓他跑贏死神

在剛剛過去的週末,ECMO維持15天后的「無肺」人老李終於等來了他的福音,7月15日凌晨1點,老李的右單側肺移植手術順利完成,他在上海市肺科醫院重獲新生。目前ECMO也已經撤下,生命體徵平穩。

今年67歲的老李是呼吸科的老病人了,多年前做過冠脈搭橋手術,2016年因肺纖維化來我院治療,然而在兩週前,病情突然加重,生命危在旦夕。擺在老李和家屬面前似乎只有絕望,就在此時,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建議:肺移植的話可能還有救!一句話讓老李看到了希望。

肺移植團隊立刻聯繫,用ECMO進行維持,同時緊鑼密鼓的安排起移植的各個事項。為了保證不出差錯,醫院還邀請了多位院內外的專家進行會診,為手術的安全進行提供保障。胸外科的年輕醫師們勇敢奮戰在一線,醫院ECMO小組也對年輕醫師們做相關緊急培訓,他們24小時不停歇,共同守護患者生命安全。

當大家還在為老李的手術順利為他高興時,肺移植團隊又接到電話,武漢市某醫院有肺臟供體。對於剛忙了一天的肺移植團隊來說,唯一支撐他們繼續高負荷開展工作的動力是救人的信念。

用ECMO做了15天的「無肺」人,肺移植讓他跑贏死神

做好準備,肺移植後勤團隊也開始聯繫飛機前往武漢,所有人開始了與時間的賽跑。從上海到武漢跨越了800多公里,肺移植獲取團隊一到醫院就開始氣道管理等工作,工作一結束又飛回上海,直奔醫院,開始了新一輪的肺移植手術,直到深夜,手術順利結束。

這個週末,兩臺肺移植手術,小組的成員們馬不停蹄,有的剛出夜班又接著上早班,人手不夠,護士長們就親自上線,為守護患者的生命努力,他們一刻也不敢停歇,為患者的希望奔走,為患者的未來奔走。

用ECMO做了15天的「無肺」人,肺移植讓他跑贏死神

曾經,人們認為肺移植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手術風險大,存活率也不高。但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器官捐獻工作的深入,肺移植早已經不令人望而生畏。近5年來,上海市肺科醫院的肺移植工作開展的如火如荼。在代表胸外科綜合技術水平的肺移植領域,開展包括單肺移植,雙肺序貫移植,活體肺葉移植(國內首例),肺再移植(亞洲首例),肺移植同期聯合雙側肺減容手術(國內首創)以及開展ECMO在危重患者肺移植中的應用,手術成功率及術後生存率均居國內前列。

自2003年成功實施亞洲首例老年人同種異體肺移植手術以來,至今成功實施肺移植手術120餘例,五年生存率達到55%,肺移植遠期生存率國內第一。

移植微創兩手抓

上海市肺科醫院胸外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是衛生部指定的全國肺科和胸外科進修基地,連續七年榮獲「年度中國醫院最佳專科聲譽排行榜」普胸外科前三甲。科室開展以各類肺、氣管及支氣管、縱隔、膈肌、胸壁、食道疾病等為主的手術。胸腔鏡手術量多年來穩居世界第一。其中無論是微創手術量、疑難手術例數、創新手術術式等都位列全國首列。自2013年在國內率先開展單孔胸腔鏡手術以來,在全世界掀起了微創手術的熱潮。醫院手術量連年攀升,2017年胸外科手術13341例,居國際首位。胸外科承辦多項大型國際學習班,吸引了68個國家和臺灣、香港地區的高年資醫師自費前來學習。同時,在國內率先開展全英文交班、查房,開展國際手術直播,分會場遍佈各大洲,在國際性會議和大洲胸外科學會會議上發出了中國的聲音。

胸外科建立了1+1+3肺部小結節臨床路徑,也即一天完成術前檢查,一天完成手術,三天快速術後康復的過程。通過縮短患者術前等待時間0.58天,縮短住院時間1.33天,降低了醫療費用,改善了患者就醫體驗,提高了患者滿意度。胸外科制定了上海市肺科醫院肺部小結節診治共識,改變了國內外專家對於肺部小結節病灶手術指徵和時機的看法。

在肺移植方面,隨著肺移植手術的發展,如今肺移植已經成為中末期肺病的「殺手鐧」,今年,醫院重點加強肺移植中心建設工作,醫院將多學科整合,打造一支專業的肺移植團隊,建立肺移植受體數據庫,制定肺移植相關質量考核體系,為需要做移植手術的患者創造環境和條件,讓更多終末期肺病患者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