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名句賞析:「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等2則

詩詞名句賞析:“春晚綠野秀,巖高白雲屯”等2則

(一)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雲屯

這是南朝劉宋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入彭蠡湖口》一詩中的寫景佳句。暮春的江南,原野、林木,都被一片蔥茜的綠色所點染、浸潤了,顯得那麼新鮮、秀麗;原野上矗立著高高的山崗,一團團白雲在山崗上飄蕩、聚合,如此地潔淨、輕柔。平野和高巖勾出了縱橫的線條,“綠”與“白”二色相互映照,“秀”與“屯”,顯示出景物的寧靜、安詳,以及蓬勃的生機。這幅暮春山野圖,兼有平遠、高遠、深遠的韻致這是和諧極了幽美極了。這兩句對仗工整,卻又宛如信手拈來,正是被譽為“初日芙蓉,自然可愛”的靈運詩的絕妙一例。

林庚先生在《唐詩綜論》中,對“春晚綠野秀”一句,有著絕妙的品評。他說:“‘春晚綠野秀’乃是自然地時序,然而春晚的晚字實在就是一個暮景。暮色的安詳與遼闊,雖然帶有蒼茫的感覺,卻被一個春字點染得年青起來。”“野與秀本來絕不相類,正好像春與晚本來時兩種性格,然而它們都融洽而為一,這便產生出一個新的力量,使得茫茫大野中無處不成為秀麗,它的點染便又在一個綠字。……綠的顏色似有意似無情,它最諧調而又最富於生機”。林庚先生甚至還感受到這一句“有著一片暗中的雨意”,給人以溼潤之感。

詩詞名句賞析:“春晚綠野秀,巖高白雲屯”等2則

(二)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是蘇軾著名詞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結尾兩句。蘇軾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中秋,當時蘇軾正任密州太守,他的弟弟子由則在濟南為官,手足分離已經整整七年了,值中秋佳節,作者舉酒對月,寫下來這首感情深摯的中秋詞,以志對胞弟的深切思念。

表面上看,蘇東坡的這兩句詞相當平淡,既沒有絢麗的辭藻,也沒有火一樣的激情,但它卻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始終受到人們的喜愛,這魅力的源泉,就在於蘊含其間的那般開朗樂觀的思想基調。

上句“但願人長久”,表達的是作者的主觀願望,它希望人們健康常長在,這是對自己、對子由,也是對所有人的美好祝福。下句“千里共嬋娟”,是化用謝莊《月賦》中“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意境,嬋娟即嫦娥,這裡指月亮。此句意謂:雖然人間常有離別,但是不管身在何地,所面對的乃是同一輪明月,通過月光的傳輸,彼此間的心靈是可以相通的。言外之意:未必同棲共處方位團圓。中秋對月,對於手足分離的人,本是離愁別恨泉湧之時,而東坡卻能跳出常情,擺脫俗套,一以曠達處之,正見出他那闊大的襟懷。也正因為如此,他的這聯名句才獲得了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可以想見,後世之人,當其漂泊異域,舉目無親之際,吟誦東坡的這聯名言,無疑是會獲得精神慰藉的。

詩詞名句賞析:“春晚綠野秀,巖高白雲屯”等2則

(文中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