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的境界面前要面对一切,要接受一切

在任何的境界面前要面对一切,要接受一切

自己总是说我们在任何的境界面前要面对一切,要接受一切,很多人就觉得非常的消极。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没有消极与积极之分,因为佛教的终极平等是没有二元对立的。

所以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要面对一切和接受一切,以及如何积极地面对一切和接受一切。

为什么要面对一切接受一切这个问题很简单。

因为我们迟早都要死,你死的时候能不面对一切吗?

你的死的时候能不接受一切吗?

只是我们现在还活着,还有点抵抗的能力,所以我们想不面对,想不接受。

事实上这一点点的抵抗能力是非常幼稚的,稍微大势力一点就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接受了。

在任何的境界面前要面对一切,要接受一切

而且这个不面对与不接受就注定了我们不得解脱。

因为我们的不面对与不接受让我们陷入重重困境,而事实上当我们死亡的时候还不是要面对与接受?!

与其这样被迫无奈的时候去面对与接受,不如在现在还有能力抵抗的时候去积极面对,积极地接受。

所以自己常常赞叹那些在有能力抵抗的时候还去面对与接受的人,说他们是英雄。

反过来,被逼着去面对与接受的人就成了狗熊。所以,自己也常常鼓励自己身边的人要咬牙切齿地去面对与接受,要冒名一次英雄,硬充一次好汉地去面对与接受。

如何积极地去面对与接受在佛教里面来说有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

也就是说有很多很多的办法让我们能够做到去积极地面对与接受。

最简单的来说就是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业”的制造和消除。

因为我们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都在不停地造“业”。

比如我们泡一杯茶,我们要买茶,烧水,然后供养他人。

在任何的境界面前要面对一切,要接受一切

这当中的损耗是过失,供养他人是功劳,功大于过,所以我们就泡这杯茶,若是过大于功,我们可能就不去泡这杯茶了。这就是我们折腾的过程,按照佛教来讲就是在造“业”。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不折腾就解脱了?

不是!那么为什么要这么折腾呢?因为我们在泡这杯茶的过程中,不但有物质的结果,还有精神的结果。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会养成一个习惯,产生我们的价值观、成见、意志力等等,这些沉淀下来的东西会带到我们明天的生活中去。这被我定义为意识形态的“业”。

如果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当中,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使得我们明天的生活更好过的意识形态,这个就叫做业障消除。

如果养成一个坏的习惯,非这种茶不喝,非这种水不用,甚至坑蒙拐骗不劳而获,那明天的日子没发过了,也叫业障现前。

所以为什么要折腾?

因为我们在折腾的过程中就把我们的业消了或是累积了。

所谓“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就是这个业。我们佛教徒讲消业,毛泽东的话来讲就是改造世界观。

如果你不折腾,你的业永远变不了,永远在轮回。金刚经里面讲“应无所住而生起心”,你必须要折腾来折腾去,只有不断的折腾,才能可能改变业。

佛教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样解决问题。

因为我们这个世间,佛陀叫做“堪忍”世间,为什么呢?这个世界的苦是不堪忍受的,处在这么苦的世间里面,我们就想折腾,把自己折腾的解脱了。

那么如何解脱?很简单,就是接受。

绑着就绑着嘛,接受他,就解脱了。很多公案,比如说仰山不假绳索出千尺之井,他师父沩山喊了一下“寂子”他回答”哎”就出来了。这就从他执着的事件里面解脱了。

接受了,就解脱了,你不接受,就永远在下面困着。绳子只能捆住挣扎中的你,捆不住接受的你。

金璧峰禅师说:“阎王欲锁金壁峰,犹如锁炼锁虚空。锁炼锁得虚空住,方可锁我金壁峰。”他接受了,再捆他就没意义了。只有不接受,才被捆住了。所谓迷,就是不接受。

很多禅师认命到有女人冤枉说肚子里的孩子是他的,他都接受说,那生下来他养。

认命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什么东西能捆住他。这样你的自性也就现前了,就在你的当下。

​实际上我们都是被堪忍折磨的无法忍受了,才想翻身,不都是这样吗?

这些都是在我们还有能力抵抗的时候就接受的例子,如果你想像他们一样潇洒地生活,那么就积极地去接受吧!因为你的抵抗毫无疑义,即使通过抵抗,得到了眼前一点点的满足,但是最终是空,是要失去,是要解散。而且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们还是积极地,努力地去接受。

在任何的境界面前要面对一切,要接受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