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八王议政逼宫,最后如果十三爷不出现,雍正还有后招吗?

潜水22011


谢谢邀请,我们先以小说的视角来看看,已经被赐死的年羹尧在西北大破蒙古兵,这一仗下来,雍正的地位已经无可动摇,各地的库银也已经收齐,接连处死了几个大员,贪官也有所收敛,吏治比起康熙晚年已经好了很多,雍正已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三个皇帝,君主集权已达到新的高度,皇帝一手掌握军事、政治、财政、大权,几个空筒子王爷能干什么?要杀要抓也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

再从史实来看,满清从皇太极开始大幅度的加强君主集权,不断地削弱稀释诸王贝勒的权力,对其进行全面宰割,设立总管旗务大八大臣(固山额真),与诸贝勒共同议事,分散他们的权力,废除四大贝勒分值制度,集权于自己手中。四大贝勒当中,阿敏因丢失永平、遵化二城获罪被幽禁,第二年死于狱中,莽古尔泰因当面与皇太极争论,后被皇太极以“御前持刀”的罪名削爵,不久暴死(莽古尔泰当非良死,但莽古尔泰竟亲手杀死了因失宠获罪的生母富察氏!莽古尔泰为了邀宠于父,竟然杀害生母,真是禽兽不如!),四大贝勒中的唯一幸存者是代善(皇太极也是四大贝勒之一),代善为人宽厚,从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就被皇太极陷害,说他与努尔哈赤大妃有染,几经排挤打击,只能是唯命是从。皇太极原先领有正白旗,登位之后照例领有两黄旗,这就是后来所谓的上三旗,正蓝、镶蓝两旗,一个被皇太极吞并,一个被分化瓦解,两红旗代善家族被皇太极整治的惶惶不可终日,两白旗多尔衮兄弟特别顺从,成为皇太极打击各旗的帮手,至此,所谓的“八王共治”被皇太极彻底粉碎。

到了顺治朝,多尔衮生前及其亲信对顺治的蔑视就不用说了,顺治清算完多尔衮之后与孝庄为代表的满蒙贵族势力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孝庄也是为了维护大局,不得已处处退让,顺治24岁死于天花,他的集权事业在之后康熙手里又继续“发扬光大”。

康熙擒拿鳌拜之后,在顺治的基础上继续肢解八旗旧贵族势力,将议政王大臣会议分散瓦解,为防止尾大不掉,将八旗各固山额真(满语,后改为汉语“都统”有权管理本旗一切事务),都由本旗人员充任的制度打破,这就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度后来被秦朝改为郡县制,都是为了中央集权。各旗都统、副都统直接由皇帝委任,委任者肯定都对皇帝感恩戴德,与本旗旗民没有什么关系,这直接动摇了八旗旗主的根基,算是釜底抽薪之计。康熙还进一步剥夺八旗旗主的军事行动权,在征讨葛尔丹的时候就亲自指定两红旗大营的统领,到此为止,不管是“上三旗”还是“下五旗”都是皇帝统领的仆从,再无与皇帝抗衡的可能。

所以到了雍正朝绝对不可能出现八王议政逼宫的事情,几个空筒子王爷拿什么逼宫?活腻了?这可是要灭九族的!就算是要找死也不是这么个找法。老十三不来,雍正就没办法了?那到底谁是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帝?老十三要有这么大能耐,早就先被雍正拿下了。小说为了增加故事的可看性,加入一些紧张曲折离奇的情节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这种写的挺好看的历史小说容易误导民众,毕竟喜欢读史的人不多了。


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


如果真发生如电视剧中类似情节,炒米抱歉地告诉各位,怕雍正是没有后手了。


雍正一度处于被动状态之下,几次差点跌倒。虽然被九爷骂结巴的状元郎和张廷玉等人都曾直言助阵。但此刻,其实已经不是靠言语可以解决问题的时候了,就是靠兵马在谁的手里。直到十三爷胤祥被抬进来之后,给了雍正一个眼色,意思兵权已经全部掌握了,雍正的脸才有一丝血色。

而胤禩敢于逼宫,在于他暂时掌握了京城内外所有兵权。


四位旗主王爷借整顿军务为名,利用弘时骗了弘昼“误传圣旨”,接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在《雍正王朝》里,这两支京畿卫戍部队是北京城城外的除此无他的部队。)而隆科多作为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又掌握了紫禁城内的皇家卫戍部队和京城公安武警部队。他利用巡捕五营的人马全部换防了侍卫营人马(《雍正王朝》里提到的御林军)。所以里外里的军权都在胤禩的掌握之下了。


但十三爷胤祥有着其他人没有的特权,那就是无论城里城外那支部队,里面都有胤祥的人,而且由于雍正对胤祥的信任,曾经特旨城外两营(仅仅城外两营,其实也多亏了这个特旨,最终救了自己)只奉圣旨和胤祥的手谕。所以胤祥可以随时接管城外两营的兵权。

但胤禩虽然暂时掌握军权,即便杀了雍正,他也不能自立为帝。他只有两种操作:


一是逼迫雍正同意所谓的“八王议政”。
雍正一旦同意”八王议政”参与议政的八王,里面铁定包含四位关外的旗主王爷,他们有兵权入股,而且暂时听胤禩的,那么剩下四个名额,他们最多留一个席位给雍正,剩下的都是八王胤禩的人,所以胤禩最终夺得实际拍板权,也就是通过这个方式,将雍正的权力转移给自己。


二是逼雍正退位,将皇位禅让给弘时。
然后自己把持朝政,弘时因为有把柄在胤禩手里,所以弘时便是一个傀儡。但弘时也是有野心的,而且这个方案里也是有漏洞的,所以对于胤禩而言这是下策。所以他选择了“八王议政”。

雍正如果没有老十三解围,那他的最终选择可能是坚决不同意”八王议政”的方案,转而双方妥协,进入下一种模式,即禅位弘时。然而有没有新转机,就得靠弘时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设,历史上没有“八王逼宫”;弘时也没有把柄落在胤禩手里,因为“恩科舞弊案”也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么惊险的一幕是不可能发生的。胤禩集团的力量实际上无法对雍正形成实际威胁。最终雍正的所有政敌都集中在雍正4、5年全部解决掉了!


炒米视角


电视剧中的八王逼宫,又叫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历史上并没有这件事,小说中的八王逼宫比较简单,不像电视剧中那么复杂。至于电视剧中的八王逼宫,如果十三爷不出现,雍正是不是就一定输呢?

我觉得,雍正其实已经赢了。十三爷的出现只不过是在雍正的赢面上,又增加了一个最大的砝码而已。

首先,丰台大营的军权并没有丧失。

实际上,老八和四个旗主王爷并没有取得丰台大营的兵权。他们只是让关外的八旗兵进驻大营而已,只有四千人马。跟大营原有的驻兵不是一个量级的。

这四千人的作用,只是在逼宫的时候造成一个已经控制大营的假象,给雍正强大的压力。顶多也就是拖住两营大军的行动,为逼宫争取时间。



电视剧里面也说了,是共同防务。京郊两大营的统领都是上三旗的出身,关外的下五旗想谋取兵权,简直是做梦。

说到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八爷党的智商问题了。康熙驾崩时,八爷党一伙人就是因为一起行动,没有留一个人在外面呼应,导致丰台大营的兵权被老十三夺去。等老九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被雍正一锅端了。

这一次逼宫,又是三个人一起行动,再加上隆科多,全部都窝在大殿内,外面不留一个人呼应,被十三爷一锅烩。这智商也算是没谁了……


第二,步军统领衙门的作用不大。

这里有一个误解。不少人以为铁帽子王大殿逼宫是在皇宫内进行的,隆科多控制了北京城的防务,有北京城做掩体,丰台大营一时间打不进城内。

其实,电视剧版的八王逼宫,设定场所是在城外畅春园的澹宁居,不在北京城里面。隆科多也没有把步军统领衙门的两万兵马都调到畅春园,他只是带了几百个人而已。


试想一下,几百个步军统领衙门的兵,能造反吗?塞牙缝也不够吧。

并且,真正拥有优势的,不是隆科多,而是雍正和图里琛。因为隆科多虽然控制了畅春园的外围,但是澹宁居里面的防务还是由图里琛的大内侍卫负责的。

如果雍正跟老八真的翻脸了,翻到要动刀子的地步。上面的图片也看到了,老八、老九、老十还有隆科多,都在大殿内。只要雍正一个旨意,图里琛立马就可以拿下。用刀架着隆科多的脖子,外面的步军统领衙门的兵敢跟大内侍卫造次?


所以,雍正并不是完全没有优势。他只是不愿意这么干罢了。大庭广众之下,干这种狗急跳墙的事,有辱他的面子。


第三,逼宫党的目的不一致。

根据电视剧的剧情,所谓八王议政不过是逼雍正交出部分权力,停止新政恢复祖制。至少四个旗主王爷没有想过让雍正退位。他们的目的是推翻新政,为旗人多谋利益。

隆科多虽然听从了八爷的拉拢,但隆科多的行动的指导思想,仍然是【逼】,就是不听雍正的命令。杀掉图里琛,他是不敢的。因为老八告诉他的,也是促成【八王议政】,而不是弑君谋反。隆科多还是要脸的人。所以他只带了几个人逼宫,而不是调集九门两万官兵造反。

老八倒是想逼雍正退位,一步一步来的,先把弘时推上去,自己做周公,而后在择机取而代之。但是血染宫廷,把大堂内把雍正搞死,他没有这个胆量,也没有这个能力。(大堂内都是雍正的大内侍卫)



由此也可见,四位旗主王爷和隆科多,他们的目的跟老八不一致。其中睿亲王从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话,整个逼宫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团结。这也就导致,后来张廷玉的一通嘴炮后,逼宫党立马就败下阵来了。


第四,雍正一派有理论优势。

从剧情上看,逼宫党故意在混淆概念。明明知道实情,却故意不说。这也就给了张廷玉绝地反击的机会。

张廷玉一番慷慨陈词,不仅在理论上推翻了八王议政的合法性,让关外四个旗主王爷从心理上认输了。也让看热闹的百官,开始往雍正一方倒。最终只剩下气急败坏的老八、老九、老十,这三个人还在嘴硬。



但是此时嘴硬已经没有用了,因为关外四个旗主已经在心理上产生了动摇,百官也产生了动摇。就凭隆科多带的那几百个兵,显然是不可能应对的了后面复杂的局面。

所以,雍正并没有输,他实际上是惨胜,最起码也是打了个平手。十三爷的出现,只是为雍正的胜利盖棺定论罢了。纵观逼宫党成员,实际上一开始就不够团结,指挥过于混乱,势力过于杂乱,成不了大事。



总结:从剧情来看,貌似八爷党的优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问题就出在老八的身上。他并没有把真实想法告诉逼宫党,导致张廷玉戳破了八王议政的谎言后,逼宫党从内部就瓦解了。

逼宫不是儿戏,参与的人必须都是视死如生的人才行。老八组织的逼宫党,从一开始就是草台班子。

而雍正作为皇帝,他更希望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武逼人。他让图里琛调御林军抓逼宫党,其实还是想分化这帮人。再用道理一一的击垮他们。只不过隆科多的搅局,让他有点措手不及了,只得在自己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动的应战。但是,雍正不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他还是有优势的!

整个逼宫事件,对雍正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对他来说,至少让他看清了自己的真实处境——没有人支持他的新政……

用雍正的话说:

今天朕好伤心呐,朕伤心的不是允禩他们逼宫乱政,而是这满朝的官员,居然都作璧上观。难道朕真的是什么桀纣之君吗?朕继位以来,为了这千疮百孔的江山社稷,为了我大清的无数苍生,不得已而推行新政,每天累的筋疲力尽,竟然这么得不道你们的理解。

由此也反衬出改革者的悲哀。历朝历代的改革者,都被人所诟病。但是雍正没有被反对的人吓倒,而是坚持了自己的改革。这才是编剧想告诉给观众的道理!


Mer86



雍正王朝是以二月河小说为主体剧本的电视剧,同时糅合了大量康雍时代的历史典故还有少许的野史传说。在这样一个虚构大于真实的世界之中,还真是一切皆有可能。

雍正王朝的世界之中,如果八王议政中没有老十三力挽狂澜,那么雍正肯定还有后招。

在八王议政之前,老八拉拢了三方重要人物,一方是皇三子弘时,一方是关外四位旗主王爷,一方是负责京城守卫的隆科多。

老八借着职务之便拉拢八旗旗主王爷的时候,老十三已经敏锐感觉到老八有不对劲的地方了。雍正前往老十三府上时,老十三说出了他的担忧,但雍正自信满满的说“让他去办,翻不了天”。还说正好借这个机会看看试试老八,要是脓包,迟早要挤了他。

说明雍正早已有了防备,还打算引蛇出洞。

甚至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一下,老八为首发动的八王议政有可能是心机深沉的雍正暗暗推动的,就是想借此机会一举清除所有不稳定的因素,来彻底消灭推行新政的阻碍。

而到了八王议政当天,雍正也只是震惊,并没有绝望。或许是老八发动的力量使雍正吃了一惊,但还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所以雍正就借此看看谁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想想当年康熙在位一废太子时,老十四伪造太子手谕制造兵变,康熙还有狼覃的三万兵马压阵。(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更何况野史传闻中以拥有血滴子这种特务机构而闻名的雍正呢,而且雍正也不傻,他推行新政遭到百官抵触,岂能不小心翼翼,肯定比之康熙的底牌还要多。

雍正的底牌隐藏的肯定更深,只不过不在明面上,像康熙的狼覃这张牌也是危机时刻出现过一次罢了。雍正的底牌肯定会在老十三没动静以后打出来,只不过最后老十三搞定了一切,没必要暴露底牌罢了。


雍正的底牌之一肯定有血滴子这种特务机构。

雍正登基时有三大功臣,老十三、隆科多、年羹尧。

而年羹尧雍正很早以前就在其身边安插了岳钟琪以防万一,结果要架空年羹尧大将军职务时,岳钟琪就起到了大作用。

像隆科多这种掌控京城守卫的人,雍正怎么可能放心他一个人,更何况以帝王心术来说,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信任一个人,隆科多身边绝对有雍正安排棋子,关键时刻肯定会起到作用。说不定就如年羹尧身边的岳钟琪一般,也是步兵统领衙门的将领之一,可以调动部分兵马,并且杀了隆科多来扭转局势。

再说说如果真的没有所谓的底牌。

首先雍正这个人并非铁石心肠,他心机深沉。一般的皇帝,比如废太子胤礽在这个皇帝位上,面对这种逼宫,可能就乖乖认输了,但雍正不会。

在当时雍正登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威望是够高的了,甚至八爷党与隆科多谈条件时,都共同认为太极殿那个位置也就是雍正的儿子坐的稳了。

所以雍正如果死抗到底,八爷党不敢杀他,局面肯定会僵持。

而京城外的丰台大营与西山锐健营就是一个转机,这两营是牢牢控制在雍正与老十三手里。(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也就是这两个人可以调动,两个提督也是出自天子亲卫上三旗,对于雍正是无比忠心。

当初老八与旗主王爷还有弘时,最后利用不知情的皇五子弘昼做证,说雍正亲口说过让四位旗主王爷进京整顿旗营兵务,还有老八保证明天把圣旨转发过来,才勉强使四位旗主王爷的四千兵马与四位将领共管两营。也就是说只能维持到明天。

如果第二天没有圣旨,以两营将领的忠心耿耿,绝对会进京勤王护驾的。而两营是守卫京城外围的唯一部队,兵马少说好几万甚至十多万,四位旗主王爷的四千兵马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最多牵制一下,而且通过雍正说的可以看出,两营人马是隆科多的好几倍,拥有很大优势。


还有就是雍正王朝中有一个bug

八爷党谋划八王议政,结果当天太极殿上朝,所有成员都进去了,这个就很反常,一般怎么说都会留下人在外面接应,更何况隆科多与他们只是合作,并非百分之百靠谱,京城外两营也不稳定,可偏偏这些发动八王议政的所有重要人物都在殿内,可以说是一个bug。

而隆科多的人马只是逼近宫内,还没有胆子冲到殿内,估计隆科多敢,手下也不敢,这时候就形成反包围。

隆科多人马包围宫内,使御林军大部动弹不得。但太极殿内还有以图里堔为首的几十个御林军,而发动八王议政的人都在殿内。如果惹急了雍正,让图里堔杀了这几个人还是轻而易举的,这时候群龙无首,外面隆科多的军队更加不可能乱来弑君。

以此来说,没有老十三关键时刻力挽狂澜。雍正可能会出动一些底牌,或者费劲一些一网打尽八爷党及其发动八王议政的旗主王爷和隆科多。

第67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宋安之


有啊,就是玉泉山后的血鹰。

血鹰手下有两支军队,一支是“血滴子”,另一支是血骑。



《雍正王朝》播了那么多集,大家不感到奇怪,为什么大名鼎鼎的“血滴子”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当年康熙在位时,宫庭安全和随身侍卫由图里琛负责,而康熙外出的时候,狼瞫则率领一支铁骑暗中护卫。

狼瞫铁骑与康熙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而这支部队的其中一部其实就是表面上的负责后勤的那支辎重运输车队。



这支部队的组织很严密,成员都是由以前战争中曾经受过战伤的士兵挑选出来抽调组成,几乎个个都是死士,武艺高强,训练严格,以一当百,待遇也远远高于其他部队的战士。只要他们出现在战场上,必然是一场击溃战。他们打仗是从来不要俘虏的,所过之处,必寸草不留。 当年二征葛尔丹,夜袭大营,击杀葛尔丹大妻的就是这支狼瞫铁骑的一部。

康熙出行时,他会每隔一段时间向附近的辎重队要一种特殊的供给――经书。如果超过一定的约定时间,没有接到来取经书的旨意,这支部队就立刻露出本来面目,全副武装,顶盔披甲,带上兵刃,迅速向康熙的位置靠拢,以防不测。


雍正也一样,与玉泉山血鹰军保持联系的靠的大太监李德全。

每天皇宫向玉泉山取水的那支运水的车队就是血鹰军的小分队。那支取水车队的车上会覆上黄旗,做为皇家标志,但其中一辆车的黄布幔是外镶白边。宫中发生异变,皇帝遇到危险,李德全就会让这辆车把黄布幔的白边换成红边布幔,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示警信息传达出去。

当玉泉山值队的警卫发现警示信息,就会迅速告知血鹰,盘据在周边的血骑和血滴子就会立即集合起来,领命出发,迅速入京,瞬间把皇城搞得天翻地覆。



营救皇上脱离险境是血滴子的任务,而血骑则会把所有敌对武力杀得片甲不留。

血鹰部队的人员也是由以前的战斗部队中曾经受过战伤的精锐战士严格挑选组成,忠心耿耿,武艺高强,还拥有最精良的兵器和马匹。以前的步兵战士就成为血滴子,而骑兵战士则加入血骑。选拔严格,训练更是十分残酷,是精锐中的精锐。血滴子大约一千余人,血骑则约有一万三千多人。



雍正接手康熙的皇位以后,自然也接手了康熙遗留给他的这些神秘武装,这支血鹰部队的战斗丝毫不亚于当年的狼瞫铁骑,甚至更强。


馋嘴肥猫1


这是我看过最负责的提问,问题本身的附加说明就已经推翻了很多片面的想法,让人有更深入思考的意愿。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如《雍正王朝》中这种逼宫形式,在皇权高度集中的清朝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电视剧中却成为了雍正绝地反击最精彩的一段。

八爷逼宫的底气是什么

很明显,八爷之所以能联合这么多人发动逼宫,最主要的原因是抵制雍正新政,因为新政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八爷这一点切的很准。

同时八爷联络了隆科多,关外四位旗主王爷,并且掌握了卫戍京畿的军队调动权力,同时还有图理琛这个关键人物(关于图理琛的作用,我们下面会有详细说明)。

八爷逼宫的目的是什么

八爷逼宫,肯定不是为了取而代尔,最大的胜利就是让雍正接受“八王议政”,继而削弱雍正的皇权,最终将雍正架空。

再理想一点,就是雍正主动退位将皇位传给弘时。

雍正是否到了山穷水尽之时

我认为雍正确实已经被逼入绝境,正如胤禩所说,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站出来替雍正说话,因为他们都是新政的“受害者”。

在开始阶段很多大臣都持观望态度,(一点点历史手打原创)看雍正和胤禩谁处于上风,真正将雍正逼入绝境的正是图理琛。

雍正对于这次朝会所面临的困难心知肚明,他所依仗的首先是道理,其次皇权,最后是武力镇压,因为这样做既丢面子,又不能服人心,所以当雍正让图理琛调兵之时,已经是被逼无奈。

而将雍正推向绝境的,正是图理琛。

图理琛在大庭广众之下将雍正失去兵权一事禀报出来,等于变相的通知了朝上那些观望之人,“雍正不行了,已经是“瓮中之鳖”你们可以公开表明立场了。”

所以当图理琛说完,本来跪着的廉亲王站起来了,腰板也硬了,而雍正已经被比如绝境。

最后再提示一下,这只是电视剧剧情,想象空间很大,其实在历史上这种情况不会发生,老八他们在雍正四年就被解决了。


一点点历史


由于历史上并不存在八爷和四个关外王爷在朝堂上逼宫雍正的事,北京内外的军事防务和各涉及官员的权力管辖情况也与连续剧有很大不同,所以这个问题也只能从连续剧中的情节来分析。

相信很多人都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当天十三爷没有在中途意外得到警报,而是也直接进入朝堂,在朝堂上八爷党的武力逼宫之下,十三爷也无法及时离开京城前往城外接管军队,雍正是不是真的没辙了?

个人认为雍正也有完全翻身的可能!



事实上在逼宫之前,无论是八爷党还是关外王爷,大家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来颠覆现有政权,四个关外王爷拥有的也不过是带入关内的4000兵马,而八爷党手中干脆没有可靠的军事力量,为实现自己的目的也只能选择联络隆科多,而隆科多也无意愿去颠覆皇权,只是想像多年前那样继续选择站在实力最强的一边以保住佟氏家族的利益,所以在八爷党和雍正在朝堂上搏杀之间,他也只能做到按兵不动看情况再行选择,所以在这次逼宫行动中,只有八爷党的最终目的是颠覆雍正,关外王爷和隆科多只想保住旗人利益和自己家族利益,说白了,关外王爷和隆科多在这次搏杀中仍然处于犹豫的局面,这对于老八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他必须要保证这两股手握军权的力量在关键时刻敢下死手,老八集团才有胜算的可能,否则天平则随时有可能倾斜。

也正是因为力量不足,八爷只能选择折中的颠覆手段,即在朝堂上突然发难,利用舆论将雍正这些年所做出的新政努力一举推翻,然后向雍正提出分权,以化分雍正权限,由于城外的丰台大营已经被四个王爷带来的参将利用共管特权取得了一半的指挥权,隆科多在这一时刻又开始不听指挥,相当于城内外的军队在这一刻起全部按兵不动,雍正无法利用强制手段来立刻平息发生在朝堂上的动荡,所以在初期的对决中雍正略显被动。



但是此时的雍正未必会走向崩溃,因为事态完全还有反转的可能。

首先八爷和四个关外王爷没有直接造反,只是在朝堂上想用舆论来搞臭雍正,隆科多对雍正下达的调遣官兵包围皇宫的命令拒绝执行,但也没有直接出动武装力量来迎合八爷党,这也说明了在这次突然发难的事件中,反对党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想法推翻雍正,只想借机向雍正要权,在政治场上博弈多年的雍正自然可以嗅出这个味道,在自己位置依旧可以稳住的情况下,雍正不会自乱阵脚,虽然这段时间城内外的军队无法平息朝堂的这场动乱,但八爷党关外王爷隆科多三股势力所控制的军队也未敢轻举妄动,只是处于逼宫的状态,在这三股力量有所保留底线的情况下,雍正虽然在初期被这几股力量引发的朝堂混乱所震惊,但很快也稳定了下来,并快速思索如何利用朝堂上其它的反对势力看来对抗突如其来的这场动乱。

随后张廷玉的出场可以说其作用仅次于十三爷,十三爷用武力控制住了局面,而张廷玉直接用一张嘴让反对势力陷于被动。



首先身为老臣的张廷玉直接用历史事实告诉了整个朝堂,清朝的历史上从来就没出现过分权的典例,即便是按照反对势力不断声称的祖制,也从来没出现过所谓的八王议政和分权的范例,这就造成反对势力直接陷于被动,相当于喊了半天口号,到最后才发现自己喊的口号是错的,八爷党企图武力逼宫的重要基础就是四个关外王爷手中的4000军队,而四个王爷根本无意愿去推翻雍正,只是想利用议政和分权来保住现有旗人的利益,可当自己提出的方案最后发现根本没有任何历史依据之后,四个王爷顿时产生了动摇,更别说其中的多罗王爷本来就不想参与。

当四个王爷不再做声,事态就已经向有利于雍正的方向上发展,八爷党已经很难制衡城外的丰台大营,城内的军事力量虽然有隆科多照应,但这个只想占队不想出手的投机分子在这一刻自然也意识到了事态的变化,本来就在几股政治力量中犹豫的他自然也不敢轻举妄动,逐渐处于劣势的八爷党也只能在朝堂里保持着“文斗”的局面却也逐渐控制不住,直到十三爷入宫,事态彻底走向反转。



在这种政治夺权中,要么不做要么就选择把事情做绝,老八的问题就在于他的实力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只能通过拉帮结派来壮大声势,但他也知道各个势力之间都是各打算盘,也没能力将事情彻底做绝,因此他也只能选择壮大门面,企图通过表面扩大反对势力的规模来对雍正形成压力,可用嘴泡打不死真正的政治强人,等到外围的军事力量逐渐恢复到雍正手里,以及自己的团队不断产生动摇,八爷党到最后也只剩下空耍嘴皮子了。

也许有人在想如果当初关外四个王爷能把事情做绝,真敢带兵动手雍正是否就失去了胜算的可能,个人认为可行性恐怕也很低,首先四个王爷本来也不是铁板一块,其中的多罗王爷始终就没有响应,而另外三个王爷想的更多的也只是保住旗人和自己家族的利益,对于雍正是否下台没有过多想法,所以也注定了在这场政变中,四个王爷根本不会充当出头鸟,如果这股最核心的军事力量在关键时刻只能处于起哄的局面,那八爷的胜算会越来越低。

简单的来说,在这次武力逼宫中,八爷党团队这几股力量相互之间都高估了队友的实力和底气,可偏偏到最后真敢出头的只有没有军权的八爷,有兵权的队友却打着自己的算盘而在最后时刻选择退缩,轰轰烈烈的一场政变,最后只能以失败收尾。


辽宁资深球迷


《雍正王朝》中,老八联合关外的四位铁帽子王搞八王议政,武力逼宫的事,是电视剧中编出来的。二月河在原著小说中,也没有写此事,历史上更不可能发生这件事。电视剧与原著小说相对比,改动很大。我主要以电视剧(会掺杂原著小说)为依据分析下此事。

先交代背景。

老八忽悠弘时,假意扶持弘时当皇帝。其实,老八想架空雍正,自己当真正掌权的皇帝。弘时因为一直想和弘历争皇位,所以,才会被老八利用,向雍正提出整顿旗务的事。老八趁机联系那几位铁帽子王和隆科多,夺取京城附近的兵权。

首先,他先通过弘时和弘昼(他是被骗的)的口述,让铁帽子王带来的4位参将和4000铁骑与原来的两营都统(丰台大营,西山锐建营)协管了两营防务。这样,只要谋划的当,两营都算是已经被老八控制了。

其次,以扶持弘时继位为由,让九门提督隆科多也加入了“逼宫党”!隆科多所统领的步军衙门是京师附近的第三支武装部队,实力仅次于两营兵马(两营属于野战部队,步军统领衙门属于卫戍部队)。

此时,除了图里琛手下的一千来名侍卫,其他兵马都被老八的“逼宫党”控制了。所以,老八和铁帽子王组成的“逼宫党”才会如此硬气的怼雍正。

回归正题,如果历史上(依据二月河小说和电视剧《雍正王朝》),雍正真要是处于这样的境地,老十三也被“逼宫党”控制住。雍正看似就剩下挨宰的份了!

首先,有人在说“血滴子”一类的神秘武装。

这就是小说胡编,怎么不给雍正安排一个加特林终结者护卫队啊。来一队施瓦辛格抱着加特林,现场将老八一伙突突突了。假设分析要合理,不要脱离二月河的原著小说和电视剧《雍正王朝》。“血滴子”就是粘杆处,属于特务组织。特务是打不了仗的,明朝都灭亡了,也没听说东西两厂和锦衣卫在正面战场上有什么出色表现!

其次,有人说雍正有类似“狼覃三万大军”的秘密部队。这更不可能,“狼覃三万大军”就从来没有在小说或者电视剧中出现过!

老十四假冒太子(原著是假冒老十三的手谕)手谕调兵的事,发生在小说《康熙大帝》中,当时奉命调兵护卫康熙的是“狼是”将军,没有狼覃的事。而在《雍正王朝》中,康熙也只是说让狼覃调兵护卫,也没说多少兵。题主,狼覃的三万大军是你给的吗?

在京师附近养这么多兵,还不让人发现,这怎么可能?

最后,一向忠于皇帝的图里琛都开始“骑墙了”!老十三要是不出现,图里琛就会放隆科多的人进入大殿,软禁雍正!毕竟,隆科多还兼着领侍卫内大臣的职位,皇帝被控制住以后,侍卫应该听他的。

图里琛依然带领侍卫守住了大殿,他阻止了顶头上司隆科多带人进入大殿。但是,他这也是在观望,因为他有让隆科多自己进入大殿帮老八“逼宫”的嫌疑!如果,老十三不出现,图里琛这种老油条可能会马上就会转向支持“新君”!

图里琛在《雍正王朝》中,绝对是人精,也是绝对忠于皇帝的。他如果都成了“墙头草”了,雍正看似真的没有后招了!

其实,这就是BUG!图里琛手下的侍卫都是皇帝亲领的上三旗子弟,很可能会跟“逼宫党”死拼到底。所以,图里琛可能是故意让隆科多进入大殿的。雍正一声令下,图里琛率领侍卫直接关上大门,把老八他们都被闷在大殿内,包括隆科多。然后,一刀一个血拼吧。隆科多等人都没带刀的,拿刀子的都是侍卫。能打的也就隆科多还会两下子,其他人都不行。最终,雍正将他们全部屠杀,然后开门招降哪些“群龙无首”的叛兵。

最终,我认为,雍正皇帝还是会赢!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第82期总680期

日尧居k古史上期说的是胤礽、胤禛、胤禩三位皇子的母以子贵与子以母贵的关系!这期回答的是八阿哥胤禩与关外四王上演逼宫大戏,十三阿哥胤祥不到场是如何结果?

针对电视剧《雍正王朝》推理;这部剧在八阿哥胤禩与关外四个铁帽子王逼宫大戏将剧情推向了一个高潮,本就是一个整顿旗务的朝会,上演了“逼宫大戏”,紧张刺激。

历史不能倒退,只能假设,刚刚登基不久的雍正皇帝有几个大事要急着处理,西北用兵、清理亏空、整顿吏治,特别是推行新政,刻不容缓,哪有时间搭理关外大爷。

【朝堂之上,雍正滔滔不绝】

雍正皇帝的确没有时间扯那旗务的事,顺口一说;整顿旗务也好,廉亲王胤禩去办吧,是该好好整顿一下了,各位旗主旗下的这帮大爷天天提个鸟笼子乱窜,下馆子,逛窑子,把旗人的本事都丢光了!

廉亲王胤禩负责整顿旗务,三阿哥弘时,五阿哥弘昼没事闲着干嘛,跟着八叔胤禩一起整吧!说关外的四哥铁帽子王爷也来,那好;四个铁帽子王爷在关外呆腻歪了,进京看看,雍正那想到事这么大。

朝会的主题是政务,是讨论推行新政,结果雍正皇帝到了朝堂一看气味不对,但是没有想到这么严重,廉亲王胤禩一改常态,一看就是有备而来,很快就进入僵持阶段。

【廉亲王胤禩失败的表情】

这次“八爷党”目的有三条:

一、直接把雍正皇帝逼下台,利用关外的四个铁帽子王不知情的有力条件,列举雍正帝登基以来推行新政违背祖宗成法,重用汉人。

二、由雍正帝的儿子弘时取而代之,当一个傀儡前台皇帝,八爷党的老八胤禩在幕后当太上皇,彻底摧毁雍正皇帝的既定国策。

三、最后的下策;八王共管朝政,恢复祖制,以此与雍正皇帝分庭抗礼,看这架势,今天就解决。

八爷党的手段:

①拉上皇子弘时、弘昼以假传圣旨名义,使关外四个铁帽子王爷带的四千兵马共同管理京畿守备的丰台大营及西山锐健营。

②买通隆科多,隆科多已经倒向八爷党,控制九门,并看准主管兵部、刑部的十三爷胤祥病重不能上朝的节点以隆科多以加强内庭侍卫的名义撤换内城警卫。
【前来救驾的十三爷胤祥】

由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显然是有备而来,不然也不会千里迢迢的把关外的四个铁帽子王爷糊弄到北京城,不然也不会看着十三爷胤祥病重必能上朝来逼宫。

我的分析:八爷党逼宫很难成功,有一个先例:当年在热河行宫的假太子“调兵符”,康熙皇帝下一个密旨,不知道从哪里就出来“狼覃”的三万铁骑,难道雍正皇帝就没“后手”吗?只不过十三爷胤祥来的及时罢了,否则一定会出现奇迹。

一场流血事件由十三爷胤祥的及时出现被化解了!那关外的四哥王爷是捡了一条命,包括八爷党。
【雍正帝的儿子弘时,最坏】

虽然隆科多叛变,但是“图里琛”还是有一定实力的,随时随地就把隆科多控制了,这就说明雍正皇帝的“亲兵”还在,据传言;雍正皇帝有一套贴身大内侍卫,都是勇士出身。

八爷党的这次逼宫几乎没有把握,更没有成功的可能,虽然在雍正王朝的真实历史上没有这一出,但是从他们你死我活及八爷党的下场看,他们在治国理政方面分歧还是很大,如果此一次真的发生宫廷政变,即使十三爷胤祥不来,八爷党也注定失败,雍正帝有办法,皇帝位置都弄到手了,怕你胤禩?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雍正王朝》的详细解剖还在后面,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带你继续解剖分析雍正朝!欢迎网友一起评论、互动、留言!


日尧居k古史



胤禩捣鼓的八王议政,倘若十三爷胤祥没有及时出现,那雍正还会有后招吗?


试想:一个皇帝,一个从残酷的“九子夺嫡”中爬出来的皇帝,会将自己皇位的稳定,政权的稳定,仅仅依靠外人吗?肯定不可能,康熙有狼覃,雍正肯定也留下后手,具体这个后手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没有到那个关键时刻,也许真如电影里提到的血滴子呢?

虽说我们没有机会去看到真正的背后力量,但此次八王议政,虽说表面上搞的轰轰烈烈,胤禩搞的阵仗挺大,但其实威力真有那么大吗?


八王议政是个什么情况?说白了就是关外的四个铁帽子王带着几千兵马入驻丰台大营,仅此而已,先不说这几千人马与整个丰台大营无法比拟,就光靠这个“入驻”二字,也无法取得什么实质的权力,也就是对丰台大营的威胁几乎不存在。这也是为什么胤祥去到丰台大营后,很快就取得了对大营的控制,因为丰台大营压根就没怎么失去控制权。


几千人马纯属摆设,也不知道胤禩和四个关外铁帽子王是怎么想的。

其次就是非常逗的一面,电视剧里也可以看到,老八,老九,老十,隆科多,统统都和雍正,张廷玉,图里琛等在一个屋里,我就纳了个闷了,这在平时智商超群的胤禩,怎么老是在关键时刻迷失智商呢?上一次康熙驾崩,想着搞一把以便自己登基,外面都准备的好好的,结果自己一帮人被雍正关在皇宫内给康熙守孝,送不出信来,这不是瞎吗?这不是脑子锈透了吗?你前期那么苦心积虑,到最后竟然失败在没人送信上。


这次也是,想利用八王议政,结果呢,自己党内的所有骨干人员包括四个铁帽子王,全都在陪着雍正“喝茶唠嗑”,将几千兵马留在丰台大营,结果,胤祥去到丰台大营,直接摆平这事儿,愣是没人告诉八爷党们,可笑吗?这哪还有什么想搞政治阴谋的雄心啊。这简直就是在过家家嘛


还有就是隆科多,九门提督,在此之前八爷党内预谋时,想着隆科多能怎么控制城门,将雍正控制在城内,结果呢?带的人马够不够先不说,我就想知道,你们就没有考虑过图里琛这号人物嘛?这位在康熙时期就非常有能力的一位大内侍卫,一位对皇帝非常忠诚的大内侍卫,你们是觉得图里琛位置低,不敢对你们这些王爷们动手嘛?再一次证明脑子锈透了。

还有就是此次八王议政的目的,说到这个目的,说实话,真是有点混乱,首先胤禩抓住弘时的把柄,拉拢隆科多,这么大费周章的搞雍正,说白了就是想逼雍正下台,扶持弘时上台,这样胤禩可以在背后把持朝政,而且,胤禩对点燃弘时心中对皇位的欲望之火时,也确实是这么直说的。可转过身联络四位关外铁帽子时,却打的是为了旗人的利益,what??这什么和什么?你们没有一兵一卒,随手隆科多手里有些兵,但你们最基本的还是依靠四位王爷的兵马,可胤禩你却没有告诉他们真实意思。这不明摆着是目标不统一吗?你想推翻雍正,夺取政权,四位王爷只想争取些旗人的利益,这分明就是天壤之别嘛,差异如此之大,等到被戳穿的那一刻,胤禩你觉得王爷们还会站在你这边嘛?肯定不会啊,因为一旦失败,别说争取利益了,就连现在既有的利益,都没有了,四位铁帽子王犯得着帽这个风险嘛?


由此一分析啊,我觉得其实雍正都不需要留什么后招,雍正与胤禩完全就不在一个等级,个人觉得胤禩这些所谓的八爷党们,所谓的八王议政完全就是小孩子在过家家,想过些皇帝的瘾,简直就是儿戏,就如此不严谨,很随意,没有完整的可推敲,有很多退路的方案,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雍正也只是陪着你们喝喝茶,看八爷党的笑话而已。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们会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